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2017年9月18日報道】在美空軍協會舉辦的2017年度空、天、網大會上,美國洛·馬公司顧問、退役將軍唐·庫克(Don Cook)表示,洛·馬公司與韓國航宇工業(yè)公司(KAI)聯合研制的T-50A高級教練機的訓練大綱與F-16戰(zhàn)斗機高度通用,因此,未來美空軍空中作戰(zhàn)司令部(ACC)可將在F-16戰(zhàn)斗機上完成的訓練任務中的50%下載到T-50A教練機。
庫克于2005年從美空軍教育與訓練司令部(AETC)司令的位置上退役,他認為:T-50A與F-16戰(zhàn)斗機非常相似,并且研制目的也是為了訓練F-16飛行員,在T-50A上學習許多相同技能后,可將在F-16上的訓練時間從9個月縮減到4個月。同樣,從美空軍教育與訓練司令部司令位置上退役的威廉·盧尼(William Looney)將軍稱這是已被韓國空軍驗證過的經驗。
兩位將軍均已試飛過T-50A,并在大會上對該機的表現表示肯定。在看完一段展現各自訓練飛行的視頻后,兩人對T-50A能夠模擬傳感器操作大加贊揚,傳感器類型包括雷達和其他的放置在吊艙中的系統(tǒng)。
當被問到T-50A是否能很好承擔“入侵者”任務時,盧尼指出,目前承擔這一任務的T-38“除了充當雷達上的一個光點”外沒有發(fā)揮任何作用,但性能大體與F-16相當的T-50A將更富挑戰(zhàn)性。而當被問及T-50A是否可用來替換海軍的T-45“蒼鷹”高級教練機時,洛·馬公司負責T-X教練機商業(yè)開發(fā)的經理麥克·格里斯沃爾德(Mike Griswold)說,美海軍正追隨T-X項目,一旦T-50A能正常生產并滿足美空軍的需求,就是美海軍啟動替換T-45教練機的時候。為滿足著艦的需要,T-50A可能必須進行重大修改。
【據《環(huán)球時報》2017年9月26日報道】韓國防衛(wèi)事業(yè)廳9月25日表示,防長宋永武當天主持召開國防事業(yè)推進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追加采購TA-50同級別戰(zhàn)斗入門型教練機的項目推進基本戰(zhàn)略案。
據韓聯社報道,戰(zhàn)斗入門型教練機主要用于培養(yǎng)戰(zhàn)斗機飛行員,TA-50高教機目前被作為韓國戰(zhàn)斗入門型教練機。雖然未公開將采購的具體機型,但分析認為,韓國防衛(wèi)廳可能追加訂購韓產TA-50。
韓國防衛(wèi)廳方面表示,考慮到國內技術水平、戰(zhàn)略化時期及經濟效果等,經審核決定從國內采購。防衛(wèi)廳相關人士表示,隨著F-5戰(zhàn)機機體老化、淘汰及KF-16訓練大隊戰(zhàn)斗任務的轉變,飛行員培養(yǎng)受限,因此決定追加采購戰(zhàn)斗入門型教練機。
【據國外媒體2017年10月4日報道】最近,韓國航宇工業(yè)集團(KAI)宣布,有望在年底前與阿根廷達成協議,出口12架T50“金鷹”高級教練機的衍生型號——FA-50輕型戰(zhàn)斗機,總價值5.14億美元。
在2013-2015年間,阿根廷一直和中國有所接觸,考慮購買“梟龍”戰(zhàn)斗機;特別是在2015年,這是阿根廷總統(tǒng)訪華的重要項目之一。
阿根廷空軍現階段力量十分薄弱,只有數量不多的一些法系二代機,全部都是“幻影”III家族的型號:包括 8 架“幻影”III、5 架“幻影”V、7 架以色列“幼獅”戰(zhàn)斗機。這些飛機的年齡極大,飛機狀況已經非常差,實際上都已經不再具備實際作戰(zhàn)能力。
在阿根廷近幾年的新戰(zhàn)斗機引進計劃中,主要考慮的三種機型,分別是基于“幻影”III改進的以色列“幼獅”、中國“梟龍”以及韓國T-50系列飛機。阿根廷最終沒有選擇“幼獅”的原因很明顯:總體設計和性能過于陳舊了。
在阿根廷和中國談“梟龍”時,“梟龍”已經在巴基斯坦批量服役,并表現出了很好的性能、以及完全不遜色于西方三代戰(zhàn)斗機主流水準的可靠性和維護性(俄制RD93發(fā)動機除外)。
總體上看,FC-1除了發(fā)動機壽命較短、可靠性差一些、使用和維護成本較高以外,作為一種定位較低的廉價三代機,并沒有競爭力上的明顯短板;相反,它以非常高的性價比,提供了非常完整的作戰(zhàn)能力——包括超視距空戰(zhàn)。
另一方面,韓國的T-50系列飛機,嚴格說來,它的設計和制造,都是美國、英國等西方老牌航空巨頭在進行主導;實際上就是一架縮水版的F-16,包括F404發(fā)動機等在內,關鍵設備全部都是非常成熟的產品。
T50和FC-1一樣,都是單中推、空重在6.5噸左右的輕型戰(zhàn)斗機系列,T-50從設計開始,就具備高級教練、空戰(zhàn)、對地攻擊能力的多功能平臺,因此,將T-50系列僅當作教練機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但是,T-50系列和FC-1的定位也有所差異,比如,按照現在的公開資料,T-50全系列上都沒有配備中距導彈的計劃,只配備了紅外近距格斗導彈。作為戰(zhàn)斗攻擊機型號的FA-50,在換裝新型雷達等設備以后,在武器類型上也只是增加了GPS精確制導炸彈和CBU-105集束炸彈等,不包括中距導彈。
從這一點上看,阿根廷最終選擇韓國FA-50,主要是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其一,阿根廷近些年的經濟非常困難,軍費非常有限,他們對戰(zhàn)機的功能和定位需求,還是比完整版的梟龍要更低一些。當然,戰(zhàn)斗機這個東西是可以減配的,砍掉超視距空戰(zhàn)、砍掉電子戰(zhàn)等等功能,可以讓飛機的售價大幅度下降。但這樣的話,“梟龍”對于FA-50的功能優(yōu)勢也無從體現。
其二,FA-50的F404發(fā)動機,在考慮使用壽命、故障率、檢修維護成本以后,遠遠比RD93這樣的俄制發(fā)動機要省錢得多。實際上一直都是如此,西方飛機看著采購價格或許貴一些,但是總成本遠低于俄制飛機,比如俄國內的民航市場,一樣被西方飛機和發(fā)動機打得潰不成軍。
第三:近年來,韓國以一種倒貼血本也要搶占市場的做法,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野蠻軍火傾銷,開出的價格之低、條件之優(yōu)惠,也確實令很多競爭對手實在是跟不下去。
【據國外媒體2017年10月17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發(fā)布消息稱,新型SR-10教練機將在2018年列裝俄羅斯空天軍服役,用來取代目前所裝備的已經老舊的L-39教練機。
SR-10是由俄羅斯SAT-KB公司設計的、可用于基礎訓練和中級訓練,還可用于空軍和民航飛行員的訓練,同時也可用于競技航空方面。
SR-10教練機乘員數為2人,最大機動速度為700千米/時,最大飛行速度0.85馬赫,6000米飛行高度時的巡航速度為520千米/時,最大航程15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2700千克。
該機機身和機翼大量采用復合材料,前掠翼前掠角10°,這種翼型將為飛行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SR-10教練機的全尺寸模型在2009年8月舉行的2009年莫斯科國際航展上首次亮相。2015年12月25日,俄羅斯SR-10前掠翼教練機原型機成功進行了首飛。
俄羅斯KB-SAT設計局代表此前表示,首批SR-10教練機計劃在2017年年底完成生產,按照俄羅斯國防部的計劃,2018-2019年間應該完成飛機試制批量的生產,約為20架,在通過國家試驗后將開始批量生產。
據了解,SR-10將使用俄國防部的儲備發(fā)動機。KB-SAT設計局代表稱,正在進行試飛的SR-10教練機使用的是L-39教練機裝備的AI-25TL發(fā)動機。根據國防部的決定,試制批量的教練機也將使用這款發(fā)動機。未來SR-10將使用俄羅斯“土星”科學生產聯合公司研發(fā)的新型AL-55I發(fā)動機。
【據國外媒體2017年10月18日報道】飛行員駕駛技術和戰(zhàn)術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依賴于先進高效的訓練體系。高級教練機作為連接航校訓練與部隊訓練的紐帶,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訓練成效起重要作用。為滿足美空軍發(fā)展及F-35A形成戰(zhàn)斗力的需要,2016年12月30日,美空軍發(fā)布了“高級飛行員訓練”(APT)項目工程與制造發(fā)展(EMD)階段招標書,美國新一代高級飛行訓練裝備即將浮出水面,世界高級教練機市場與美國軍用航空工業(yè)格局也將發(fā)生變化。
一 APT項目發(fā)展背景
美空軍現行的飛行員訓練體系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確立的。按“大學程度飛行員專業(yè)訓練”計劃要求,被選為戰(zhàn)斗機/轟炸機飛行員的飛行學員在完成基礎飛行訓練后,將使用T-38“禽爪”高級教練機接受為期26周的高級飛行訓練。
T-38高級教練機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今諾·格公司)為美空軍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種超聲速高級教練機,于1959年4月首飛,至1972年1月停產,美空軍共采購了1187架,并出口到多個國家。截至2016年9月30日,美空軍仍有504架各型T-38教練機在役。自投入使用以來,已有大約7萬名美空軍學員在T-38上接受了培訓,滿足了美空軍從二代機到四代機的各種作戰(zhàn)飛機訓練要求。該機還始終保持著美空軍超聲速飛機最好的安全紀錄。
雖然T-38有使用經濟、維護簡便、性能優(yōu)良等特點,但隨美空軍五代機加速服役,繼續(xù)使用該機已無法滿足美空軍訓練及美國軍事航空工業(yè)維持規(guī)模的需要,主要體現在:
機隊老化、維持困難。T-38的服役時間已長達56年,使用壽命接近極限,持續(xù)保障面臨著嚴重問題。根據美空軍教育與訓練司令部(AETC)統(tǒng)計,該司令部現裝備的T-38自2011年任務適用率維持在60%,很多T-38不能用于訓練。為填補T-38與五代機間的訓練空白,美空軍讓飛行學員在F-16D戰(zhàn)斗機上接受過渡訓練后再改飛五代機。但這種訓練模式的使用成本使美空軍不堪重負,難以為繼。2014年,美空軍終止了這種訓練模式。
技術性能難以滿足先進戰(zhàn)斗機訓練要求。隨著戰(zhàn)斗機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高級教練機與戰(zhàn)斗機同型教練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學員完成高級訓練后,技能水平并不足以操作先進戰(zhàn)斗機。作為老式平臺,T-38教練機無法完成大迎角機動、先進空空作戰(zhàn)技能、先進座艙/乘員資源管理等12項美空軍高級飛行員訓練任務,不具備為五代機飛行員提供完整訓練的能力。
不利于維持美國先進軍用飛機工業(yè)基礎。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防部支持下的國防工業(yè)并購浪潮結束后,美國先進戰(zhàn)術飛機主承包商數量銳減到3家。在F-35項目啟動之后,美國航空工業(yè)始終缺乏重大戰(zhàn)術飛機采辦項目,為此,長期以來,一直呼吁盡早啟動相關項目,確保美國先進軍用飛機優(yōu)勢地位。美國國會研究部(CRS)就曾警告:“除非新的有人駕駛軍機項目盡快啟動,否則美國設計和制造未來有人駕駛作戰(zhàn)飛機的能力將會萎縮,并可能危及美國的航宇技術優(yōu)勢,而這一優(yōu)勢長期以來是我們國家安全的標志?!?/p>
綜合考慮上述需求,美空軍正式將高級教練機的替換計劃提上日程。
二 APT項目安排與要求
1美空軍的項目安排
根據計劃,美空軍將在2017年年底將“高級飛行員訓練”項目推進到工程與制造發(fā)展階段,并于2024年秋形成初始作戰(zhàn)能力。項目總投資估計達163億美元,將采購5架工程與制造發(fā)展階段試驗用飛機、346架生產型飛機(T-X)及與之配套的陸基訓練系統(tǒng)、維護訓練系統(tǒng)、電子課件等。其中,生產型飛機將分2個批次的低速初始生產(各生產12架)和9個批次的全速生產完成。
2017年10 月初,美空軍透露該項目進度有所延遲,將在2018年再授出工程與制造發(fā)展合同。
2主要技術需求
從已公布的項目正式招標書中提出的要求來看,美空軍最關注8項關鍵指標或系統(tǒng)屬性,分別是:持續(xù)盤旋過載、大迎角機動、地形告警與回避、陸基培訓系統(tǒng)的連通性、空中加油子系統(tǒng)的全綜合、目標指示吊艙系統(tǒng)的模擬、地面保障站的連通性、再次出動準備時間。
與世界現役高級教練機相比,T-X的指標要求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如,T-X的中空穩(wěn)定盤旋過載的門檻值為6.5g,而目前,世界上最暢銷高級教練機之一的意大利M-346教練機僅能達到5.3g;T-38無法滿足75%的可用度要求,但美空軍要求T-X的可用度不低于80%,與之配套的陸基培訓系統(tǒng)可用度不低于95%,除乘員訓練裝置之外,其他的陸基培訓系統(tǒng)組成的可用度將不低于98%。
美空軍提出的其他要求還包括:具備足夠的傳感器和計算機能力,用以訓練飛行員管理先進傳感器、綜合航電以及先進座艙;兼容夜視裝置的座艙;計算機控制的應急程序;真實或虛擬的數據鏈,用以訓練飛行員超視距編隊飛行;兼容精確制導炸彈等。
除擔任教練機角色外,美空軍還希望T-X教練機能夠通過增加雷達、數據鏈和用于武器及干擾吊艙的掛點充任“假想敵”角色,取代目前正在空軍作戰(zhàn)中心使用的、承擔同樣任務的F-16C戰(zhàn)斗機。
三 影響分析
“高級飛行員訓練”項目是目前世界上技術要求最高的軍事飛行訓練用裝備項目,對高級教練機發(fā)展方向、市場競爭態(tài)勢和美國軍用航空工業(yè)等可能帶來較大影響。
1 T-X為高級教練機樹立新標桿,可滿足四代和五代機的訓練需求
T-X教練機的大過載、大迎角機動等性能對標五代機,整體飛行性能與戰(zhàn)斗機接近,可增強學員對飛行技能的掌握;采用單一大尺寸顯示器等先進座艙技術,可加強態(tài)勢感知和任務管理訓練;可掛載精確制導武器,進一步滿足戰(zhàn)斗入門訓練要求。T-X可適應美軍五代機數量不斷增長且無雙座教練型的情況,滿足五代機的訓練需求,還將至少部分滿足2030年后訓練六代機飛行員的要求。
2 T-X將對世界高級訓練裝備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據美國《航宇日報》在2017年2月的預測,未來10年間,西方市場將采購1208架各型教練機與輕型攻擊機,T-X必將參與到這一市場的競爭當中。波音公司已明確表示,無論是否贏得該項目,都將向全球推銷其“BTX”方案;瑞典政府已表示,若波音公司/薩伯公司團隊贏得競爭,也會考慮購買T-X教練機??紤]到該項目對標了五代機飛行員訓練要求,因此,全球F-35采購國家的多數可能成為T-X潛在用戶。T-X將對高級訓練裝備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3 T-X將對美國軍用航空工業(yè)格局帶來潛在的影響
波音公司在“高級飛行員訓練”項目中非常積極,原因是該公司已接連失去F-35、B-21等重大項目,在軍機市場處于不利態(tài)勢。該公司已將其在該項目中獲取的技術與經驗視為參與未來美空軍“穿透型制空”(PCA)或美海軍未來戰(zhàn)斗機項目的支撐。若贏得競爭,則該公司的軍用航空科研生產能力將容易得到保持,否則只能指望國際市場維持;若洛·馬公司團隊贏得競爭,該公司在美國軍機市場的強勢地位將得到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