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華
(安徽省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安徽 淮北 235000)
理論與方法探索
層次分組教學在中學籃球教學中運用的策略研究
洪麗華
(安徽省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安徽 淮北 235000)
在教育學理論中,分層次教學屬于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它通常指的是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地考慮學生所擁有的個體化差異,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傳統(tǒng)的共性教學方式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以便更加有效地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中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學生數(shù)量較大,且身體素質(zhì)的差異也比較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特征,因此采取分層次分組教學的模式能夠更好地處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需求,指引他們從被動學習轉(zhuǎn)向主動學習,進而提升籃球教學的整體效率,滿足學生對運動的需求。
籃球運動;層次分組教學模式;應用措施
大部分普通中學設置籃球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出專業(yè)的籃球運動員,也不是單一地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而是將籃球這項運動作為一種載體,借助籃球運動獨特的集體性及協(xié)作性來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及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同時提升他們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這也是籃球教學在中學階段的主要目標。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所起到的教學主體地位在較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使用分層次教學的模式是與新課標相關要求相滿足的,充分體現(xiàn)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就教育的基礎理論而言,分層次分組的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教育理論及觀念指引下,依照不同的同學所具備的個體水平上的差異把教學對象分成若干層次及組別,同時依照一定的層次來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模板,使用分層和分組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實現(xiàn)目標培養(yǎng)。就具體而言,也就是教師依照一定的教學目標、教材及學生認知能力等差異來制訂出不同的教學方案,令每一名同學都能夠在其擅長領域或者是最近發(fā)展區(qū)中得到全面發(fā)展,繼而提升教學的實際效果,鍛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身體素質(zhì)水平等。從某種角度而言,分層不是分組,分組也不能體現(xiàn)出分層,將分層教學簡單地認為是分組教學或者能力分組教學是不科學、不客觀的。假如教師依照學生的基礎水平及潛力傾向等將其分成不同層次,可能會導致作為每組的層次相對比較籠統(tǒng)或者比較模糊,對教學的實施而言存在一定的阻礙性;但是如果教師依照學生的基礎水平及潛力傾向等將其分成不同組別,就會被組別大小及分組合理性所影響,同樣存在一定的阻礙性。因此,從整體上來看,分層教學和分組教學屬于兩種相對獨立的不同概念,雖然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是卻相互區(qū)別,在實際教學中需要予以重視。
2.1 盡可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內(nèi)容及方式
在不同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落實的過程中,需要采取不同教學方式來完成,科學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學的整體效率,還能夠?qū)崿F(xiàn)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伴隨著如今不斷推進的中學階段體育基礎性課程的教學進程,擇取合適并且具備針對性的方式及內(nèi)容來進行教學,是符合新課改時代要求,且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加強學生終身學習的思想水平的關鍵。中學階段的學生尚且還處于有待塑造的時期,他們大多善于表現(xiàn),而且擁有非常強烈的個性特征,好動、叛逆,在思想上,很容易被周圍環(huán)境及同伴所影響,行為上擁有非常強烈的模仿能力等。所以,對中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籃球教學需要堅持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完善和改良,在新理念指引的環(huán)境下,使用科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令學生重新認識籃球,提升興趣。
2.2 依照學生的不同特征進行教學過程的調(diào)整
大部分情況下,教學都是需要從簡到難的,不過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卻并非適用全部的教學內(nèi)容。僅就籃球課程來說,經(jīng)過大量的實踐經(jīng)驗證實,這種教學原則是不甚理想的,因為大部分同學愿意參與籃球活動都希望能夠在比賽中進行激烈的拼搶及對抗,加強運動成就感。而在傳統(tǒng)的籃球課程中,通常都是從運球、傳球等基礎性的運動開始教學的,這種模式強調(diào)單個動作或者是個人技能,對動作的規(guī)范程度有過高的重視,嚴重忽視了動作之間相互協(xié)調(diào)的作用及個體和群體之間的關系等。在傳統(tǒng)教學中強調(diào)循序漸進,令學生在練習單調(diào)的個人技術時非常難以集中精力,一些平時就有籃球運動愛好的同學甚至對體育課徹底喪失了興趣。在對中學生進行走訪調(diào)查的過程中對這一點很多同學也表示出了強烈的贊同。因此,改善教學的過程是一種降低學生厭學情緒、鍛煉其對體育運動興趣性的好辦法。例如,針對籃球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教師可以先進行投籃教學,令學生在進行投籃或成功或失敗的過程中感受籃球的樂趣;隨后進行傳球或運球等技巧教學;還可以將學生分成2組進行比賽,之后再練習籃球技術,通過對抗性的練習方式來進行教學。借助教學過程上的調(diào)整,能令學生在感性角度認知籃球,體會籃球所帶來的快樂,同時還能夠滿足同學們表現(xiàn)自我的希望,提升其對籃球的喜愛。
2.3 降低技術性標準,提升教學趣味性
籃球運動是與技術有密切聯(lián)系的,如果脫離了技術,那么籃球運動就成為了無源之水。籃球運動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都沒有完全脫離游戲這一主要因素,通過游戲的形式來進行籃球教學,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整體興趣水平。但是,在這里我們所提出的降低技術標準,指的不是忽視技術,它是一種迂回式的戰(zhàn)術,在一定范圍內(nèi)降低技術性的標準水平和相關的技術要求,是對籃球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來說的,因為學生在接觸和學習籃球課程中,除了一些擁有特長的學生之外,普通的學生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術即可,接受籃球教學更多的是鍛煉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體驗及情感。所以,對普通的中學學生來說,一些比較專業(yè)的技術性動作是否規(guī)范是無足輕重的,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令其能夠通過籃球活動來實現(xiàn)長期性的鍛煉,并且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感受運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情緒。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挖掘?qū)W生的興趣所在,如果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會導致學生失去對籃球的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學生就很難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
2.4 強調(diào)學生參與運動的體驗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它主要是教學和實踐融合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主體性充分地突出,利用并引導學生突出自身的個性特征的方式來提升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及興趣。參與也是學生進行活動實踐的主要途徑,必須要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籃球活動,才能夠真正令其體會到樂趣和成就感。另外,從籃球教學目的來看,活動結(jié)果和參與過程同樣重要,甚至過程的參與要比結(jié)果成功與否更加重要。中學階段的籃球教學進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在身體和情感上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籃球的樂趣。學生選擇籃球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如為了提升體育考試的分數(shù)、有的是為了感受籃球運動的激烈對抗、有的是為了感受投籃的樂趣。但是雖然目的和需求都不一樣,學生想滿足自身的需求及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所以,在中學階段進行的籃球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直接決定教學是否成功,教學過程中,教師建立起良好的體驗環(huán)境,盡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他們?nèi)硇牡赝度雽嵺`活動中,堅持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和結(jié)果統(tǒng)一,進而令學生能夠擁有一定的情感體驗。
2.5 不同層次及組別的學生需要對其心理特征進行區(qū)別對待
所謂分層次分組的教學模式并非簡單地進行分層次或分組,它是在進行分層次及分組教學之前,結(jié)合不同基礎水平的成員的摸底測試結(jié)果進行綜合考察。整體技術水平的高低將會對學生心理和興趣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下,個體差異的重視程度不甚理想,均使用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和同樣的教學形式。假如使用分層次分組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勻出更多的時間來對一些基礎水平比較低的同學進行輔導,令其盡快和基礎水平比較高的同學拉近距離,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同學則可以借助比賽的方式來追求更高的技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xiàn)基礎水平比較高的同學嘲笑比較低的同學,或者是性格內(nèi)向的同學很難融入到性格開朗的同學群體中。所以,在進行分層次分組過程中,必須要對不同層次及不同分組中同學進行適當?shù)膮^(qū)別對待,結(jié)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密切注意層次和分組不同的學生的動態(tài)情況,保證二者兼顧,對個別同學需要予以特殊對待,保證教學效果不斷提升的基礎之上,還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將傳統(tǒng)的籃球教學過程中固化的思維模式、觀念進行適當?shù)霓饤壖罢{(diào)整,借助科學選擇內(nèi)容及教學模式的過程來對教學過程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強調(diào)學生參與的過程及感受,在一定范圍內(nèi)適當?shù)亟档蜆藴?提升趣味性,借助分層分組教學的模式落實教學優(yōu)化組合。借助不同層次和分組的學生的區(qū)別對待,提升學生的整體積極性,將鍛煉終身性的體育技能及習慣作為主要目標,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這樣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籃球知識的興趣,同時還提升了教學的最終質(zhì)量及效果。所以,對中學的體育課改和實際教學來說,關鍵性的內(nèi)容就是是否能夠摒棄傳統(tǒng),堅持改革和完善,結(jié)合實際情況予以不同的教學策略,強調(diào)教學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
[ 1 ]馬艷,袁建偉.分層次分組教學在中學籃球教學中運用的策略研究[ J ].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4(4).
[ 2 ]祁江波.中學籃球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和分組教學[ J ].體育教學,2006(4).
[ 3 ]宮玉璽.分層次教學模式在普通中學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
[ 4 ]余章龍.中學籃球教學中處方式分層次教學法的運用研究[ J ].內(nèi)江科技,2012(5).
[ 5 ]袁建偉,沈玉霞.分層次分組教學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理論依據(jù)與策略[ J ].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5(5).
[ 6 ]陳亞姣.分層次教學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運用[ J ].新課程:中學版,2013(3).
[ 7 ]鄧楊,袁建偉,楊乙元.論中學籃球課堂教學中的分組學習與合作學習[ J ].搏擊·體育論壇,2015(2).
[ 8 ]田喜青.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運用[ J ].當代體育科技,2011(4).
G841
A
1674-151X(2017)01-10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1.054
投稿日期:2016-12-02
洪麗華(1981—),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