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強 李文哲 黨新安 張祖明 王曉軍
(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徐州 221131)
小果花生品種徐花17號試驗示范及高產(chǎn)栽培技術
戚 強 李文哲 黨新安 張祖明 王曉軍
(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徐州 221131)
通過品比試驗,證明徐花17比當?shù)禺敿移贩N徐花5號增產(chǎn)14.4%,達極顯著水平,是值得推廣的好品種。種植過程中播種、覆膜、采收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均采用機械化栽培模式,省工節(jié)本效果明顯,顯著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
小果花生;徐花17;機械化
徐花17號(原編號為徐9703)是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nóng)科所于2008年以中間材料徐9135-14作母本、中果型早熟品種花28作父本經(jīng)有性雜交,系譜選擇育成的普通型小果花生品種,2013年1月通過全國花生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鑒定編號:2013006。2016年在江蘇徐州睢寧縣進行了花生新品種試驗示范,以鑒定該品種的豐產(chǎn)性、適應性、抗病性,為本地區(qū)花生品種更新?lián)Q代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試驗過程 試驗設在睢寧縣王集鎮(zhèn)田河村。參試品種徐花17號,對照品種徐花5號。試驗設2次重復,每小區(qū)0.6畝(400m2),起壟、寬壟雙行、地膜覆蓋。種植密度:37.5cm×20cm,8890穴/667m2,每穴播精選種子2粒。試驗四周設立保護行。試驗地前茬玉米、冬閑,年前冬耕凍垡,4月17日機械整地、施肥、起壟,4月18日機械播種,噴除草劑、蓋地膜由播種機械一次性完成。5月3日出苗,6月2-4日開花,7月11日、20日分別噴控旺劑防徒長倒伏。8月30日機械收獲,9月13日曬干后測產(chǎn)。
1.2 產(chǎn)量表現(xiàn) 試驗結果:徐花17號的2個小區(qū)產(chǎn)量分別為234.0kg和259.5kg,平均產(chǎn)量為246.75kg,折合每667m2莢果產(chǎn)量為411.27kg;徐花5號的2個小區(qū)產(chǎn)量分別為199.0kg和233.5kg,平均產(chǎn)量為216.25kg,折合產(chǎn)量為360.42kg。徐花17號比徐花5號增產(chǎn)14.4%,增產(chǎn)極顯著。
1.3 特征特性 徐花17號屬中間型、小粒品種,全生育期123d。株型直立、疏枝、連續(xù)開花;株高37.6cm,側枝長41.8cm,總分枝8.3條,結果枝6.7條;葉片橢圓形,葉色綠;花橘黃色;莢果繭形,網(wǎng)紋淺,種仁近圓錐型;種皮淡紅色,無油斑、無裂紋;果數(shù)796個/kg,仁數(shù)1612粒/kg,百果重176.7g,百仁重75.2g,出米率73.2%。該品種出苗齊,長勢強,植株直立,生長穩(wěn)健。中抗葉斑病,抗旱性強,抗倒性較強,耐澇性和種子休眠性中等。適宜江蘇、河北、吉林、遼寧、河南中南部、山東中西部等地花生主產(chǎn)區(qū)種植。
2.1 精細整地、規(guī)范起壟 試驗田前茬玉米,冬前深耕凍垡,耕深30cm左右,開春后耙地保墑。適時施肥起壟,采用平地起壟,壟高10~12cm,壟距80~85cm,壟面寬50~55cm。要求壟直整齊,壟面平整無根茬,土細,壟坡要陡。每667m2施生物有機肥100kg、花生專用肥50kg。全部有機肥與2/3的化肥鋪施,隨整地翻入土中,剩余1/3的化肥在起壟時撒施在地面上,并隨起壟包在壟內(nèi)。要求三溝配套,溝溝相通,確保明水排得出,暗漬降得下,干旱時灌水方便。
2.2 蓋好地膜 選擇無色透明地膜,厚度最好是0.006mm,厚膜強度大,保溫、保墑及控制無效果針效果好,增產(chǎn)幅度大。采用機械蓋膜,蓋膜時一定要鋪平拉緊,四周壓實,防風揭膜。
2.3 適期播種,注重質量 剝殼前曬種2~3d,有利種子萌發(fā)。播種前幾天剝種,剝種時要防止種皮脫落和損傷。選子粒飽滿、種皮顏色鮮亮的種仁,保證種子質量。選用優(yōu)拌(60%吡蟲啉懸浮劑+ 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種衣劑拌種(用量:藥液30~40mL兌水250~300mL/667m2拌勻晾干),防治花生病蟲害效果較好。
多年試驗認為:本地春花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為宜,地膜花生可提前10d左右。合理密植,“行、穴距配制合理”是花生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基礎,原則上肥地、春播,9000~10000穴/667m2,行穴距40cm×18cm,每穴播2~3粒為宜。本試驗為機械起壟、點播,行穴距為37.5cm×20cm,8890穴/667m2,每穴播精選種子2~3粒,收獲前取樣調(diào)查1.64萬株/667m2。播種深度以3cm為宜。在播種行上覆蓋5cm厚的土帶,以引升花生子葉升至膜面以上。
覆膜前一定要根據(jù)當?shù)厍闆r噴施除草劑,特別是壟兩側不能遺漏,如噴施后用腳踏踩過的要重噴。應根據(jù)各自的具體情況,慎重選擇除草劑的種類,嚴格掌握濃度和用量。
2.4 加強田間管理 對自身不能出膜的幼苗,要及時在其上方開一個直徑4~5cm的圓孔,隨即在膜孔上蓋4~5cm厚的土堆,以保溫保濕。齊苗時,將幼苗周圍多余的土扒出,使2片子葉露出膜外,用土將膜孔封嚴壓實。畦面或壟面、壟溝內(nèi)如有雜草,應及時清除,保證覆膜效果。
花生在開花-結果時期對水分最為敏感,如遇到干旱應及時灌溉(灌水方式以噴灌或溝灌潤澆為好,不能漫灌),遇到雨澇,應充分發(fā)揮三溝作用,及時清溝理墑,排澇降漬。生育中后期遇高溫多雨,地膜花生極易徒長倒伏,應抓住時機,進行化學調(diào)控。2016年雨水偏多,本試驗在盛花末期(分別于7月11日、20日),主莖高達35cm左右時,葉面噴施果寶生長抑制劑2次(每次藥液50~70kg/667m2),防止植株徒長效果顯著。
當植株葉斑病病葉率達5%~10%(一般年份在7月中下旬),自盛花初開始葉面噴施殺菌劑藥液,連噴2~3次(高產(chǎn)田3~5次),每次間隔10d。2016年花生葉部病害發(fā)病晚而輕,本試驗于8月底收獲,未用藥。
2.5 適時收獲,凈地凈膜 當65%的花生莢果果殼硬化、網(wǎng)紋清晰、內(nèi)果皮白色的海綿層出現(xiàn)黑色光澤時應及時收獲,以防落果、芽果、爛果。本試驗成熟時病害輕,綠葉多,未出現(xiàn)芽果爛果。收獲時采用分段式機械收獲,效率較高。同時還應注意回收植株、田間的廢膜,防止廢膜對土壤、環(huán)境、飼草的污染。
[1]劉麗青.花生全程機械化高產(chǎn)栽培技術研究[J].農(nóng)業(yè)技術與裝備,2015(5):46-47
[2]孫玉,劉軍民,洪娟,等.花生新品種泰花8號機械化配套栽培技術及效益[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6(5):42-43
[3]徐民,王宗芳,張祥海,等.春花生超高產(chǎn)栽培技術模式研究與應用[J].花生學報,2014,43(2):18-26
[4]徐風,吳利民.花生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2(19):31-32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