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王增輝,郭建偉,趙連芝,王浩瀚
(1.張掖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甘肅張掖 734000;2.張掖市福地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張掖 734000)
高產抗倒伏春小麥新品種—福地315
王 勇1,2,王增輝1,2,郭建偉1,2,趙連芝1,王浩瀚1
(1.張掖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甘肅張掖 734000;2.張掖市福地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張掖 734000)
福地315是張掖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與張掖市福地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合作,以7095為母本、寧春39號為父本雜交,系譜法選育而成的高產抗倒伏春小麥新品種,于2017年1月通過甘肅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甘審麥20170003。
福地315屬普通小麥品種,春性,幼苗直立,葉色深綠。生育期102 d,株高87.2 cm,長芒,白穗,穗長方形,籽粒白色、橢圓形、角質,穗粒數36.9粒,千粒重50.0 g,容重777.4 g·L-1。多年試驗結果表明,該品種矮稈性強,株高隨肥水條件變化不大,莖稈粗壯堅硬,抗倒伏能力較強。
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區(qū)域試驗,2014年平均產量8 182.2 kg·hm-2,較對照寧春4號增產9.81%,居參試品系第2位;2015平均產量7 744.35 kg·hm-2,較對照寧春4號增產6.85%,居參試品系第4位。兩年區(qū)試平均產量7 963.35 kg·hm-2,較對照寧春4號增產8.33%。2016年參加甘肅省西片區(qū)水地春小麥優(yōu)良品系生產試驗,5試點平均產量7 669.5 kg·hm-2,較對照寧春4號增產5.80%。
委托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植保所進行銹病抗性鑒定。經2015年在蘭州溫室進行苗期混合菌接種鑒定和甘谷小種圃成株期分小種接種鑒定,該品系苗期對供試混合菌表現感病,成株期總體表現感銹病,但對主要銹病小種條中32號、條中33號、條中34號及貴22-14的嚴重度均在20%以下,與感病對照品種銘賢169相比較,銹病病情相對較低,可在甘肅省河西走廊春麥區(qū)推廣種植。
2016年經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4.39%,濕面筋含量28.6%,Zeleny沉淀值34.0 mL;吸水率58.0%,面團形成時間6.2 min,穩(wěn)定時間5.2 min,弱化度126 F.U,粉質質量指數8.7 mm,評價值60。各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國標中筋粉小麥品質指標要求,適于制作中國傳統(tǒng)食品,如面條、饅頭、餃子等。
該品種豐產、穩(wěn)產、抗倒性好,高產潛力大,適宜在甘肅省的酒泉、張掖、武威、白銀及同類地區(qū)推廣種植,播種期在3月中上旬較佳,以主莖成穗為主,播種量為375 kg· hm-2左右。
栽培上要求播種前結合翻耕整地施優(yōu)質農家肥2 000 kg· hm-2、純氮 180~225 kg· hm-2、 P2O5120~150 kg· hm-2;苗期結合頭水追施孕穗肥(純氮)150 kg· hm-2。沿山冷涼灌區(qū)種植,一般采用一次性平衡施肥法,整地播種時肥料一次性全部施入。
適宜種植區(qū)主要病害為小麥腥黑穗病,播前小麥種子用25%多菌靈或15%粉銹寧拌種可有效防治。
時間:2017-09-13
網絡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170913.1139.036.html
2017-01-05
甘肅省科技計劃資助項目(1606RJYG242)
E-mail:wangyong48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