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周先生因需資金周轉,向原告借款20萬元,并出具了借條。到期后,周先生給付了原告何先生利息1萬元。
2016年2月1日,周先生與徐女士登記結婚。結婚兩天以后,周先生又向原告何先生借款20萬元,并出具了借條。后周先生于2016年9月10日因意外身亡,原告何先生就向其配偶徐女士主張權利。
法院認為,2015年 12月 21日,周先生向原告借款20萬元時,被告徐女士與周先生還未登記結婚,該借款屬于周先生婚前個人債務,不屬于被告和周先生夫妻的共同債務,也沒有證據(jù)證明周先生個人所負該筆債務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不應由被告徐女士承擔。
2016年2月3日周先生向原告借款20萬元時,與被告徐女士是夫妻關系,也沒有證據(jù)表明周先生與原告明確約定了該債務為其個人債務,因此,該筆借款屬徐女士和周先生夫妻的共同債務,周先生現(xiàn)己過世,應由被告徐女士來償還。據(jù)此,法院判決被告徐女士償還原告借款本金20萬元及相應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jù)《婚姻法司法解釋(二)》,法院在認定債務屬于個人債務還是夫妻共同債務時,并非僅僅以債務發(fā)生的時間作為唯一的判斷依據(jù),而是規(guī)定了以下幾種例外情況:一、債務發(fā)生在結婚后的,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則該債務應為個人債務;同時,如果夫妻雙方約定婚后財產(chǎn)歸各自所有,且債權人知道該約定的,這個債務也是個人債務;二、債務發(fā)生在結婚前,如果債權人能夠證明所負債務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則該筆債務應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例如婚前一方借錢買房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所產(chǎn)生的債務就是共同債務。
另外,債務人離婚是否仍應就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共同債務承擔償還責任呢?根據(jù)《婚姻法解釋(二)》,答案是肯定的,不過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可以基于離婚協(xié)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追償。
(《中國商報》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