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中共臨沂市蘭山區(qū)委黨校,山東 臨沂 276000
確立新時期婚內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的必要性
張 玲
中共臨沂市蘭山區(qū)委黨校,山東 臨沂 276000
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逐步形成,給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帶來巨大變化,由此變化導致的婚內侵權現象也越來越有蔓延之勢。為此要結合中國的國情確立婚內侵權賠償制度,讓弱者得以伸張,讓家庭得以和睦幸福。本文從婚姻存續(xù)期間侵權損害賠償釋義談起,隨后就婚內侵權損害賠償的現狀及成因進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就婚內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確立的重要意義談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新時期;婚內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確立的必要性
生活在今天的人民雖說是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提高,但思想觀念和生活的方式也隨之有了大的巨變。表現在婚姻家庭中,就是“吃得好、穿的好,就是家庭的另一半不好”,家庭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成了正常而普遍的現象,從而夫妻間的侵權行為不可避免的時常發(fā)生。對于以上問題的出現,在法院訴訟時判決的結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由于法院在判決過程中融入社會道德、世間溫情、夫妻是否繼續(xù)過下去、還是由此打住離婚這需要法庭視情況而定,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版本。所以婚內侵權的立法和制度研究有待法學界和相關部門作為課題進行研究。下面筆者就婚內侵權問題做以下研究。權作拋磚引玉供參考。
(一)釋義
婚內損害賠償是指法庭依據《民法》第106條等相關法律條款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是結合發(fā)生侵權的實際情況,在不解除配偶婚姻關系的前提下,判決侵害對方的人身、財產權利有錯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進而賠償對無過錯方的賠償。這就是說我國《民法》并不否認夫妻存續(xù)間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存在和義務。
(二)特點
婚內侵權行為是財產法上的規(guī)定,是對夫妻間義務權利的界定。也就是說在日常家庭權利義務的實施過程中,一方的人身權、財產權因過錯方的原因是另一方受到傷害,并非由于引起離婚的原因構成侵權行為,而是婚姻存續(xù)期間一方違反夫妻間忠誠義務、撫養(yǎng)義務尊重義務等。具體表現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出現重婚現象,出現棄家屬而與他人同居的現象,出現一方對另一方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以及其它較為嚴重侵權對方的行為。
(三)構成條件
一是侵權行為的廣泛性。毆打對方(家暴)、重婚、與他人同居等等婚內侵權行為在當今社會有其普遍性的一面,比法律上規(guī)定的一般的侵權行為更為廣泛。二是有較為嚴重的侵權結果。因為夫妻間平時的吵嘴行為,法庭是不允許隨意提起婚內侵權賠償。只有出現了重婚、與他人同居等現象后,一方就可能對另一方實施家庭暴力、遺棄等,此時婚姻的就會出現“紅燈”的嚴重后果。三是主觀上說有過錯的一方肯定是侵權人。我國對婚內侵權賠償只能適用過錯原則。如果侵權方主觀上無過錯,說明侵權方無社會危害性,那么說明侵權方主觀上已經具有了影響家庭穩(wěn)定的過錯,雖然《婚姻法》沒有界定,但民法就因夫妻侵權而發(fā)生的損害需要提出賠償。四是婚內侵權行為在法律上講存在因果關系?;閮惹謾噘r償是因為一方重婚、與他人同居關系后,有過錯一方對另一方實施的家暴、遺棄、虐待等的因果關系,這是因婚內侵權造成的關系。五是實施婚內賠償必須是婚姻存續(xù)期間。婚內賠償的適用前雙方婚姻的存在,并且這種關系被法律認可為婚姻關系。
隨著全球一體化格局的形成,人們對婚姻觀念與行為的的認知也不斷開放升級,陸續(xù)出現了傳統(tǒng)婚姻家庭不可能出現或者說很少出現的重婚、同居、婚外戀、納妾、包二奶、包小姐等等問題,并且這些問題(現象)近年來呈上升趨勢。這就導致家庭婚姻出現問題,致使婚姻存續(xù)期間時常發(fā)生婚內家庭、遺棄、虐待等侵權行為。一是在家庭中一方因為孩子是女孩、有外遇、有錢后尋找刺激等原因,再也看不上解乏的另一方,總是想方設法踐踏對方的人格尊嚴而進行婚內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侵權行為,這種行為有一定的主觀性,嚴重摧殘了弱勢配偶的身心,敗壞了社會風氣,并且在現實生活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二是“冷暴力”、“精神虐待”等侵權行為也日益增多,這說明婚內侵權的形勢也開始呈現多樣化,最終只能使弱勢的一方提出離婚訴訟。
就目前來說我國的《婚姻法》還不太完善,只是提到了離婚損害賠償,對婚姻存續(xù)期間的賠償還沒有涉及,需要配合使用財產法上的規(guī)定。并且《民法通則》第106條并不否認夫妻間成立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因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夫妻雙方各自都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維,都說是在法律上的權利主體,當一方因為主觀過錯侵害對方的人身、財產權利時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筆者認為要做好《婚姻法》《民法通則》的結合文章,把婚內侵權損害賠償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在發(fā)生侵權時至少為某一方找回面子,而讓有過錯方有所悔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
(一)該賠償制度的設立是《憲法》《婚姻法》、《民法通則》立法精神的體現
作為我國基本法的《憲法》明確規(guī)定:“婚姻、家庭受國家的保護?!边@個保護就是法律的保護?!痘橐龇ā返诙l第一款規(guī)定:“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十三條規(guī)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我國《民法通則》第5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第106條第2款又進一步規(guī)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就明確說明在家庭中夫妻關系地位是一樣平等的,不會因為婚姻的關系而把一方納入另一方的管轄權下,它們都是相對獨立的民事主體,都有自己的民事權利。現行《婚姻法》存有缺陷的原因就是沒有與時俱進,結合時代國情完善《婚姻法》,建立婚內損害賠償制度。因為按照現行的《婚姻法》就是“能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無過錯的一方受害者在婚姻關系上要么繼續(xù)忍受對方的“虐待、遺棄、重婚納妾”等過錯,要么只能離婚,除此別無他途,這與法律“公平、正義”的立法精神是不相符合的。
(二)維護法律的統(tǒng)一需要建立婚內損害賠償制度
一是現行《國婚姻法》法律條款明確規(guī)定在男女雙方婚姻存續(xù)期間,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傷害賠償請求。這就是說婚姻存續(xù)期間婚內侵權行為無法構成,也得不到任何保護。二是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明確就明確規(guī)定:公民由于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承擔民事責任。這里所說的公民、他人財產、人身權利并沒有把婚姻存續(xù)期間夫妻雙方的婚內侵害賠償排除在外。由此來說上面所講到的兩部法律存在法律上的沖突。如果法律進行統(tǒng)一,確立實施婚內侵權賠償制度的話就可以為婚姻存續(xù)期間夫妻間的侵權行為提供一條有效的救濟途徑。所以確立損害賠償制度是維護法律的統(tǒng)一的需要。
(三)在新形勢下建立婚內損害賠償制度能夠維護家庭穩(wěn)定
當前,在婚姻存續(xù)期間,配偶一方因為過錯方存在重婚、與他人同居、虐待、遺棄或家庭暴力等原因而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案子越來越多,但原告起訴的目的不是為了離婚而提起訴訟,而是為了維護家庭的和諧,想讓法庭教育說服、懲罰警戒有過錯的被告,以便讓其“回頭是岸”,不再犯對不起家庭老少的事情。所以所確立婚內侵權賠償制度可為婚姻存續(xù)期間夫婦雙方的侵權事件提供法律上的救濟,進而通過法庭對調節(jié)疏理家庭矛盾,防范家庭的破裂維護家庭穩(wěn)定。
總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法學界就一直探索是否確立實施“婚內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在這里筆者從家庭、子女利益著想或生活出路等方面進行探索,目的是維持家庭的完整。為此建議立法機關確立婚內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只有確立實施“婚內侵權損害賠償制度”這樣才有助于婚姻存續(xù)期間的夫婦享有“健康”的家庭權利義務,才能保證家庭、社會穩(wěn)定的關系;只有設立實施“婚內侵權損害賠償制度”才能最終實現法律的統(tǒng)一和“公平正義”的立法精神。
[1]劉群芳,李華芳.對建立婚內侵權賠償責任制度的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6(03).
D
A
2095-4379-(2017)24-0185-02
張玲(1976-),女,漢族,山東臨沂人,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中共臨沂市蘭山區(qū)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婚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