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區(qū)植保植檢站 閆軍花
大棚西瓜早熟栽培技術
漯河市召陵區(qū)植保植檢站 閆軍花
大棚西瓜早熟栽培技術是一種周期短、上市早、收益好、產(chǎn)量高的西瓜栽培技術。通過實施4層以上覆蓋栽培,西瓜可以在4月初上市,每667 m2產(chǎn)量為4 000 kg,產(chǎn)值10 000元左右;每667 m2最高產(chǎn)量6 000 kg,產(chǎn)值15 000元左右。根據(jù)近年來召陵區(qū)大棚西瓜栽培生產(chǎn)經(jīng)驗,筆者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選用耐低溫、耐弱光、抗病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漯河地區(qū)大棚西瓜栽培品種以山東省濰坊昌樂盛世種業(yè)選育的全美2K為主,西瓜嫁接苗多采用河南農(nóng)大選育的豫藝超級金砧、豫藝V90等作砧木。
(一)苗床選擇
育苗床選擇地勢較高,距定植地較近,通風透光良好的地方。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內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或穴盤育苗,穴盤育苗一般選用西瓜專用商品基質,播前把基質裝入穴盤,抹平即可。
(二)種子處理
將西瓜種子放入55 ℃的溫水中,迅速攪拌10~15 min,當水溫降至30 ℃時停止攪拌,繼續(xù)浸泡1.5~2 h,洗凈種子表面黏液。作砧木用的西瓜種子在28~30 ℃水中浸泡2~4 h。將浸泡后的西瓜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28~30 ℃的條件下催芽。
(三)播種時間
一般在1月上旬播種,砧木應比接穗早播3~5 d,當砧木子葉出土后,即可催芽播種西瓜。
(四)播種方法
選晴天上午播種,播種前苗床澆透水,將催芽的種子播于營養(yǎng)缽中,覆土1~1.5 cm,立即插架蓋膜,注意保溫保濕。穴盤育苗,播種深度為1~1.5 cm,播后覆蓋消毒蛭石,淋透水后,苗床覆蓋地膜。
嫁接前砧木苗和西瓜苗一定要精心管理,要有充足的光照和溫濕度條件,一般白天溫度保持26~28 ℃,夜間保持12~15 ℃,白天溫度超過28 ℃時應通風換氣;子葉展開前每天澆1次水,上午8時前,下午4時后停止?jié)菜?,避免夜間苗床積水;注意陰雨天氣不澆水。當接穗苗2片子葉展平,砧木苗第1片子葉完全展平為嫁接適期,嫁接前1 d將砧木苗澆透水,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對砧木、接穗及周邊環(huán)境進行消毒處理。
嫁接一般采用插接方法進行嫁接,操作步驟是準備粗0.2~0.3 cm、長20 cm的竹簽,將先端削尖,用竹簽的先端緊貼砧木一子葉基部的內側,向另一子葉的下方斜插,插入深度為0.5 cm,不可穿破砧木表皮。用刀片從西瓜子葉下約0.5 cm處入刀,在相對的兩側各向下斜切一刀,切面長0.5~0.7 cm,刀口要平滑。接穗削好后,即拔出砧木中的竹簽,并插入接穗,插入的深度以削口與砧木插孔平為度。要求接穗所削的楔形與砧木插孔的大小和長短一致。
(一)溫度管理
嫁接后2~3 d,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 ℃,進行遮光,不宜通風;嫁接后3~6 d,白天溫度控制在22~28 ℃,夜間18~20 ℃。第1片真葉展開后,溫度控制在25~30 ℃,定植前7 d溫度控制在20~25 ℃。
(二)濕度管理
在嫁接后2~3 d苗床密閉,使苗床內的空氣濕度達到飽和狀態(tài)。嫁接3~4 d后逐漸降低濕度,在清晨和傍晚濕度高時通風排濕,并逐漸增加通風時間和通風量。嫁接10~12 d后苗床濕度以控為主,在底水澆足的基礎上盡可能不澆水或少澆水。
(三)光照管理
在嫁接后前2 d,苗床應進行遮光;第3天在清晨和傍晚除去覆蓋物接受散光各30 min;第4天增加到1 h,逐漸增加光照時間;7天后只在中午前后遮光;10~11 d后盡可能增加光照時間。在管理過程中,應及時摘除砧木上萌發(fā)的不定芽。
前茬作物收獲后要進行徹底清理,把原先準備好的雞糞及復合肥摻勻后全部施入定植帶,施烘干腐熟好的雞糞2 000 kg/667 m2,施含氮量、含鉀量高的硫酸鉀復合肥100 kg/667 m2,然后翻耕2遍,使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
(一)定植前準備
定植前10 d扣好大棚膜并覆好棚內二層膜。定植前5~7 d順溝澆水,造足底墑。定植前2~3 d瓜畦上覆蓋地膜。
(二)定植時間
一般在2月上旬定植,定植時注意收聽天氣預報,選擇晴天定植。
(三)定植方法
定植時應保證幼苗莖葉和根系所帶營養(yǎng)土塊的完整,嫁接口應高出畦面1~2 cm。 一般定植700~800株/667 m2。定植后瓜田全部覆蓋地膜并隨即扣好拱棚膜。
(一)緩苗期管理
白天棚內氣溫宜控制在30 ℃,夜間溫度保持在15 ℃。一般底墑充足,定植水足量時,在緩苗期不需要澆水。
(二)伸蔓期管理
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5~28 ℃,夜間棚內溫度控制在13~20 ℃。緩苗后澆1次緩苗水,水要澆足,以后若土壤墑情良好時開花坐果前不再澆水。如棚內土壤干旱,可在瓜蔓長30~40 cm時再澆1次小水。在伸蔓初期結合澆緩苗水每667 m2追施速效氮肥5 kg,施肥時在瓜溝一側離瓜根15 cm處開溝或挖穴施入。一般采用雙蔓或三蔓整枝。坐果前要及時抹除瓜杈,除保留坐果節(jié)位瓜杈以外,其他全部抹除。坐果后應減少抹杈次數(shù)或不抹杈。應在瓜蔓已較長,相互纏繞前,棚內最低氣溫穩(wěn)定在15 ℃時將小拱棚拆除。
(三)開花座瓜期管理
白天溫度保持在26~30 ℃,夜間不低于15 ℃。一般不進行追肥,嚴格控制澆水。當土壤墑情影響坐果時,可澆小水。于每天上午9時前用雄花的花粉涂抹在雌花的柱頭上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待幼瓜長至雞蛋大小,開始褪毛時,進行選留瓜,一般選留主蔓上第二雌花或第三雌花坐瓜,每株留1~2個發(fā)育良好的瓜。
(四)后期管理
適時放風降溫,把棚溫控制在35 ℃以下,夜間溫度不低于18 ℃。幼瓜雞蛋大小開始褪毛時澆第1次水,此后當土壤表面早晨潮濕、中午發(fā)干時再澆1次水,如此連澆2~3次水,每次澆水一定要澆足,當果實基本定型后停止?jié)菜=Y合澆第1次水追施膨瓜肥,以速效化肥為主,每667 m2施肥量為氮磷鉀復合肥5~7.5 kg,也可每667 m2追施餅肥75 kg,注意避免傷及西瓜莖葉。果實停止生長后要進行翻瓜,翻瓜要在下午進行,順一個方向翻,每次翻轉角度不超過30°,每個瓜翻2~3次。
(一)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
(二)農(nóng)業(yè)防治
選用高抗多抗品種,采取嫁接育苗,培育適齡壯苗,控制好各生育時期的溫濕度,清潔棚室,合理肥水管理,合理布局,輪作換茬。
(三)物理防治
棚內懸掛黃色誘蟲板,每667 m2懸掛30~40塊;鋪設銀灰色地膜;在通風口設置防蟲網(wǎng)。
(四)化學防治
西瓜常見病蟲害有猝倒病、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蚜蟲等。猝倒病用甲霜·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倍液噴霧防治。霜霉病可用70%乙磷鋁錳鋅8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枯萎病可把種子用0.1%~0.2%高錳酸鉀或50%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浸種0.5~1 h,用清水洗后催芽育苗。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噴霧防治。
為提高大棚早熟西瓜果品品質,避免生瓜上市,授粉時應做好標記,一般授粉后30 d進行采收,采后最好進行分級,貼上標簽,用紙箱包裝銷售,以獲取更高的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