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一村一品 帶領農民致富
山東省肥城市濟河堂村共有305戶、1100多人、128公頃耕地。自1994年發(fā)展有機蔬菜以來,全村有機蔬菜面積達到113公頃,是國家環(huán)保部和農業(yè)部確立的有機農業(yè)發(fā)展典型村,國家級出口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qū),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被譽為“中國有機蔬菜第一村”。
統一思想率先發(fā)展。1994年,濟河堂村“兩委”一班人意識到,有機蔬菜發(fā)展將會成為以后增收富民的一個主導產業(yè),確立了“有機蔬菜栽培”的新思路。引進“綠花菜和日本大葉菠菜”新品種試驗種植,當年667平方米收入達到4000元,比無公害蔬菜效益高出2倍多。良好的效益大大激發(fā)了群眾的積極性。經過幾年的土地轉換,1997年,濟河堂村獲得了經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OCIA)頒證的全國首家有機蔬菜栽培基地的認證,并獲得了國家(OFDC)、歐盟(BCS)和日本(JONA)等國際有機食品權威機構的認證。
依靠科技持續(xù)發(fā)展。多年來,濟河堂村注重與山東農業(yè)大學、泰安市農業(yè)科學院、壽光蔬菜研究所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先后引進荷蘭豆、日本大葉菠菜、綠菜花等名、優(yōu)、特、稀品種20余種,取得了良好效果。僅引進的“拉克”綠菜花這一新品種,667平方米增產達到25%,農民增收100余萬元。同時引進開發(fā)了改良陽畦育苗、防蟲網保護栽培、頻振式殺蟲燈、黃粘板(藍板)、性誘劑、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害蟲、新型生物殺蟲劑等技術,確保了有機食品的安全性。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施用腐熟有機肥、微生物肥,提高有機質含量,使農作物持續(xù)增產。提高復種指數,逐步探索推廣了“春綠菜花、毛豆、秋綠菜花、越冬菠菜”一年四作四收的高效種植模式;探索推廣三膜棚內“春土豆——彩椒”的保護栽培模式,使春土豆提前20天上市,秋彩椒延遲30天,通過打時間差奪取高價格,實現667平方米收入過萬元目標。成立了“合作社”,實行企業(yè)化管理,嚴格按照“公司+合作社+社員”的模式做到種植計劃、良種供應、技術指導、有機肥料、防病治蟲、收購結算的“一條龍”服務。
推廣經驗帶動發(fā)展。多年的學習實踐,使?jié)犹么宄蔀槭卟朔N植領頭雁。為了使更多的群眾掌握有機蔬菜種植技術,實現增收致富,村里投資建設了“農家書屋”,配備了電腦、電視機等硬件設施,增設了科普宣傳欄,根據季節(jié)和農時,常年定期更換內容,建成“科普文化宣傳墻”,真正把科學技術送到田間地頭。近年來,先后組織參與了鎮(zhèn)、村兩級舉辦的科技培訓班30余期,培訓人員30000多人次,在肥城電視臺播放“有機蔬菜科普技術講座”專題片2場次,并受邀到外村、外鎮(zhèn)、外縣進行授課130余次。在濟河堂村的帶動下,邊院鎮(zhèn)已有52個村發(fā)展有機蔬菜基地,總面積達2800公頃,建成規(guī)模大、質量優(yōu)、效益好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有2萬多群眾在發(fā)展有機蔬菜產業(yè)中走上了致富路。
(曹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