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河北省興隆縣前葦塘林場 河北 興隆 067300)
側柏育苗造林技術
王輝
(河北省興隆縣前葦塘林場 河北 興隆 067300)
側柏又叫香柏、扁柏,分布廣泛,除了我國的新疆、青海之外,全國均有分布。栽培歷史悠久,屬于溫帶樹種,具有淺根性,但側根十分發(fā)達,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高溫、抗鹽堿、萌芽能力強,對土壤要求極低,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輕鹽堿土壤中均可生長。另外,側柏屬于長壽型樹種,常能生長成百年及百年以上的古樹,這些特性使側柏成為我國荒山造林的重要樹種。
一般側柏在5~6年就生長成熟結子,選種時挑選外形良好,成長健壯,沒有病蟲害的母樹,生長年限最好在20~30年,要在9~10月份后球果成熟呈黃褐色采集球果,通過陽光晾曬使種鱗開裂,拍打,獲取種子。通過風選、篩選、水選篩掉雜質、秕籽,裝入布袋陰涼干燥處常溫保存,以保證發(fā)芽率。
2.1 選地和整地。育苗時選擇地勢平坦、土質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鈣質土壤,不宜選在酸性瓜果蔬菜農業(yè)用地,也不宜選用低洼濕地和黏性大的土壤,側柏的圃地應選在離造林地和便于灌溉地近的地區(qū),由于側柏具有淺根性,抗風能力弱,不宜選在風口或風較大的地區(qū)。秋季翻地時將農家肥施入土中,同時每畝灑入15kg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秋季翻地應深翻,深度為25cm左右,春季翻地為淺翻,深度為15cm左右,耙平整床,床寬1m,高20cm。
2.2 播種時間和種子處理。一般在春季播種。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催芽處理。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將種子浸入45℃溫水,撈出雜質和秕籽,24h后撈出種子在背風向陽處攤開晾曬,每天用溫水沖洗,使種子保持濕潤,5~6d后,種子有1/3裂嘴時進行播種。播種量每畝10~15kg,播種時要開溝均勻,深淺一致,每床4~5行,溝深3~6cm,播幅5cm,播種后覆土2cm,加以鎮(zhèn)壓。
幼苗出土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宜采用滴灌、側灌,忌灌蒙頭水,注意防止鳥獸危害。用遮陽網(wǎng)避免陽光直曬損傷幼苗,苗木出土后用1500倍多菌靈或退菌特噴灑1次,苗木3~5cm時澆水1次,進行間苗,每畝保留50~60株。及時中耕,清除雜草和病蟲害,根據(jù)天氣及墑情狀況每10~18d灌溉1次。雨季來臨前追肥1次,苗木快速成長期追尿素2次,每次每畝5~7kg。雨季注意挖排水溝排澇。冬季來臨前要灌足水,防止幼苗凍傷,埋土防寒。
造林前一年秋季進行整地,清除雜草,使土壤熟化。根據(jù)地形,有以下五種整地法:一是適于黃土丘陵區(qū)等山地土層較厚的緩坡地的水平階整地法,沿等高線整地,一般寬深各30cm、長3~5m,埂高20cm,階面略向內傾斜。二是適于干旱、水土流失土層薄的山地和陡坡的魚鱗坑整地法,采取挖魚鱗狀70cm的深坑,培土50cm。三是適于地形較平整、坡面不平滑山地的反坡梯田整地法,挖溝田寬1~2m,面向內傾斜成反坡的梯田。四是適于山地坡陡和水土流失嚴重的丘陵區(qū)的水平溝整地法,沿等高線挖橫斷面呈梯形的溝。五是適于平地陡坡、碎坡山地的穴狀整地法,是指挖坑徑30~50cm,坑深30cm的圓形或方形的栽植坑。
造林地應選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或中山土層厚的陽坡,側柏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高溫、抗鹽堿,因此這類土質皆可造林,但不宜選用低洼濕地及酸性土壤地造林。側柏宜采用雨季造林,成活率更高。選用超過百天的苗木,最好是一年半到兩年生苗木,選陰雨天,隨起苗,隨造林。起苗前應澆1次透水,起苗后可在造林地內找一陰涼處噴好水放置。栽苗時,將苗尖向東南壓彎,為防止冬季風害和凍害,上部覆10~15cm高的土堆防寒,第2年春針葉開始轉綠時扒出來,注意松土。
側柏側根發(fā)達,因此極易成活,在側柏造林后的3~4年,要在4月上旬、7月、10月下旬對側柏除草松土。造林5年對側柏進行修枝,時間在春末或秋初,保留原來總量的2/3,此后每2年剪枝1次。側柏易生長葉枯病、煤煙病、赤枯病等春季病害,要注意對苗木進行檢疫監(jiān)管,清理受害木,加強病情測報,可在春季時噴灑石硫合劑及殺蟲劑預防。
[1]田偉政,崔愛萍.園林樹木栽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
[2]王潤珍,王麗君,王海榮.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
[3]牛麗紅.側柏育苗與造林技術[J].林業(yè)科技,2014(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