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建 王 頌 李怡欣 李興偉王劍菁 謝桂軍 李萬菊
(廣東省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廣東省森林培育與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520)
桉樹(Eucalyptus)是我國三大主要速生樹種之一,自1890年引種以來,截至2013年底,我國桉樹種植面積達450萬hm2[1],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對緩解我國木材供需矛盾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提高桉樹木材的尺寸穩(wěn)定性,各國學(xué)者采用熱處理技術(shù)對各種桉樹木材及其他樹種木材的尺寸穩(wěn)定性進行了深入研究。一些學(xué)者研究了熱處理溫度和時間對藍桉 (Eucalyptus globulus)、尾赤桉 (E.urophylla×E. camaldulensis)、王桉(E.regnans)等木材濕脹性能的影響[2-5]。一些學(xué)者采用不同的熱處理介質(zhì)及熱處理工藝因子組合條件分別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楊樹(Populus tomentos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柞木(Xylosma racemosum)、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等木材進行了熱處理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熱處理工藝條件對木材的濕脹性能影響顯著,且不同處理條件下木材的抗?jié)衩浶阅艿奶岣呗室膊槐M相同[6-12],但研究成果均表明,熱處理可顯著提高木材的抗?jié)衩浶阅堋?/p>
雖然國內(nèi)外就木材熱改性技術(shù)對木材的尺寸穩(wěn)定性進行了研究,但所研究的木材種類繁多,對桉樹木材在熱改性后的抗?jié)衩浡史矫娴难芯繄蟮啦⒉欢嘁姡冶M管是同一樹種,也會由于產(chǎn)地不同、樹齡不同而導(dǎo)致其材性有很大的區(qū)別。
為此,本研究選取我國南方地區(qū)種植面積最為廣泛的尾葉桉(E. urophylla)、尾巨桉(E.urophylla×E. grandis)、巨桉(E. grandis)為研究對象,通過熱改性處理,以期提高木材的抗?jié)衩浶阅?,拓寬桉樹木材的?yīng)用領(lǐng)域。
本研究中采用的樹種共有3個,分別為尾葉桉、尾巨桉、巨桉,每種10株。其中尾葉桉、巨桉(6~7 a生)采自廣東省國營雷州紀家林場;尾巨桉(6~7 a生)采自廣東省西江林業(yè)總場西江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
熱處理設(shè)備為真空干燥濕熱試驗箱,真空度為-0.08 MPa。螺旋測微儀(G214)精度為0.001 mm。
1.3.1 熱處理方法 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Random Complete Block Design, RCBD)方法來設(shè)計本研究,處理溫度為180、190、200、210、220 ℃,處理時間分別為1、2、3、4、5 h。另設(shè)一組未經(jīng)任何處理的試件作為對照組。試材的尺寸規(guī)格為25 mm × 25 mm × 500 mm (弦向×徑向×軸向)。自室溫升高至100 ℃時的升溫速度設(shè)定為1.5 ℃/min;自100 ℃升到所需熱處理溫度的升溫速度設(shè)定為1 ℃/min。將上述試材做完熱改性處理后,再制備成20 mm × 20 mm × 20 mm的試件,用于測定體積的濕脹率。
1.3.2 測定方法 熱處理前后試樣的氣干體積、全干體積的濕脹率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13]測定,計算3種桉樹木材從全干至氣干、全干至吸水后體積飽和水體積的抗?jié)衩浡省?/p>
抗?jié)衩浡剩?)=(對照材濕脹率-處理材濕脹率)/對照材濕脹率 ×100% ····················(·3)
熱改性處理對尾葉桉木材的氣干體積、全干體積的抗?jié)衩浡示哂忻黠@的提升作用。圖1表明,隨著處理溫度的升高和時間的延長,木材的抗?jié)衩浡示辛嗣黠@的提高,尤其是在相同處理溫度條件下,在處理時間從1增至2 h時,抗?jié)衩浡视幸粋€迅速增加的過程。此變化趨勢與尾葉桉木材的全干體積抗?jié)衩浡首兓厔菹嗨疲▓D2),且均在220 ℃、5 h時達到最大值,與未處理材相比,分別提升58.61和59.27個百分點。
圖1 尾葉桉氣干體積抗?jié)衩浡首兓疐ig.1 Changes in air-dry anti-swelling ratio of E. urophylla
雙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處理溫度和處理時間對尾葉桉木材的氣干體積、全干體積濕脹率有顯著影響(P < 0.01)。
圖2 尾葉桉全干體積抗?jié)衩浡首兓疐ig.2 Changes in saturated anti-swelling ratio of E.urophylla
圖3 尾巨桉氣干體積抗?jié)衩浡首兓疐ig.3 Changes in air-dry anti-swelling ratio of E. urophylla× E. grandis
圖4 尾巨桉全干體積抗?jié)衩浡首兓疐ig.4 Changes in saturated anti-swelling ratio of E.urophylla × E. grandis
熱處理明顯提高了尾巨桉木材的抗?jié)衩浶阅?,在溫?80~220 ℃、處理時間1~5 h范圍內(nèi),與對照材相比,氣干體積和全干體積的抗?jié)衩浡史謩e提高了6.43~59.14和 6.72~ 64.91個百分點。由圖3、4可知,相同處理溫度條件下,當處理時間范圍為1~3 h 時,木材的抗?jié)衩浶阅芴岣呔徛?;但當處理時間超過3 h后,其抗?jié)衩浶阅苎杆僭鰪姟?/p>
雙因素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處理溫度和時間均對尾巨桉木材氣干體積、全干體積的濕脹率具有顯著的影響(P < 0.01)。
熱處理對巨桉木材的抗?jié)衩浶阅芤簿哂忻黠@的提高作用。在溫度180~220 ℃、處理時間1~5 h范圍內(nèi),與對照材相比,氣干體積和全干體積的抗?jié)衩浡史謩e提高了11.68~60.53和 11.84~60.02個百分點。由圖5、6可以看出,在相同處理溫度條件下,當處理時間超過3 h時,木材的抗?jié)衩浶阅苎杆偬岣?,隨后在由4延長至5 h時,其抗?jié)衩浡侍岣咚俣容^緩??傮w來看,在低溫處理時(180~200 ℃),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抗?jié)衩浡侍岣呔徛坏诟邷靥幚頃r(200~220 ℃),隨著時間的延長,其抗?jié)衩浡恃杆偬嵘?/p>
圖5 巨桉氣干體積抗?jié)衩浡首兓疐ig.5 Changes in air-dry anti-swelling ratio of E. grandis
圖6 巨桉全干體積抗?jié)衩浡首兓疐ig.6 Changes in saturated anti-swelling ratio of E.grandis
雙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處理溫度和時間均對巨桉木材氣干體積、全干體積的濕脹率均具有顯著的影響(P < 0.01),且溫度的影響更為顯著。
上述研究結(jié)果表明,熱改性處理對提高尾葉桉、尾巨桉、巨桉3種木材的尺寸穩(wěn)定性即抗?jié)衩浶阅芫哂酗@著的增強作用,且在本研究處理條件范圍內(nèi)3種木材抗脹縮性能的最大提升幅度分別為59.27、64.91、60.02個百分點。
熱處理可顯著提高木材的抗?jié)衩浶阅?。這主要是由于在熱處理過程中,木材中大量的親水性基團羥基(-OH)流失,同時生成了憎水性新物質(zhì),因此大大降低了木材的吸濕性,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穩(wěn)定性。此外,木質(zhì)素的化學(xué)變化也是導(dǎo)致木材濕脹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丁濤等[11]采用拉曼光譜對南方松(Pinus sp.)熱處理材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表明木素在熱處理過程中部分化學(xué)鍵發(fā)生斷裂并伴隨新化學(xué)鍵的形成,木素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對木材的吸濕和平衡直到了阻滯和延遲的作用。王喆等[12]對熱處理落葉松(Larix kaempfera)進行了紅外光譜和光電子光譜分析,表明熱處理后木材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等化學(xué)成分發(fā)生降解,木質(zhì)素發(fā)生交聯(lián)縮合反應(yīng),使得吸濕性基團含量減少,碳元素與氧元素含量發(fā)生變化,氧碳比降低。另外,從C原子的結(jié)合形式來看,熱處理材的C1含量增加,C2和C3含量降低,這些化學(xué)變化使得熱處理材的吸濕性降低。
木材熱改性技術(shù)是顯著提高木材尺寸穩(wěn)定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整個處理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學(xué)物質(zhì),是綠色、環(huán)境友好型木材改性方法,契合當前世界倡導(dǎo)綠色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是我國林業(yè)工業(yè)發(fā)展的必然方向。本研究中采用熱改性技術(shù)對我國桉樹人工林木材進行改性處理,顯著提升了木材的抗?jié)衩浡剩黾痈哌_59個百分點以上,有效拓寬了桉樹人工林木材的應(yīng)用領(lǐng)域。由于不同產(chǎn)地、不同種類的桉樹其物理性能不盡相同,因此,針對不同種的桉樹,深入研究其熱改性機理,制定出不同種桉樹的熱處理工藝,必將有效推動我國桉樹產(chǎn)業(yè)供給側(cè)結(jié)構(gòu)性調(diào)整,保障我國人工林桉樹資源的健康發(fā)展。
[1] 黎潔, 溫亞, 何蓉, 等. 桉樹種植的現(xiàn)狀、生態(tài)問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研究[J]. 綠色科技, 2017, 1(2) : 94-97.
[2] SANTOS J A.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Eucalyptus wood modified by heat[J]. 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34: 39-43.
[3] 巫國富, 韋春義, 曾俊欽, 等. 速生人工林桉樹木材高溫?zé)崽幚硌芯縖J]. 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 2011, 27(19) : 44-48.
[4] 廖立, 涂登云, 李重根, 等. 熱處理對尾赤桉木材物理力學(xué)性能的影響[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 2013, 33(5) :128-131.
[5] 彭鵬祥, 徐開蒙, 涂登云, 等. 熱水處理對王桉木材干縮率和皺縮的影響[J]. 廣東林業(yè)科技, 2010, 26(6) : 24-27.
[6] STAMM A J, HANSEN L A. Minimizing wood shrinkage and swelling: effect of heating in various gases[J].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1937, 29(7): 831–833.
[7] CAO Y J, LV J X, HUANG R F, et al. Increased 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Chinese fir through steam-heat treatment[J]. European Journal of Wood and Wood Products,2012, 70: 441-444.
[8] 丁濤, 顧煉百, 蔡家斌. 熱處理對木材吸濕特性及尺寸穩(wěn)定性的影響[J]. 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 , 2015,39(2) : 143-147.
[9] 涂登云, 王明俊, 顧煉百, 等. 超高溫?zé)崽幚韺λ宀某叽绶€(wěn)定性的影響[J]. 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 , 2010, 34(3) : 113-116.
[10] 曹永建, 李興偉, 王劍菁, 等. 高溫干燥處理對桉樹木材抗干縮性能的影響研究[J]. 廣東林業(yè)科技, 2015, 31(2):78-83.
[11] 丁濤, 王長菊, 彭文文. 基于拉曼光譜分析的熱處理松木吸濕機理研究[J]. 林業(yè)工程學(xué)報, 2016, 1(5) : 15-19.
[12] 王喆, 劉君良, 孫柏玲, 等. 真空熱處理人工林落葉松木材吸濕性變化機理研究[J]. 光譜學(xué)與光譜分析, 2017,37(10) : 3160-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