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縣種子管理站 余霞
預防小麥越冬期凍害的方法
光山縣種子管理站 余霞
小麥是信陽市的主要夏糧作物,也是全國弱筋小麥的主產地,常年播種面積為28.7萬hm2。自2001年中央免除農業(yè)稅,實施糧食直補、綜合補貼和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后,信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能力,認真貫徹上級有關糧食生產的方針政策,努力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強化科技投入,提高農業(yè)生產科技含量,促進糧食生產總產、單產大幅度提高。但是遇到低溫年份,經常出現(xiàn)凍傷、凍死小麥現(xiàn)象。針對以上現(xiàn)象,筆者提出以下預防凍害的方法。
對于播種前底肥不足或用肥不足的麥田,表現(xiàn)為苗弱苗小、葉小發(fā)黃的麥田,在小麥越冬前,最好在11月底12月初進行追肥,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5~6 kg,這樣能使麥苗自身茁壯,增強小麥自身的抗寒能力,注意一般生長的麥田不用追肥。追施氮肥、鉀肥、磷肥要混施,比例要適當,不要施肥過多,以免引起植株徒長,植株過于脆嫩,易于凍傷,降低抗寒能力。
對于抗寒能力差的品種,要及時進行更換,選擇抗寒能力強的品種,如矮抗58、豫麥49-188、周麥18、鄭麥366、偃展4110、許科1號等;抗寒能力差的品種有鄭麥9023、西農979、平安8號、鄭麥7698、稀觀35等。信陽屬于稻茬麥結合的地區(qū),該區(qū)域降水量較大,田間濕度大,病害發(fā)生重,品種布局時應以耐濕、耐漬、抗穗發(fā)芽、抗?。▽Τ嗝共?、紋枯病、白粉病有較好耐性)、熟期偏早的高產、優(yōu)質春性或弱春性品種為主,發(fā)揮早熟品種躲病避災的優(yōu)勢。根據(jù)河南省公布的信陽小麥主推品種意見,信陽市應種植有鄭麥9023、偃展4110、先麥8號、鄧麥966為主,搭配種植豫麥70、揚麥20、南農0686等品種。
在小麥田間較干時,在出齊麥苗的田地,每667 m2撒施300~400 kg的麥糠、碎麥秸、稻殼、碎稻草等雜物,要撒勻,不要堆放在一個地方,這樣有風的時候,雜物會被風吹動,雜物會覆蓋整個麥田,雜物會在麥葉之間,不會被風吹走,厚度在1~2 cm,這樣既保墑又防凍。翌年,雜物腐爛又可以培肥地力,是小麥田間抗旱、防凍、增產的有效方法。
秸稈還田、冬旱年份或田間含水量低于80%的麥田,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也就是氣溫在7~8 ℃時進行灌溉,氣溫低于5 ℃不要進行冬灌,稻茬田一般每667 m2澆灌30~50 m3水即可,防止田間積水;淮河以北沙土地一般每667 m2澆灌50~60 m3水,適時冬灌可顯著保苗和增產。冬灌后在淮河以北地區(qū)適時中耕鎮(zhèn)壓,以利保墑。這樣可以凍死地下害蟲,沉實土壤、消滅地下害蟲,比較貧瘠田地也可與冬季施肥相結合,為翌年小麥返青和根系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
在冬季來臨前,小麥的正常高度在10 cm左右,2~3葉。如果小麥在越冬前正常高度超過12 cm,葉片在4葉以上,并且發(fā)生旺長,特別在冬前有拔節(jié)跡象時,應在冷空氣到來前,用0.3%~0.5%的矮壯素進行葉面噴施。旺長的麥苗比較脆嫩,容易凍傷,降低抗寒能力。開春后要在晴天抓緊鎮(zhèn)壓,控制小麥地上部分的生長,或追施土雜肥或泥漿,以保護分蘗節(jié)和幼穗,防止小麥過早出穗。
對于麥田墑情較好的田地,及時中耕,有條件的地方要進行淺中耕,可起到防旱保墑、破除土壤板結、消滅雜草、促苗早發(fā)、預防凍害的作用。對晚茬麥田、下濕麥田多中耕、早中耕,可起到保墑提溫的效果。
當發(fā)生霜凍時,采用田間地頭熏煙的辦法有良好的防霜凍效果。熏煙防霜,均要對易發(fā)生凍害的重點地段和易受凍害品種進行優(yōu)先安排。熏煙重點應放在防護低洼地,在麥苗迎風坡上面,傍晚點燃碎稻秸或碎麥秸等雜物,產生煙霧;在無風的夜晚,在麥田的4個拐角處點燃碎稻秸或碎麥秸等雜物,整個麥田在煙霧的籠罩中,在煙霧籠罩區(qū)中的溫度比不籠罩的區(qū)域溫度應高1~3 ℃,這對于有霜凍的夜晚小麥葉不易被霜凍結,對小麥防凍害起到很好的作用。
小麥播種過早,麥苗會旺長;小麥播種過遲,會長出無分蘗獨腳苗。信陽地區(qū)在9月中下旬進行秋收,9月有時氣溫在25 ℃以上,10月上旬的氣溫正常在15~20 ℃,利于麥苗生長,極易造成麥苗旺長,不適合小麥播種。11月中下旬,極易出現(xiàn)寒流,造成低溫,晚播的麥苗不利于生長,到冬季易造成麥苗凍害,小麥的合理播期應在10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