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陽
策劃:本刊編輯部 酷咖網
主持:江 冬
高考作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
蔡朝陽
爭議中的高考作文,你怎么看?
策劃:本刊編輯部 酷咖網
主持:江 冬
主持人語:這個策劃的起源,是因為我偶然讀到蔡朝陽老師的《高考作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一文。作為一本作文刊,我們始終在探尋作文的“本質”,而高考作文又與同學們的未來息息相關,因此我感覺蔡老師的這篇文章不可輕易放過。因為《高考作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一文除了頗具思想性,還很具探討性。于是我決定再邀請一位寫作經驗豐富的知名作家、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高中語文名師以及一位才經歷高考不久的大學生來共同探討,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同學們對于作文的本質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認識。
我一直認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寫作文,并不完全是寫作。寫作這件事,有其自身的特質。這些特質,在基礎教育階段的作文練習中,尤其是針對高考的作文教學中,是基本不存在的。
12年基礎教育,寫作教學最后的檢測關,便是高考作文。高考季,各種高分范文在網上流布,成為中國特色。不過,這些高考作文,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甚至是“反寫作”的。
何以見得呢?高考式的寫作,歸根到底有三個特點:一是投機,二是逢迎,三是套路。這些純屬應試范疇的作文炮制,帶有濃重的現(xiàn)代八股的意味。這是由統(tǒng)一高考的方式、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以及閱卷評價的方式所決定的。這三者,決定了考生在寫應試作文時,完全不能自由發(fā)揮,必須歸附在一個看不見的指揮棒之下。這個指揮棒,即揣摩命題者的思路與閱卷者的心理。是以高考作文,關鍵不在于寫作者的真實思考,而在于揣摩評判者的喜好。“畫眉深淺入時無”,依然是當下應試者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
基于此,有經驗的中學教師便能定制應試作文的模板,從審題立意,到結構謀篇,從鳳頭、豬肚、豹尾,到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形成“來料加工”的作文“流水線”——“新八股”因而大行其道。筆者在高中教書整整20年,很慚愧,在應試的作文教學上,也常這么做。所不同的是,我會在這個時候明確指出,這是應試作文的寫作套路,而非自由寫作本身。
一篇高分高考作文,一般具備以下幾點:抓人眼球的標題,開門見山的開頭,起承轉合的結構,頗有亮點的內容,與開頭呼應的結尾。在這些因素中,標題、開頭與結尾最為重要,這是由閱卷的過程決定的。一般閱卷形式為集中閱卷,任務重、時間緊。標題的奪人眼球,至關重要,所以很多老師會在高三這一年,讓學生做很多“給文章起一個好標題”的訓練。其次是文章開頭的練習。最好的開頭方式,便是開門見山,或者用排比句,或者用名人名句。總之,閱卷老師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你最核心的觀點,從而判斷是否切合題意。這樣,就算是那些文學史上最為杰出的小說的開頭方式,在這里也完全用不上,因為不需要你獨創(chuàng)。再次便是結尾的選擇。不管什么樣的結尾,呼應開頭是最佳選擇,因為這樣會顯得你的作文從未離題,并且在結構上自成一體。
這樣,高考作文的教學就可以成為一條標準的流水線。而當高考作文能以流水線的方式教授時,其所蘊含的價值又在哪里?這種以投機的方式、逢迎的身段、套路的結構所呈現(xiàn)的作文,便是典型的應試體,是科舉時代思維模式的當代遺留,與真正的寫作,其實相距遙遠。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寫作呢?作為一個多年的讀者以及一個業(yè)余寫作者,我會將寫作分為兩類,一類是私人寫作,注重抒發(fā)真實的感受以及思考;一類是公共寫作,多用于對一些公共話題的討論。這兩者當然會有很多差別。但無論哪一種寫作,其中最起碼也最核心的一點便是:真實,忠實于自己的內心。
真實,必然是與自由表達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而我想將寫作稱為“自由表達”——是將自我內心深處瞬息萬變的思維固定下來,形成獨特、自我、個性的表達的過程。而高考作文,因為上述的諸多狀況,顯然鉗制了個人的自由意志,而淪為賣弄辭藻、搔首弄姿的手段,正如卡爾維諾在《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所言:“……一種危害語言的時疫,表現(xiàn)為認識能力和相關性的喪失;表現(xiàn)為隨意下筆,把全部表達方式推進一種最平庸、最沒個性、最抽象的公式中去,沖淡意義,挫鈍表現(xiàn)力的鋒芒,消滅詞匯碰撞和新事物迸發(fā)出來的火花?!?/p>
蔡朝陽:人稱“麻辣語文教師”。2010年入選《時代周報》“影響中國社會進程100人之十大教育工作者”。著有《閱讀抵抗荒誕》《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尋找有意義的教育》《為什么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但得愛書人似我》等。
責任編輯:江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