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鑫
檔案文化
——在創(chuàng)新中來到你面前
■劉慧鑫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還強調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爸袊淖孕?,本質上是文化的自信?!?/p>
檔案的本質,是事物最原始狀態(tài)的記載和憑證,同時,檔案還承載著濃厚的文化氣質。如果把中國文化比作建筑物,那么檔案文化就像是建筑物的根基部分,它埋墻基為基,立柱墩為礎,是中國文化建筑向高大發(fā)展的根本。由此,我們再去看中國文化自信時,就不難看出,對構建中國文化自信關聯(lián)最強的,恰恰是包含檔案文化在內的這些根基文化。
作為檔案工作者,一名共產黨員,在民族和國家層面上,和大家共同思考“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走向何方?”,通過檔案讓民眾了解與銘記中國革命歷史,是檔案人為構建文化自信所做的努力。
在趕考精神號召與指引下,我局館的工作理念凝練為“服務,服務,再服務”。檔案文化創(chuàng)建工作,近幾年也在轉變工作模式,走出檔案館,走進民眾視野,取得了可喜成績。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檔案文化。以檔案這種最真實的歷史記錄為素材,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fā)言。
2015年,我局在河北博物院舉辦了“銘記歷史 圓夢中華——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河北檔案文獻展”;2016年,為慶祝我黨95歲華誕,推出了“輝煌燕趙黨旗飄揚——河北黨史圖片檔案文獻展覽”。兩次展覽陸續(xù)展出590卷(件)珍貴抗戰(zhàn)檔案資料,560余幅歷史圖片,參觀人數(shù)15余萬。展覽多角度、全方位宣傳,有文字、有圖表、有照片、有視頻,通過這種生動的檔案文獻展,重溫紅色經典,牢記黨的光輝歷史,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警醒國人,不忘歷史。教育黨員,不忘初心。
檔案文獻展的良好開端,拓展了普及檔案文化的新路徑,我們奮發(fā)作為,致力于將檔案文化工作推向更廣大的受眾。2016年,我局聯(lián)合省委黨史研究室、河北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了“檔案河北·黨旗飄揚”七集系列專題片,該片圍繞黨和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這一主線,傾情講述我黨在河北的建設、發(fā)展和壯大。專題片穿越時空、主體鮮明,是一部集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為一體的檔案文化精品,本片在“人文中國第五季——紅色記憶”全國電視紀錄片、專題片評選中獲得二等獎。
傳統(tǒng)政務網(wǎng)站,已不再是新興事物,是受眾普遍接受了的宣傳形式,正因如此,我們更要投入精力來打造這塊固有宣傳高地,注重檔案網(wǎng)站的實時更新,不能使它沉寂,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它的活力,使檔案從業(yè)人員和群眾通過政務網(wǎng)站,了解我們工作的最新動態(tài)。
去年,我局與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wǎng)共同推出“燕趙紅色檔案”系列報道,以河北黨史鮮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為主線,用紅色檔案解讀河北黨史的發(fā)展,歌頌共產黨員奉獻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系列報道以文字、圖片、全景圖等形式在河北檔案網(wǎng)和河北新聞網(wǎng)共同推送,在宣傳檔案文化的同時,也給我省的黨員教育活動提供了生動的素材,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新媒體以受眾為中心,跟傳統(tǒng)媒體的被動方式剛好相反。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是直接、高效、互動性好。那么,受眾的興趣、需求就是工作的中心,受眾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于是,我們開辟出屬于河北檔案人的微信公眾號平臺,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冀小蘭”,名字朗朗上口,利用人盡皆知的河北名人效應,帶動微信公眾號的知名度,拉近檔案人和受眾的關系。
微信平臺以“河北,你為什么這樣紅”系列紅色檔案解讀為開篇力作,節(jié)節(jié)跟進。從檔案實時工作入手、從各類珍貴檔案入手、從重大歷史節(jié)點入手、從社會輿論熱點入手,跨時空、多角度、全方位的實時宣傳檔案文化。
公眾號的推出,不僅宣傳了檔案文化,開闊了我們的工作思路。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通過“冀小蘭”走進了我們的工作,大家互相交流合作,共促河北檔案文化的大發(fā)展。
作為檔案從業(yè)人員,時刻牢記共產黨人永遠都在趕考路上,以“為國守史,為黨管檔”的職業(yè)理念,致力于我們省檔案事業(yè)發(fā)展,用實際行動書寫對黨的忠誠和熱愛,為黨的十九大獻禮,為實現(xiàn)檔案夢想而努力奮斗。
注:本文為“中國夢. 趕考行-- 省直當先鋒 ” 演講比賽稿
河北省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