視角
在劉軒小時候,他的父親劉墉有一天指著墻上掛的書畫對他說:“將來我會把這些寶貝傳給你。但是如果你會把它們賣掉,我就捐給海峽兩岸的美術館。”劉軒立刻回答:“我不賣我兒子也會賣,我兒子不賣我孫子也會賣,為了保險起見,您還是捐給美術館吧!”
關于抽煙,82%的國人不清楚“低焦油不等于低危害”?!拔鼰熡泻】怠痹谥袊缫殉蔀楣沧R,但不知何時,“減害降焦”成為了中國煙草的主打牌,吸煙者和被動吸煙者因此吃了一顆“定心丸”——居然有86%的中國人認為焦油低了,吸煙的害處就小了。其實這是對消費者的一種誤導。毒理學的研究證明:即使焦油量下降時,焦油中的那些強致癌物并未減少,如亞硝胺類、稠環(huán)芳烴,降低卷煙焦油量并不能減少煙草對健康的危害。
聊天時,久住西班牙的朋友說:“西班牙的電梯沒有關門鍵?!蔽矣行┎焕斫?,他解釋道:“因為他們不著急,等門自己關上就好啦!”后來去了倫敦,我發(fā)現一些電梯也沒有關門鍵,可電梯里的人從來不著急。當電梯門過了許久才慢悠悠地關上時,我想起了自己在國內坐電梯時總是要把關門鍵按好幾次,直到看見門關上才安心。
一位攝影師提到被拍攝者的表情。他提到意大利紡織工場的男人們的面孔很好看,因為工作讓他們充滿活力。職業(yè)沒有貴賤之分,他們沒有自卑感,生活自在;下班去小酒館,一口干掉一小杯葡萄酒,再投入后面的事。這樣對一天的生活都很滿足的人,表情總是不錯。讓“表情不錯”的不是相貌,而是活力。年歲越長,越覺得活力的重要性——活力沒有了,精氣神就散了,人的面部就不可能好看。作家子沫說這正應了一句話:“深愛生和氣,和氣生愉色,愉色生婉容。”
繼莫言、韓少功后,作家王安憶摘得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關于什么是好的小說,她這樣認為:“小說應該有思想的價值,但價值要怎么體現呢?又回到故事。好的故事能夠完滿釋放價值,不好的故事無法傳達價值。我以為價值應該超出常識,在常識之上,它專屬講故事的人獨有,對世界和存在有新發(fā)現、新期望,是這價值將原始的故事和小說的故事區(qū)分開來。”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一項研究指出,越有錢的人花在上網的時間越少,這與工作生產力無關,而是娛樂選項的問題:一個人越有錢,找樂子的方式越多,如外出旅行、郊游或上館子。反之,一個人錢越少,娛樂的選擇也越受限,于是花更多時間上網挖別人的生活隱私——畢竟,上網成本是固定價格。研究還分析了較富有的人上網的習慣,他們多數喜歡看新聞、進行銀行交易、看有教育性的影片和玩游戲。但無論是較富有還是較貧窮的人,花在社交網絡的時間都有增無減。
根據一項在線發(fā)表的調查顯示,很少有青年堅持遵守有關慢性病預防的五個健康習慣。美國的研究者們對每個州五大健康習慣進行了相關研究,發(fā)現81.6%的美國人不吸煙,63.9%的美國人每天睡七小時以上,63.1%的美國人適度飲酒或不飲酒,50.4%的美國人每天按照推薦的量進行運動,32.5%的美國人身高體重指數介于正常范圍。戒煙戒酒,適度鍛煉,保持適當體重以及充足的睡眠時間對于預防慢性病很重要。
丹斯尼·里根教授做過一個經典實驗,他讓實驗人員化妝為彩券銷售員,在彩券正式銷售前發(fā)放免費可樂給顧客。結果發(fā)現,事先獲贈一杯免費可樂的顧客后來購買彩券的張數比未獲得免費可樂的人要多兩倍。這是因為互惠原則:當他人做出友好姿態(tài)以示接納和支持我們時,我們會覺得應該對別人報以同樣的回報,進而產生一種心理壓力,迫使我們對他人也做出友好的舉動;否則,我們以某種觀念為基礎的心理平衡就會破壞,我們也會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