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婕 馬美芹 閆付榮
(邯鄲市林業(yè)局 河北 邯鄲 056002)
太行山區(qū)蘋果抗旱節(jié)水技術
張曉婕 馬美芹 閆付榮
(邯鄲市林業(yè)局 河北 邯鄲 056002)
邯鄲市太行山區(qū)位于東徑 113°26′ ~東徑114°20′、北緯36°03′~北緯37°01′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季風氣候區(qū),年均降雨量530 mm,年平均氣溫12.8℃,大于10℃的積溫4 220℃,年日照2 600 h。該區(qū)域光照充足,有效積溫高,晝夜溫差大,但由于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制約了蘋果產(chǎn)業(yè)發(fā)展。為提高蘋果產(chǎn)量和品質,保證水分的高效利用,現(xiàn)推薦幾種抗旱節(jié)水技術。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梯田果園修成“水平溝”集流面,形成外高內低,內外高差10 cm,將集流面整平、壓實拍光。地勢不平時,將樹盤做成外高內低的“回字形”;地勢較平坦、地塊較大時,順行修建以樹基部為最低點,行間中線為最高點的斜面,坡度7°,斜面拍實。沙質土壤采取覆蓋塑料膜進行雨水收集。
將玉米秸、麥稈或雜草切成50~65 cm長的小段,捆成直徑為15~25 cm的草把待用。根據(jù)樹冠大小確定挖穴數(shù)量,整形期蘋果樹挖2~3個穴,盛果期挖4~6個穴。穴位在樹冠垂直投影下稍里,穴直徑在20~30 cm,深約50 cm,達根系主要分布層。草把垂直放入穴內后,將化肥與土壤混合后填在草把周圍,踩緊壓實,覆土1 cm厚。最后,用雜草、秸稈等覆蓋整個樹盤。穴口比樹盤低1~2 cm,以充分利用雨水,防止水分快速蒸發(fā)。覆草后壓一些土,防止草被風吹跑或引起失火等。
采取自然生草或人工生草方式,對于無灌溉條件的地區(qū)采用免耕和自然生草,有灌溉條件的還可采用人工生草法,在樹干周圍20 cm外,選用苜蓿、白三葉、油菜等生長強旺的優(yōu)質草種進行人工種植。當草長到40 cm高時,用割草機把草刈割,鋪于樹盤內作為綠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保水保墑,減少水土流失。
小管出流灌水系統(tǒng)由控制設備、干管、支管、毛管及滲水溝組成。干、支管均埋于凍土層下,毛管采用直徑4mm的PE塑料管,替代微灌的噴頭、滴頭作為灌水器。成形期果園滲水溝采用環(huán)狀溝,豐產(chǎn)期果園滲水溝采取順行直溝。溝橫斷面呈梯形,溝底寬10~15 cm,深12~15 cm,株間用土埂隔開,溝的位置視根系分布而定。灌水器在滲水溝內露出10~15cm。平均年灌水4次左右,年灌水量80~120 m3/667m2。
將可溶性固體肥料(如尿素、鉀肥按5%的比例)或液體肥料(沖施肥)在配肥容器中配好,用直徑1~1.5cm的虹吸管從配肥容器中吸肥液流入灌水渠,把肥液與灌溉水一起均勻、準確地輸送到果樹根部土壤,與一般的施肥方法相比,水分利用率提高40%~60%,肥料利用率提高30%~60%,同時省工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