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下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1],與常規(guī)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不會對患者的機體帶來較大的創(chuàng)傷[2],并且還能推動康復進程,因此患者依從性高,值得一提的是,開展腹腔鏡手術治療前,需行CO2氣腹干預[3],此舉會誘發(fā)諸多應激反應,對手術治療的效果甚至患者的預后帶來不良影響,因此術前選取最合適的麻醉方案,對保障手術療效有重要作用。現(xiàn)探析本院在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腹腔鏡手術患者采取不同麻醉措施的可行性,總結如下。
將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80例納為參考研究的樣本,將其均分為四組,依次為A組、B組、C組與D組。A組平均年齡為(48.57±13.51)歲。B組平均年齡為(49.01±13.27)歲。C組平均年齡為(48.90±12.67)歲。D組平均年齡為(49.20±13.28)歲。四組臨床基礎性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囑所有患者術前禁飲4 h,禁食8 h,并且術前半小時給予0.1 g苯巴比妥鈉+0.5 mg阿托品肌注;待入室后密切監(jiān)測,將靜脈通道盡快開放,麻醉誘導前A組(0.50 μg/kg)、B組(0.75 μg/kg)和C組(1.00 μg/kg)給予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泵注;D組則給予生理鹽水泵注。
四組泵注時間均>10 min,其后迅速靜脈誘導,將1 mg/kg的羅庫溴銨、2 mg/kg的丙泊酚、0.4 μg/kg的舒芬太尼以及0.04 mg/kg的咪唑安定依次靜注??焖贇夤懿骞芎笮袡C械控制通氣措施。為避免出現(xiàn)高碳酸血癥,需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同時將呼吸參數(shù)調節(jié)在合理范圍內,確保二氧化碳分壓≤45 mmHg。
評價指標:參照躁動行為分級[4]以及Ramesay鎮(zhèn)靜評分[5]評定四組麻醉的效果。若患者躁動分級處于Ⅰ~Ⅲ級且不滿足拔管標準需給予30~50 mg的丙泊酚靜脈輸注,待躁動分級為0級且鎮(zhèn)靜評分不超過2分時可離開PACU。
觀察指標:(1)觀察記錄四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情況,主要包括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和惡心嘔吐;(2)觀察并詳細記錄四組PACU停留時間。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個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多于兩組樣本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ANOVA);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躁動分級0級16例,Ⅰ級3例,Ⅱ級1例,Ⅲ級0例;Ramesay鎮(zhèn)靜評分為(2.80±0.22)分,PACU停留時間(30.01±1.18)min。B組上述指標依次為19例,1例,0例與0例,(2.64±0.34)分,(27.89±1.27)min。C組為19例,1例,0例與0例,(3.47±0.30)分,(32.18±1.59)min。D組為14例,3例,2例與1例,(2.60±0.30)分,(30.08±1.90)min。B組與C組躁動發(fā)生率低于A組與D組,且C組Ramesay鎮(zhèn)靜評分高于D組,B組PACU停留時間最短,A組與D組次之,C組最長,各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組術后出現(xiàn)3例嘔吐惡心,B組出現(xiàn)2例,C組與D組均3例,四組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且四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腹腔鏡患者而言,術后躁動不僅會增加機體不適感[6],甚至會帶來嚴重危害,例如心律失常、切口出血以及切口裂開等意外事件。術后躁動通常與諸多不良刺激、麻醉未完全代謝以及低氧血癥等相關。有研究指出,疼痛刺激極可能為全身麻醉患者蘇醒期出現(xiàn)躁動的主因。
右美托咪定為α2受體激動劑,與腦干藍斑核α2受體相互結合能夠發(fā)揮出抗焦慮、催眠以及鎮(zhèn)靜效果,并且在結合脊髓后角α2受體后能夠對疼痛信號[7]向腦部傳導進行抑制,包括對感覺神經遞質釋放產生抑制作用,從而起到鎮(zhèn)痛效果。當下關于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患者躁動的影響尚無具體的定論[8]。因此本研究比較了右美托咪定不同劑量應用時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躁動的預防作用,結果發(fā)現(xiàn)手術結束前給予0.75 μg/kg以及1.00 μg/kg的右美托咪定預注能夠顯著預防患者蘇醒期躁動,但后者PACU停留用時過長,會對患者恢復的質量帶來不良影響。此外,B組與C組躁動發(fā)生率低于D組,再次表明右美托咪定在預防腹腔鏡手術全麻患者蘇醒期躁動方面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行麻醉誘導之前給予0.7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泵注安全可靠,可預防蘇醒期躁動,減少患者停留PACU的時間,加速術后恢復。
[1]劉艷梅. 右美托咪定對喉罩全麻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麻醉深度及蘇醒質量的影響[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7):56-58.
[2]郝聚達,于松楊,張克艷. 帕洛諾司瓊聯(lián)合右美托咪定對腹腔鏡術后惡心嘔吐的預防與治療[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3):84-85.
[3]郭東升. 不同右美托咪定給藥方式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3):73-74.
[4]白緒成. 不同右美托咪定給藥方式在婦科腹腔鏡手術麻醉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8):57-58.
[5]劉海旭. 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對麻醉恢復期躁動的影響[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12):86-88.
[6]李月. 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麻醉處理方式的臨床分析[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9(7):105-106.
[7]張曉萍. 不同麻醉方式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的對比觀察[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7):90-92.
[8]李艷紅. 腹腔鏡手術中的麻醉方法及結果分析[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9(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