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蘋
聽懂凝固的優(yōu)美音樂
——《北京四合院》教學思考
盧 蘋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建筑藝術(shù)”,單元開篇即說“建筑是無聲的詩歌,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對于那些經(jīng)典建筑而言,這種音樂無疑是優(yōu)美的,但學生面對著文本的時候,由于對建筑的陌生,他們是否能夠讀懂這些凝固的、優(yōu)美的音樂,這是語文教師需要且教且思的問題。《北京四合院》一文的教學中,筆者就不斷地思考、解決著這些問題。
“四合院”對于筆者所在地區(qū)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陌生事物,于是教學也就有了一個空間,一個讓學生基于標題暢想的空間。筆者在用幻燈片投出課文標題之后,讓學生去想“何為四合院?”學生雖未親眼目睹,但好在可以根據(jù)課本上的插圖,以及標題中的關(guān)鍵字詞展開想象。筆者讓學生在草稿紙上畫出自己所想象的四合院,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看看各自的想象結(jié)果是否相同。
這個教學過程持續(xù)時間不是很長,但學生的興趣卻調(diào)動起來了:既然是院,那學生就容易根據(jù)當?shù)氐脑鹤?,去?gòu)思四合院的樣子,而既然是“四合”,就有學生猜想:是不是四邊都是房屋,然后圍成了一個院子。而有了這種想法之后,學生就會從記憶中搜索可能在影視或動畫中看過的四合院,比如說就有學生從《神廚小福貴》的動畫中尋找到了相關(guān)的場景。
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閱讀課文,并結(jié)合課文中的描述去進一步“加工”自己所想象的四合院,于是學生大腦中關(guān)于四合院的表象就清晰了起來,這為學生理解四合院本身以及其所承載的首都人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譬如有學生說“原以為四合院是一戶人家的四棟房子,原來四合院可以是好多人家圍住在一起”,而這樣的理解,即可為文中的“以家庭院落為中心,街坊鄰里為干線,社區(qū)地域為平面的社會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理解提供支撐。
《北京四合院》一文實際上是指向當下的,但這種指向?qū)W生能否一下子讀懂呢?這或許還要在學生初讀文本的過程中尋找答案。學生初讀課文,未必會注意文中強調(diào)的“社會功能”,但他們還是有感悟的,而教師就要圍繞學生的這些初步感悟去組織教學。
根據(jù)筆者收集的學生的初讀感悟,其中有一些還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說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初讀之后向筆者提出:課文的標題是“北京四合院”,但文中并不是重點從建筑特色的角度去描寫北京四合院的,這不是文不對題嗎?這是一個很具共性的典型問題,筆者一開始順著學生的思考說:確實有道理,可能我們應(yīng)該把這篇課文的標題給改了!學生看到筆者這樣的反應(yīng),心里反而沒底了,于是說他們再想想。
學生所謂的想想,實際上就是進一步思考,而要進一步思考,再讀、三讀課文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事實證明,這個時候的學生會有一種更為宏觀的視野,此時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以一種“比較”的思維,去研讀作者的觀點,就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作者寫北京四合院的重點,并不在四合院自身的建筑特色,而在于挖掘四合院這種生活方式背后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在于對現(xiàn)代建筑所引起的“封閉式的孤獨的生活方式”的批判。
而有了這樣的理解,也才呼應(yīng)了本單元的主題——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北京四合院則是一首優(yōu)美的凝固的音樂,讀懂了四合院能夠讓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融洽、符合人性心理、保持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也就是聽懂了這首音樂。所以當學生特地將課文中類似的語言挑選出來,并理直氣壯地說出來的時候,筆者就意識到了前面的教學策略是基本成功的:從初讀到再讀,再到三讀,帶著問題與比較的思維,幾番閱讀之下,學生認識逐步深刻了起來,也逐步把握到了作者描述北京四合院的真實目的實際上是想追求建筑與社會功能的完美結(jié)合,是想借助于建筑去保留人與人之間的那種和諧氣氛,如此,便聽懂了這一優(yōu)美的音樂。
然,僅有此還是不夠的!好的音樂是有余韻的,《北京四合院》一課的余韻在哪里?筆者以為課文之后的一個問題,或可再撥本文的音樂之弦:你認為作者所主張的現(xiàn)代住宅建筑的思路是否可行?
這個問題的價值有二:一是將學生的身份由閱讀者轉(zhuǎn)變?yōu)樗伎颊撸欢羌せ盍藥в姓軐W意蘊的思維。前者自不必詳述,后者卻不可一言帶過。筆者在組織學生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維雖有淺有深,但卻不乏一些有價值的想法。比如說有學生說現(xiàn)代建筑之所以讓人與人之間疏遠,問題就在于大門一關(guān)便與世隔絕,因此應(yīng)當設(shè)計像四合院一樣開了門或窗戶就能看到鄰居家的建筑,那樣人與人的溝通就多了;也有學生說可以跳出一座四合院,要想辦法讓一個單元或一個小區(qū)的人愿意從房子里走出來,建筑可以不是四合院,但人與人之間只要 “合起來”,也就可以讓四合院的功能延續(xù)下來了……這些想法或許難以變成現(xiàn)實,但在學生的思維中已經(jīng)是一種價值的種子,一種帶有哲學意味的思維,他日茁壯成長,亦未可知。而建筑無聲之音樂,優(yōu)美也正在于此!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啟東市鶴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