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差異何其微妙:《蔣介石日記》(手稿本)與《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的對比

        2017-01-30 03:13:06段智峰河北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
        浙江檔案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蔣氏稿本汪精衛(wèi)

        段智峰/河北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

        近年來隨著新資料不斷開放,蔣介石研究漸趨繁榮。在這些新公布的資料中,尤以藏于斯坦福大學(xué)胡佛研究院的《蔣介石日記》(手稿本)與臺灣“國史館”的《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以下簡稱《事略稿本》)最為研究者看重,因此亦在新近研究中被廣泛運用。由于《事略稿本》中大量摘錄了蔣介石日記,故在內(nèi)容上二者存在相當(dāng)?shù)闹睾隙?。所以不少學(xué)者在研究過程中將二者等同起來,甚至在未參閱《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的情況下,僅憑《事略稿本》中摘錄的蔣日記部分去思考問題。殊不知,《事略稿本》在編纂過程中雖然摘錄了大量蔣的日記,但出于種種考量,對于其中相當(dāng)多的部分進(jìn)行了改動。這些改動中,有些只是潤色,對于后世學(xué)者的解讀與分析不構(gòu)成實質(zhì)影響,但有些改動則不然,研究者如不察,則厘清史實、解決相關(guān)問題必然會產(chǎn)生偏差。此一問題,雖有研究者指出,但語焉不詳、存在簡單化傾向,且未將二者文本詳細(xì)對比并將改動予以分門別類、詳細(xì)分析[1]?;诖?,筆者試作此文,以期能夠填補上述空白,在此基礎(chǔ)上簡要分析二者的史料價值。

        《事略稿本》的編纂者改動蔣日記的一個主要目的即在于維護(hù)或提升蔣介石本人的形象。在此目標(biāo)之下,編纂者或刪除日記中可能會對蔣形象產(chǎn)生沖擊的部分,或是通過添加或修改的方式,貶損他人形象,拔高蔣政治形象,或?qū)⑹Y在日記中展現(xiàn)的觀感、想法、思考乃至個人情緒比附古代著名典故或儒家經(jīng)典論述,以達(dá)到提升蔣氏形象與彰顯決策合理性之目的?!妒侣愿灞尽分斜雀焦糯涔驶蛉寮医?jīng)典論述的部分為數(shù)不少,下面略舉示之。

        1931年2月,在是否要召開國民會議并制定約法的問題上,蔣與立法院長胡漢民激烈沖突。2月24日,蔣約胡漢民見面,試圖說服胡氏,但結(jié)果不歡而散。根據(jù)《事略稿本》的記載,蔣介石當(dāng)晚確定采用“制止其作惡之機,而保全其身”的辦法對胡漢民,并以歷史上孔子誅少正卯、諸葛亮斬馬謖的典故自喻[2]。而對照蔣介石日記可以發(fā)現(xiàn),蔣日記中雖有“制止其作惡之機,而保全其身”的記載,但并沒有以歷史上孔子誅少正卯、諸葛亮斬馬謖的典故自喻[3]。

        蔣因“約法之爭”扣押國民黨元老胡漢民,釀成“湯山事件”,此舉在國民黨內(nèi)引起強烈反抗,最終直接導(dǎo)致又一次“寧粵分裂”。此次分裂,亦為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提供了可乘之機,成為東三省淪陷的誘因之一。所以蔣扣押胡漢民的決策,無論以當(dāng)世還是后世眼光予以審視,很難說其具有合理性。而《事略稿本》卻比附以孔子誅少正卯、諸葛亮斬馬謖的古代典故,無形中將蔣的舉動詮釋成了既合理又正當(dāng)?shù)男袨椤?/p>

        1932年2月11日的蔣日記記載:

        晨,接汪電即乘車由鄭開徐,經(jīng)開封乃知第二師尚在戰(zhàn)爭也,終日思慮,對日無良法。戰(zhàn)則無可戰(zhàn)條件,和亦國人所反對,如不戰(zhàn)不和在國家與人民被害日重一日。此時無人敢主張言和,而一味要戰(zhàn),無知識無程度之人民,是非不分、利害不明,吾故曰:治民智之國易,治民愚之國亦易,而治半智半愚一知半解之國實難,惟有待亡而已[4]。

        而《事略稿本》中的記載則是:

        思汪兆銘等所謂對日方略,不覺悵焉嘆曰:“戰(zhàn)則可戰(zhàn)”之條件尚未完備,和則倭寇狡猾,毫無信義,且其貪欲如壑,難以饜足。不戰(zhàn)不和則國家與人民被害日重一日,此時無一人敢主張言和,而只知空唱高調(diào),一味要戰(zhàn),無智識,無程度之群眾,緩急不分,利害不明。昔者仲由暴虎馮河,死而無悔,勇則勇矣,而孔子不與之者,以其昧于緩急利害,亦所以違于理也。但犧牲個人猶可,若以國家民族作為孤注一擲之豪舉,則于心何忍。嗚呼,吾故曰:治民智水平之國最易,即治愚民無知之國亦易,而治民眾若智若愚一知半解之國實難,惟有待亡而已。雖然余既矢志救國,亦惟有盡我良知,竭我良能,當(dāng)戰(zhàn)則戰(zhàn),當(dāng)和則和,有益于國,無愧于心可也[5]。

        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的核心意思皆是蔣在淞滬抗戰(zhàn)過程中,在對日和戰(zhàn)問題上的思考與躊躇。只是《事略稿本》于其中比附了“暴虎馮河”的典故,并以此為基礎(chǔ)進(jìn)一步發(fā)揮,建構(gòu)了蔣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形象,亦為蔣在淞滬抗戰(zhàn)中的后續(xù)決策提供道義依據(jù)。

        除比附古代著名典故外,以儒家經(jīng)典論述直接予以比附,在《事略稿本》中更為常見。如蔣于1932年2月17日記:

        上午,訪汪后會客,日間與岳軍(張群——引者注)等詳談對日問題,今日倭寇忽又欲雙方撤兵,不知其誠偽何如?[6]

        蔣此處所記的關(guān)鍵信息在于,淞滬抗戰(zhàn)中日軍忽然提議雙方撤兵,蔣對日軍誠意甚俱疑慮。比照《事略稿本》,對于蔣對日軍提議深俱疑慮一事,不僅引用《大學(xué)》中“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的論述予以比附,且稱“此正日人軍事外交之謂也”[7]。蔣在日記中流露出的疑慮與擔(dān)憂,經(jīng)引用《大學(xué)》中一段論述,被轉(zhuǎn)化為蔣對日軍策略洞若觀火、胸有成竹。

        又如1932年3月5日,蔣在日記中寫到:“下午,會客,陳真如(陳銘樞——引者注)來見,但有傷心而已?!盵8]此短短一句話,在《事略稿本》中不僅被比附《論語》中的經(jīng)典論述,且蔣氏對于陳銘樞的觀感亦由“傷心”趨于復(fù)雜化:

        陳銘樞來見,公嘆曰:余于真如視之如子弟,愛之惟恐不至也,彼今乃惑于反動,以怨報德,余見其人,但有傷心而已。昔者孔子之訓(xùn)斥宰予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未知真如尚能有改是之一日否耶[9]。

        自孫科被蔣介石與汪精衛(wèi)聯(lián)手逼迫辭去行政院長后,即于上海結(jié)合陳友仁等人,力圖反擊。特別是“一二八抗戰(zhàn)”開始后,孫科等人一方面抨擊蔣汪合作的南京中央援助淞滬不利、對日妥協(xié),另一方面試圖運動十九路軍對抗南京。陳銘樞于此時傾向?qū)O科,故蔣于日記中流露出“傷心”之情,十分正常。但《事略稿本》中的記述,卻以《論語》中“孔子訓(xùn)斥宰予”一部予以比附,雖然蔣見陳銘樞時頗感傷心的內(nèi)心活動仍在,但蔣的形象無形中被塑造成為儒家“恕道”的典范。

        《事略稿本》中這種比附古代著名典故或儒家經(jīng)典論述的例子還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贅述。編纂者不遺余力地羅列大量古代著名典故或儒家經(jīng)典論述插入《事略稿本》中間,其基本目的除了提升蔣的聲名,建構(gòu)其傳統(tǒng)道德典范形象,并賦予蔣行為與決策道德合理性外,還在于蔣施政強調(diào)“四維八德”,強調(diào)傳統(tǒng)道德的繼承與發(fā)揚,如此其個人形象不僅要符合其政治號召,更要成為典范;即使不盡符合,也要在建構(gòu)的條件下塑造出來。

        正如有學(xué)者之指出的那樣,蔣介石的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目的在于自用,而不在于示人傳世,其記事抒情,或為備忘,或為安排工作與生活,或為道德修養(yǎng),或為總結(jié)人世經(jīng)驗,或為宣泄感情”,故具有比較高的真實性[10]。正因為真實性較高,蔣日記中所記述的某些部分一旦進(jìn)入《事略稿本》中,會有損蔣氏的政治形象與聲名,對于這部分內(nèi)容,編纂者會將其刪除隱去。例如,1932年5月27日,蔣在日記中寫到:

        上午,批閱?!c王季文談話。彼有幾分觀察能力,他說階級斗爭急于民族斗爭,暫失東北,令倭寇為我防范蘇赤,未始非計。又曰,辦事必先正名,近況良于十六、七年時代。皆中肯之談也[11]。

        而對照《事略稿本》可以發(fā)現(xiàn),蔣與王季文談話內(nèi)容部分,完全沒有記錄。王季文關(guān)于東三省淪陷的觀點,不僅有悖于當(dāng)時的社會輿論,且亦迥異于國民政府當(dāng)時的既定政策,而蔣氏不僅認(rèn)為“皆中肯之談”,還贊賞其“有幾分觀察能力”。這說明,王季文所談“階級斗爭急于民族斗爭,暫失東北,令倭寇為我防范蘇赤”的觀點,蔣是贊同的,且對照其后幾年中,蔣氏著力推行“攘外安內(nèi)”政策的事實,亦可為佐證。而蔣氏一向以民族主義為政治號召,國民黨亦在宣傳領(lǐng)域著力構(gòu)建蔣氏民族利益捍衛(wèi)者的形象,此段內(nèi)容無疑有悖于此,對蔣氏形象有損,故在《事略稿本》中看不到,亦是合乎邏輯的。

        蔣介石日記中,有諸多與其他國民黨要員的交往記錄及個人內(nèi)心觀感,其中不乏對某些黨政要員的尖銳批評與不滿情緒。針對這些記錄,編纂者在編入《事略稿本》時亦作了種種改動。對于某些在黨內(nèi)資歷與威望較高的元老,編纂者有意透過種種改動,提升他們的地位與形象。例如1932年4月3日,蔣在日記中記述:

        晚,與季陶談話,彼言遇困厄時,必須向光明大道猛進(jìn),至于成敗利鈍,則聽之。如吾人不成,則后人終有成之者,非必欲由吾親手自成也。又言出處須光明,名位須確定,對人不可太分明。此皆閱歷之言也[12]。

        而《事略稿本》中的記述,則與此出現(xiàn)了微妙的差別:

        戴傳賢(戴季陶——引者注)來談曰:吾人作事凡遇困厄之時,只向光明大道猛進(jìn),至于成敗利鈍則聽之。如吾人不成則后人終有成之者,非必欲由吾親手自成也。又曰:出處需光明,名位須確定,對人不可太分明也。公曰:季陶所言皆閱歷而有心得之言也。然孔子既云,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又云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是可知事之欲由吾親手自成者,亦圣人之所許也。惟不可因不易于手成而灰心耳。至于出處進(jìn)退,光明磊落為大丈夫之常道,確定名位,就本位而盡其職責(zé),譬如行遠(yuǎn)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亦古時君子之恒行而對人勿太分明。既求機事之密可免敗露,又盡忠恕之道,可養(yǎng)德,量古人所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者即季陶先生之謂也[13]。

        《事略稿本》中對于蔣介石日記的變動,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與蔣日記記錄不同的是,《事略稿本》中記述了蔣介石對于戴季陶建議的大段回應(yīng),且其中還以《論語》中的一段論述予以比附,此種做法無疑是要突出與提升蔣的形象;其二,對于戴季陶的建議,蔣在日記中僅記述為“此皆閱歷之言也”,而《事略稿本》中則增添了“量古人所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者即季陶先生之謂也”的內(nèi)容。在這文字微妙的轉(zhuǎn)化間,戴季陶的地位與形象得到了提升與美化。

        對于蔣日記中對于國民黨某些要員的尖銳批評與不滿情緒的流露,編纂者或透過文字改動稍減其量,或變化表述使之婉轉(zhuǎn),著力維護(hù)這些人的形象與聲名。例如:1932年4月14日,蔣介石在日記中記述:“晚,羅部長(羅文干,時任外交部長——引者注)來談,顧維鈞誠無膽識之人也?!盵14]而同日的《事略稿本》中則記述為:“外交部長羅文干來談,謂顧維鈞膽識不足,公(蔣介石——引者注)曰:不顧個人之虛名而專心為黨國犧牲者不獨維鈞無此膽識也?!盵15]文字上的巧妙變換,使得蔣氏對于顧維鈞的批評與不滿情緒稍減分量,指斥的鋒芒有所減弱,顧氏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護(hù)。

        蔣氏在日記中批評同僚,常常直白而犀利,少有婉轉(zhuǎn),有時幾乎等同于怒罵。而《事略稿本》在編纂過程中,對此部分常做修改使之婉轉(zhuǎn),這些國民黨要員的形象亦得到極大保護(hù)。

        例如,1932年4月28日蔣日記寫道:“早起,批閱,子文(宋子文——引者注)來談,反復(fù)喜怒無常,令人嫌倦?!盵16]而《事略稿本》中則記述為:“上午八時,宋子文來談。公告以:人無信不立,切勿喜怒無常,反復(fù)多端,而對于軍餉尤必知一言既出駟馬難追。”[17]時任財政部長的宋子文,一向主張削減軍費以便國家財政正規(guī)化,而作為最高軍事領(lǐng)導(dǎo)人的蔣則對此不以為然,二人因此矛盾不斷。蔣日記中的記述,應(yīng)該說是蔣內(nèi)心真實觀感的流露。但在《事略稿本》中,此處卻被轉(zhuǎn)換成了蔣對于宋子文的勸誡。蔣對宋子文的不滿之處雖得保留,但較日記中的記述要婉轉(zhuǎn)得多、隱晦得多。從效果角度看,此處的婉轉(zhuǎn)化處理,既維護(hù)了宋子文的形象,亦把蔣置于道德高地,拔高了蔣氏的道德地位,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有些婉轉(zhuǎn)化處理,則只是單純地為了維護(hù)相關(guān)國民黨要員的政治形象,有時為達(dá)此目的不惜扭曲蔣氏在日記中的原義。如蔣于1932年6月22日在日記中寫到:

        為政在人,余一人未得,何能為政?嘗欲將左右之人試量之,非政治上人。戴季陶、陳景翰、余日章三人可為敬友,而不能為我畏友;其他如朱騮先、蔣雨巖、張岳軍、俞樵峰,皆較有經(jīng)驗而不能自動者也;其次,如朱益之、朱逸民皆消極守成而已,無勇氣不能革命矣。其他如賀貴嚴(yán)、陳立夫、葛湛候,皆氣小量狹不足當(dāng)大事也。茲再將新進(jìn)者分析之,黨務(wù)陳立夫、張厲生、張道藩、劉建群、羅志希、段錫朋、方覺慧、齊世英、蔣堅忍、方治魯、□平、羅貢華選之。其他如內(nèi)政、外交、經(jīng)濟(jì)、法律、教育諸部,從長考選,不易多得也[18]。

        很明顯,蔣在此時考慮黨政人事布局問題時,對于賀貴嚴(yán)、陳立夫與葛湛候的缺點與不足,批評的地最為尖銳。但《事略稿本》中的記載卻變?yōu)椋骸百R貴嚴(yán)(賀耀祖——引者注)陳立夫葛湛候三君則小心謹(jǐn)慎而少深思遠(yuǎn)謀,似皆不能當(dāng)大事業(yè)也。”[19]“氣小量狹”變成了“小心謹(jǐn)慎而少深思遠(yuǎn)謀”,陳立夫等三人的形象得以維護(hù),但蔣本意已被改動得面目全非。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改動不僅為蔣所知,且亦得到了其本人的許可。蔣每日堅持寫日記,除有資政、備忘、修身等作用外,心理宣泄的方面亦不容忽視。蔣實際掌控南京中央,每日面對繁雜的政務(wù),心理負(fù)荷可想而知,在此情況下,對于同僚偶有不滿甚至憤懣,再正常不過。日記中的尖銳言辭更多的在于宣泄情緒,并不代表蔣要采取實際行動??v觀蔣現(xiàn)存53年的日記,所有的國民黨要員基本都被其批評甚至貶損過,唯一例外的是國民黨元老吳稚暉與其長子蔣經(jīng)國。但蔣對這些要員的提拔重用,并未因此而中斷。大陸時期的陳立夫、臺灣時期的陳誠,蔣于日記中批評尤多,但提拔重用不遺余力。所以,對于《事略稿本》中的改動,即使有違自己日記中的原意,蔣亦予默許。

        這些在《事略稿本》中受到“保護(hù)”的國民黨要員,雖人色各異,既有于黨內(nèi)頗有資望的元老,又有權(quán)傾一時的“黨國干城”,但共同點在于他們皆與蔣存在密切關(guān)聯(lián),這些人不是蔣的心腹,就是一貫于黨內(nèi)親蔣的人物。而1927年至1937年的《事略稿本》又是于重慶國民政府時期編纂的,這時的蔣介石已榮膺國民黨總裁,獲得法理獨裁地位,成為政治正確甚至真理的化身,所以這一共同點是《事略稿本》在編纂過程中給予他們特殊照顧的決定性因素。

        既然這些《事略稿本》的編纂者可以通過修改蔣日記中的相關(guān)記載,以達(dá)到既維護(hù)某些黨內(nèi)要員形象又提升蔣氏道德地位甚至神化蔣氏的目的,那么亦可通過修改,改變蔣日記中所記述的歷史情境,以達(dá)到貶損某些國民黨要員的目的。

        通過修改蔣日記以貶損特定的國民黨要員,一方面可以藉此抬高甚至神化蔣介石,另一方面則是根據(jù)編纂《事略稿本》時即重慶國民政府時期的歷史環(huán)境,去構(gòu)建先前的史實。這一情況非常典型地體現(xiàn)在蔣介石日記及《事略稿本》對汪精衛(wèi)記述的微妙差異上。

        如1932年4月15日,蔣在日記中寫道:“上午,批閱,會客,往訪汪精衛(wèi),見其輕浮異常,可知其勞苦心急也?!盵20]此時的汪精衛(wèi)初任行政院長,以所謂“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政策處理“一二八事變”,但卻遭到黨內(nèi)強力掣肘,特別是滬穗兩地的國民黨在野力量更是奮力抵制,故而在蔣氏面前汪精衛(wèi)“輕浮異常”。深知汪精衛(wèi)處境的蔣介石亦理解汪氏此時的“勞苦心急”,在日記中流露的是對汪氏的些許同情。而《事略稿本》中此處卻則變?yōu)椋?/p>

        訪汪兆銘,汪氏意態(tài)惶惶不靜,浮動異常,公退而嘆曰:肩荷大事,非意志堅定不可。大學(xué)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今兆銘惶惶浮動,與之考慮要政,絕未有得此故。蓋亦患得患失之惑,其心而不知為人自有所當(dāng)止之地也。吾人所當(dāng)止之地,止于謀黨國民族之福利而已,于止而不知其所止,兆銘之為人如此,余當(dāng)引以為鑒也[21]。

        在這樣一個被后世構(gòu)建的歷史情境中,蔣日記中的原意已被修改得蕩然無存,汪精衛(wèi)遭到明顯的貶損,蔣則成為看到汪精衛(wèi)缺點并“引以為鑒”的道德典范。又如,1932年5月3日,為汪精衛(wèi)50歲生日。這一天,蔣氏日記中記載:“今日為舊歷三月二十八日,精衛(wèi)生日。上午,批閱后,到軍校檢閱第八期生升學(xué)后,往訪汪精衛(wèi)?!盵22]而《事略稿本》中的記載為:

        訪汪兆銘。汪氏今日為五十歲生日,公訪賀回,嘆曰:昔者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則謂五十而知天命。朱子解天命為天道之流行而賦于物者,乃事物所以當(dāng)然之故也。知此則知極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特恐季新未必能知非而不再搖惑也[23]。

        蔣氏日記中本來只有簡單的事實陳述,并無任何蔣內(nèi)心觀感的流露,但到了《事略稿本》中,又成了蔣以道德典范自居來批判汪精衛(wèi)的情境。《事略稿本》中的這種修改,雖然已是人為構(gòu)建的情境,難稱歷史真實,但卻符合邏輯。汪精衛(wèi)生性反復(fù),雖為人圓潤善于溝通各方,但意志力并不堅定,此點在國民黨內(nèi)存有共識,連汪氏心腹陳公博亦承認(rèn)汪精衛(wèi)行事一向“合則留,不合則去?!睂⑼艟l(wèi)幾乎人所共知的性格特征,嫁接至特定的情境中,也就使得這種構(gòu)建的情境看上去頗為可信,符合邏輯。

        如上文所言,1927年至1937年的《事略稿本》是重慶國民政府時期編纂的。這時的汪精衛(wèi)已然投日叛國,在國民黨的宣傳系統(tǒng)中已被臉譜化,成為惡劣不堪的漢奸。而于此之前汪精衛(wèi)的歷史,不能不受到這種臉譜化的宣傳模式影響。在《事略稿本》中,這種痕跡可謂清晰可辨。如1932年5月23日,蔣寫道:“下午到政治會議為監(jiān)察院于院長彈劾汪院長事,須費調(diào)解心力?!盵24]而《事略稿本》中的記載卻是:“下午到政治會議,討論監(jiān)察院于院長右任,彈劾行政院汪院長兆銘案。公謂:汪院長固多過失。然為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計,不得不煞費心力以調(diào)解之也?!盵25]又如,1932年6月7日,蔣記載:“與唐生智談話。其甚悔對汪仁至義盡之德意,可怪?!盵26]而《事略稿本》中則記載為:“下午唐生智來談謂,對汪兆銘仁至義盡,今甚懊悔。公嘆曰:汪氏奸雄固絕,無情感可言,而孟瀟到今始悟,亦太晚矣?!盵27]

        編纂者如此不遺余力地貶損汪精衛(wèi),原因不外兩個方面。其一,由于汪精衛(wèi)投日叛國,其歷史地位與形象在國民黨內(nèi)已有定論。這種定論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事略稿本》編纂工作的一個預(yù)設(shè)前提,蔣日記亦在預(yù)設(shè)前提之下遭到修改。其二,汪精衛(wèi)既然日后叛國,那在《事略稿本》中以蔣的口吻對汪精衛(wèi)的性格、道德乃至政治操守進(jìn)行批判,即可證明蔣的識人之明,在汪氏叛國之前就已對其洞如觀火。蔣雖于1932年后與汪精衛(wèi)形成合作關(guān)系,但亦是為了“黨國大計”才予以包容維持合作。如此,蔣氏地位與形象無形中得到抬升。

        《事略稿本》中如汪精衛(wèi)這般通過文字修改轉(zhuǎn)換被蓄意貶損的個案還有很多,限于篇幅在此不做贅述?!妒侣愿灞尽吩诰幾脒^程中,對于蔣日記中所涉及的國民黨要員,既有蓄意維護(hù),亦有故意貶損,造成這種區(qū)別對待的根源,并不全在為維護(hù)蔣介石形象而有所諱飾這樣單純的目的。其中所牽涉的面向,既有現(xiàn)實層面的國民黨內(nèi)權(quán)力生態(tài),亦有理想層面的國民黨意識形態(tài)結(jié)構(gòu),且在更深一層,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國民黨獨特的政黨文化更是息息相關(guān)。

        余論

        近年來,隨著2003年《事略稿本》陸續(xù)影印出版及2006年《蔣介石日記》(手稿本)分批開放,國內(nèi)外圍繞著新資料的出現(xiàn)與蔣介石研究,乃至民國史研究的推進(jìn)這一主題已召開過多次學(xué)術(shù)討論會。與會學(xué)者在新資料的各自價值,以及其對相關(guān)史學(xué)研究領(lǐng)域的潛在影響等關(guān)鍵問題上的觀點,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此,筆者認(rèn)為以下兩個面向的問題是值得考慮的。

        其一,《事略稿本》雖然采用編年體記述,便于利用,其中大量地抄錄蔣介石的日記、函電稿,且經(jīng)秦孝儀等人核改、蔣介石過目,但其史料價值與權(quán)威性是否可以達(dá)到“糾謬相關(guān)史料匯編的錯誤記載”這樣的高度,是值得商榷的[28]。通過上文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事略稿本》對蔣的日記有刪選、有壓縮、有加工,且其中某些改動已使得原意面目全非,藉此來“糾謬”,豈不是越糾越謬,更遑論得出嚴(yán)謹(jǐn)科學(xué)的結(jié)論了?!妒侣愿灞尽返淖畲髢r值在于,其整合了函電稿、演講稿以及部分蔣日記,按編年體記述,便于研究者利用,但在涉及蔣日記部分時,必須與《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相互印證,才可能探究出真實的歷史情境。

        其二,對于《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的史料價值,學(xué)界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29]。通過上文中將《蔣介石日記》(手稿本)與《事略稿本》對比,筆者對于《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的史料價值作如下思考。眾所周知,蔣介石日記在手稿本開放前,其部分內(nèi)容已通過各種資料的出版而面世,如早期的《“總統(tǒng)”蔣公大事長編初稿》《蔣“總統(tǒng)”秘錄》,近期之《事略稿本》,這其中尤以《事略稿本》摘抄的蔣日記最為豐富。雖然這些資料中之蔣日記皆遭修改,但所謂聊勝于無,學(xué)者在研究相關(guān)問題時,仍舊大量使用征引。通過上文中《蔣介石日記》(手稿本)與《事略稿本》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微妙的差別絕非大同小異,甚至可說限于時代、意識形態(tài)等諸多因素影響,這些資料在摘抄蔣日記時蓄意造成之謬誤不實之處甚多,而《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的開放為甄別、考訂這些資料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與可能性。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資料中蔣介石日記摘錄部分的修改,皆出自國民黨之手,而通過上文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修改之原因亦遠(yuǎn)非維護(hù)蔣介石個人形象那樣簡單,這其中所牽涉的因素包括了某階段黨內(nèi)權(quán)力生態(tài)、意識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及政治邏輯特點,但更深層次的因素則是國民黨獨特的政黨文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的開放,對于研究國民黨史、探究國民黨的政黨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

        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xué)基金2016年度項目《國民政府對華北地區(qū)的中央化研究(1933-1937)》(項目批準(zhǔn)號:HB16LS012)和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xué)校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重點項目《國民政府對察哈爾抗戰(zhàn)的措置研究》(序號:SD161067)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xiàn):

        [1]在《蔣介石日記》(手稿本)與“事略稿本”的關(guān)系上,楊天石教授認(rèn)為“事略稿本”按年、月、日收錄、排比與蔣的生平有關(guān)的各種資料,如文告、函電等,其中也大量摘錄蔣的日記。但對蔣的日記有刪選,有壓縮,有加工。且“事略稿本”的編者為了維護(hù)蔣的形象,對日記手稿本中的部分內(nèi)容有所諱飾,有些地方還曾根據(jù)后來的歷史環(huán)境對手稿本的文字作過刪改。例如,抗戰(zhàn)后期,蔣介石與美國沖突時,曾經(jīng)多次在日記中痛罵“美帝國主義”。這些激烈語言,在《事略稿本》中就找不到了。楊天石:《蔣介石日記的現(xiàn)狀及其真實性問題》刊載于《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01期,第34頁。

        [2]《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10冊,臺灣“國史館”2004年,第166頁。

        [3]《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1年2月24日,原件藏于斯坦福大學(xué)胡佛研究院(下同)。

        [4]《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2月11日。

        [5] 周美華:《事略稿本》第13冊,第186-188頁。

        [6]《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2月17日。

        [7]周美華:《事略稿本》第13冊,第230頁。

        [8]《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3月5日。

        [9]周美華:《事略稿本》第13冊,第359-360頁。

        [10]楊天石:《蔣介石日記的現(xiàn)狀及其真實性問題》刊載于《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01期,第35頁。

        [11]《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5月27日。

        [12]《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4月3日。

        [13]吳淑鳳:《事略稿本》第14冊,2004年,第17-18頁。

        [14]《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4月14日。

        [15]吳淑鳳:《事略稿本》第14冊,第83-84頁。

        [16]《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4月28日。

        [17]吳淑鳳:《事略稿本》第14冊,第143頁。

        [18]《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6月22日。

        [19]吳淑鳳:《事略稿本》第15冊,第177頁。

        [20]《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4月15日。

        [21]吳淑鳳:《事略稿本》第14冊,第86頁。

        [22]《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5月3日。

        [23]吳淑鳳:《事略稿本》第14冊,第230-231頁。

        [24]《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5月23日。

        [25]吳淑鳳:《事略稿本》第14冊,第480頁。

        [26]《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32年6月7日。

        [27]吳淑鳳:《事略稿本》第15冊,第67-68頁。

        [28]張炎憲:“序言”,《事略稿本》第1冊,第Ⅵ頁。.

        [29]海內(nèi)外研究者的觀點大體分為兩類:一種觀點認(rèn)為,《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的開放,對于當(dāng)前民國史的研究將產(chǎn)生重要影響,某些影響甚至是顛覆性的。另一種觀點則認(rèn)為,《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的開放,對于蔣介石個人研究,特別是在以往研究中較為忽視的諸如家庭生活、個人心理等方面,助益頗大。但對民國政治、經(jīng)濟(jì)、外交等方面的研究,《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的開放不會產(chǎn)生結(jié)構(gòu)性影響。這些學(xué)者的主要理由在于,先前出版的諸如《“總統(tǒng)”蔣公大事長編初稿》、《蔣“總統(tǒng)”秘錄》等資料中已摘抄過一部分蔣日記,而2003年陸續(xù)影印出版的《事略稿本》,更是摘抄了大部分的蔣介石日記,這些資料雖對蔣介石日記有所改動,但大同小異,故而不會對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研究產(chǎn)生結(jié)構(gòu)性影響。

        猜你喜歡
        蔣氏稿本汪精衛(wèi)
        朱祖謀手批稿本《蟄庵詞録》小札
        詞學(xué)(2022年1期)2022-10-27 08:10:06
        汪精衛(wèi)叛國后中共“擁蔣反汪”方針的確立與實施
        天一閣藏三種目錄稿本提要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56
        清女詩人莊盤珠外家蔣氏家族考
        徐乃昌稿本《藏詞目錄》書影一
        詞學(xué)(2017年2期)2017-03-18 08:47:56
        汪精衛(wèi)“七一五”政變“武力清黨”之商榷
        “顏控”陳璧君倒追汪精衛(wèi):彪悍的愛情不需要解釋
        催稿本不易,且拖且珍惜
        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07:46:13
        是“蔣氏日歷”,還是《蔣氏日歷》?〔*〕——讀兩《唐書·蔣傳》拾零
        WE HAVE BETRAYED THE REVOLUTION
        漢語世界(2014年1期)2014-03-01 03:18:36
        久青青草视频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熟女少妇不卡| 亚洲字幕中文综合久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3p视频| 国产农村三片免费网站| 自拍偷拍另类三级三色四色| 亚洲最新国产av网站|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亚洲天堂第一区|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一本之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国产精品精品|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国产对白国语对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91精品国产91|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一区|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国产在线高清无码不卡|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久久| av在线免费高清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日韩二三区| 91久久国产精品综合| 大陆国产乱人伦|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a片软件|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99麻豆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华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大全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 国产精华液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A阿V天堂免费无码专区| 美女脱了内裤洗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