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代前期對歷史的普及與傳播
        ——兼論官方史學與私家史學的關(guān)系

        2017-01-28 04:48:22
        南都學壇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歷史

        孔 永 紅

        (南陽師范學院 漢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南陽 473061)

        清代前期對歷史的普及與傳播
        ——兼論官方史學與私家史學的關(guān)系

        孔 永 紅

        (南陽師范學院 漢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南陽 473061)

        清代前期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shù)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對歷史的普及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不僅私家不遺余力地致力于歷史的教育與普及,而且官方也積極地加入進去,并對私家撰述在思想上起到引導作用,當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壓制。近些年來,學術(shù)界在評價清代前期的歷史普及時,大多給予批評,認為沒有什么貢獻,也沒有關(guān)注到官方與私家的關(guān)系,這是有失偏頗的。因此,研究清代前期的歷史普及讀物,必須考慮到官方史學與私家史學之間的關(guān)系,這樣才可以得出恰當、合理的認識。

        歷史普及;官方史學;私家史學

        清代前期①清代的歷史,以傳統(tǒng)的分期方法,即是以鴉片戰(zhàn)爭為分水嶺,將清代的歷史分為前期和晚清,然而學術(shù)的發(fā)展并非一蹴而就的,晚清的學術(shù)是在前期中成長而來的,可以說早已萌芽。同時,前期的學術(shù)對晚清仍有很大的影響力,有的甚至是因襲傳統(tǒng)的學術(shù)。本文將清代歷史分為前后兩期,主要是由于清代的學術(shù)可以大致分為傳統(tǒng)學術(shù)與新學術(shù)兩種情況。而本文討論的,是清代的傳統(tǒng)史學,故而統(tǒng)稱為清代前期。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shù)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歷史時期,無論是經(jīng)學還是史學,抑或是文學及天文學,等等,都展示出一幅精美絕倫的歷史畫卷。面對浩瀚的歷史典籍,如何向普通大眾傳播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是史學發(fā)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對于史學的推廣與普及,清代前期是重要的歷史階段,無論是官方還是私家,都不遺余力地致力于普及歷史讀物的編纂,努力將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在普通民眾中得到發(fā)揚和傳承。然而,近代以來,評價者多認為清代前期的歷史普及并無甚貢獻,更沒有承認官方對史學普及所做出的巨大成績,這是有失偏頗的。因此,研究清代前期的歷史普及讀物,必須考慮到官方史學與私家史學之間的關(guān)系,這樣才可以得出恰當、合理的認識。

        一、官方對歷史觀念的普及與推廣

        清代官方史學在滿清剛剛?cè)腙P(guān)即已經(jīng)展開,《明史》的開館纂修是一個突出案例,這主要是凸顯了清統(tǒng)治者的政治目的:一則是為了宣告明王朝已經(jīng)滅亡;二則是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的修史目的,即表明其為正統(tǒng)政權(quán);三則是為了拉攏當時的漢族士人,以緩解對清朝的抵觸。可見清統(tǒng)治者對史學的重視及對社會問題的關(guān)注。隨后,時代步入康乾盛世,官方纂修歷史的熱情也與日俱增,無論是在內(nèi)容上,還是在體例形式上,都有諸多創(chuàng)新之處。如開創(chuàng)了以紀事本末體的“方略”之書,設(shè)起居注館記錄起居注冊,等等,都是清代官方纂修歷史的新形式。清代官方對史學的探討一直也沒有停步。同時,清朝官方對歷史的普及與推廣也付出了較大的心血。事實上,清代對史學的推廣與普及可以追溯到入關(guān)之前,太宗崇德四年(1639)“命達海譯《通鑒》《六韜》《孟子》《三國志》《大乘經(jīng)》”[1],部分難解之語并給予注解和說明,達到了“人皆爭誦”的效果。

        入關(guān)之后的清統(tǒng)治者,更加注重歷史的普及與傳播。大力支持學校、書院及私塾等教育的發(fā)展是其重要表現(xiàn),而史學在教學內(nèi)容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另外一個表現(xiàn)即是編纂普及歷史著作,如康熙帝御批《資治通鑒綱目續(xù)編》、乾隆時期敕撰《資治通鑒綱目三編》及《御批通鑒輯覽》等。官方所推行的思想注入教育與所編纂的史書之中,起到引領(lǐng)和指導的作用。清統(tǒng)治者著重灌輸?shù)乃枷胗^念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正統(tǒng)觀念的傳輸。清代以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最棘手的問題即是正統(tǒng)問題。在立足未穩(wěn)之際,清廷就開始于實際行動中有意提高遼、金的歷史地位,順治二年(1645),于帝王廟中“增遼太祖、金太祖、金世宗”[2]卷八十二,558,梁啟超對此分析曰:“本朝以異域龍興,入主中夏,與遼、金、元前事相類。故順治二年三月議歷代帝王祀典,禮部上言,謂遼則宋曾納貢,金則宋嘗稱侄,帝王廟祀,似不得遺。骎骎乎欲偽宋而正遼金矣?!盵3]清廷想以遼、金為借鑒,極力提高遼、金的地位,亦是為其正統(tǒng)地位尋找事實和理論依據(jù)。康熙末年,清廷仍不放松對遼、金的關(guān)注,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又增祀“遼太宗、景宗、圣宗、興宗、道宗”和“金太宗、章宗、宣宗”[2]卷八十二,559。在官方所纂修的歷史讀物中,也大力宣揚符合滿清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觀念,由康熙帝御批且流傳極廣的《資治通鑒綱目續(xù)編》即是一例。此書自編纂成書,就被視為科舉考試的重要依據(jù)。隨著在社會上廣為流傳,普通大眾也是閱讀此書的重要對象,統(tǒng)治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觀念亦被潛移默化地傳送給讀者。

        乾隆年間,正統(tǒng)觀念依然是清統(tǒng)治者關(guān)注的重點。《御批通鑒輯覽》卷首《凡例》曰:“正統(tǒng)、偏安之辨,其界最嚴?!泵髂┣宄踔H的南明政權(quán)和宋元、元明之際的偏安政權(quán)有諸多類似之處。對于此時正統(tǒng)之評判,清高宗論斷曰:“宋自建炎南渡,已屬偏安,然德佑以前,尚有疆域可憑,朝廷規(guī)模未失,猶可比之東晉。至臨安既破,帝顯見俘,宗社成墟,宋統(tǒng)遂絕……若昰、昺二王崎嶇海島,雖諸臣殉國苦心,而殘喘茍延,流離失據(jù),不復成其為君?!币虼耍顿Y治通鑒綱目續(xù)編》將宋昰、昺二王作為正統(tǒng)是毫無道理的,“即如元自順帝北遷沙漠,未嘗不子孫繼立、苗裔履傳,然既委棄中原,編年者即不復大書故號,此正也,則知昰、昺之已失中原而仍大書故號之非正矣”。而乾隆帝在《御批通鑒輯覽》中指示,應當“次年福王于江寧被執(zhí),而后書明亡”,并于甲申年附書南明“弘光”年號,聲稱:“《通鑒輯覽》之書非一時之書,乃萬世之書。于正統(tǒng)、偏安之系,必公必平,天命、人心之向,必嚴必謹。”[4]卷一二,580這種歷史的重新評定,具有轟動效應。細細品味,此論斷是對清初時統(tǒng)治者將明亡的時間定于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禎帝自縊于景山,并寫進《明史》這一論點所做的改正,確有魄力,然而仍是極力維護清統(tǒng)治者的正統(tǒng)地位毫不動搖。

        (二)封建倫理綱常的教化。在明清之際,面對明朝政權(quán)的腐敗及滿清鐵騎的橫掃,很多人不知何去何從,部分忠于明朝之人,視死如歸,而有的抵擋不住滿清的淫威或利益的誘惑,紛紛投降,他們對清軍的入關(guān)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卻違背了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綱常。乾隆時期,在《御批通鑒輯覽》中,對歷史上曾“失節(jié)”的臣子進行批判,如批判西漢時期呂后掌權(quán)之時,陳平和周勃等人并不能有所作為,甘受其驅(qū)使,“乃(漢)高祖之罪人”;對唐代的狄仁杰,乾隆帝接連用了六條批語對其進行批判,認為狄仁杰原為唐臣,然而周代唐后,又位居高官,是失節(jié)的表現(xiàn),“后世反以復唐之功歸之……是非顛倒,莫甚于此”,當然,也同時批判了包括《資治通鑒綱目》在內(nèi)的著作對狄仁杰的贊譽[5]卷五十三,98,用歷史的眼光來批判曾經(jīng)侍奉二主之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清廷編撰了《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大力表彰明末死節(jié)的大臣,其中包括曾強烈反抗?jié)M清而遇難之人,認為他們“義烈可嘉”,希望“冀以褒闡忠良,風示未來”,更是為“通諭中外知之”。同年十二月,又在國史中設(shè)立《貳臣傳》,將明末清初之際,曾為明朝大臣轉(zhuǎn)而又仕宦于清朝的“大節(jié)有虧”之人列于其中,從而“為萬世臣子植綱常,即以是示彰痹”[6]卷一○二二。這些歷史的重新評定,在當時具有轟動效應,同時也影響深遠,乃至清末仍然有其存在的條件。官方的史學思想和價值就是為了維護其統(tǒng)治地位,通過史學著作來宣揚封建倫理綱常,是其維護統(tǒng)治的方式之一,并引導私家史學著作的思想內(nèi)涵。

        (三)以史為鑒思想的靈活運用。史學的鑒戒思想一直以來被史學界重視,亦在社會的各個階層靈活運用。對于封建統(tǒng)治者而言,在改朝換代之際,往往也要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從而更好地制定今后的指導方針。清代官修的歷史典籍中,對史學的鑒戒思想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如清代官修《御批通鑒輯覽》,是清代統(tǒng)治者經(jīng)過精心編撰,對清以前的歷史作系統(tǒng)、完整的清理工作,成為官方論史、述史的圭臬,同時也是私家撰述所尊崇的對象,特別是歷史普及讀物的編撰,私家所述一般都要提及《御批通鑒輯覽》。清高宗自詡其書曰:“于凡正統(tǒng)偏安、天命人心、系屬存亡,必公必平,惟嚴惟謹,而無所容心曲徇于其間。觀是書者,凜天命之無常,知統(tǒng)系之應守,則所以教萬世之為君者,即所以教萬世之為臣者?!睂⒋藭醋魇侨f世君臣的政治教科書。將《御批通鑒輯覽》中清高宗的批語單獨輯錄的《評鑒闡要》,《四庫全書總目》稱其“圣鑒精詳,無幽不燭……斥前代矯誣之行,辟史家誕妄之詞,辨核舛訛,折衷同異,其義皆古人所未發(fā)而敷言是訓,適協(xié)乎人心天理所同然”,是“讀史之玉衡”“傳心之寶典”,甚至認為此書一成,起到“日月著明,爝火可息,百家讕言,原可無存”的作用,將此書提高到一個無與倫比的地位,同時也間接地道出了史學的鑒戒思想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

        二、私家對史學普及與傳播的重視

        清代前期私家著述呈現(xiàn)多樣化、多角度的趨勢。明清易代之際,很多學者開始反思社會的大變動,以遺民學者為主體,學術(shù)著作、學術(shù)議論風起云涌,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顏元等著書立說,在當時的思想界可謂是耀眼的明星,促進了學術(shù)界、思想界群星閃耀。其中,歷史普及讀物此時起到了普及和傳播私家史學思想的橋梁作用。

        清初私家對史學普及仍然接續(xù)了明代史學普及的潮流,很多歷史普及讀物在明朝特別流行,在清初依然受到追捧,如題名為王世貞和袁黃的《綱鑒會纂》和《歷史綱鑒補》,在清初被時人合并為一書,并命名為《袁王綱鑒合編》,不僅對于歷史知識的普及與傳播起到重要作用,還“在學術(shù)界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7]。再如《中國善本書提要》記載的《明紀編年》十二卷和《新刻明朝通紀會纂》七卷,都是順治年間刻本。此兩書實為一書,蓋是不同書坊所刊刻,作者為明代鐘惺。順治年間,經(jīng)過清初之人王汝南的補定,“在清初傳誦最廣”[8]。還有明代趙南星《史韻》、李廷機《五字鑒》、顧錫疇《綱鑒正史約》等。這些書不僅在清初流傳極廣,而且在有清一代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有的甚至在當今仍有其余溫存在。

        清初的普及歷史讀物,不僅接續(xù)了明代史學普及的潮流。同時,新的著述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如順治年間許遯翁《韻史》、王仕云《歷代鑒略》、吳綏《廿二史紀事提要》等,康熙年間魏裔介《鑒語經(jīng)世編》、李漁《古今史略》、鄭元慶《廿一史約編》、吳乘權(quán)《綱鑒易知錄》等,乾隆年間曠敏本《鑒撮》、王南珍《二十一史精義》、任兆麟《歷代通論》等。它們的編纂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具有明確自覺的史學普及意識。中國歷史典籍可謂是卷帙浩繁,浩如煙海,且不說古代歷史學者所編纂的雜史、野史等,僅官方所承認的從“十七史”到“二十一史”,乃至“二十五史”,已經(jīng)讓讀者望洋興嘆了。“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如果不用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語言來寫作,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歷史或許永遠是個謎,歷史的精髓也將永遠沉睡于故紙堆中,不能被普通大眾吸收。清代前期普及歷史讀物的編纂者也注意到了讀史的難處,“讀史有三難,古史浩繁,寓目其間,若涉大海,渺無津涯,而欲得其要會則難;前后紛挐,雜然并陳,而欲得其統(tǒng)緒則難;代遠事賾,而欲得其廢興成敗之故,了如指掌則難;茍不得其要,會統(tǒng)緒與廢興成敗之所以然,雖終日讀史,如涉大海,渺無津涯而已”[9]。故而,編纂一部可以既“得其要”,又“得其統(tǒng)緒”,且能“了如指掌”的史書則應運而生。

        (二)基本遵循史學規(guī)范。史學最基本的原則是記史求真,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不能稱之為史學。在中國古代,董狐的“書法不隱”與南史的“據(jù)實直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后代史家都秉承這個原則,給中華民族積累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唐代劉知幾認為“良史以實錄直書為貴”[10],即是恪守記史求真的原則。當然,歷史上所記載的并不一定完全符合真實歷史,但這并不妨礙歷史的真實性原則,只要不是刻意歪曲歷史,不刻意虛構(gòu)歷史,從現(xiàn)有資料去發(fā)掘歷史,即可以認為是真實的。正如喬治忠先生論述曰:“沒有歷史的求真理念,就沒有歷史學,遵循絕不故意違背史實的記述原則,是歷史學的底線?!盵11]

        (三)恪守以信傳信、以疑傳疑的理念。普及歷史讀物大多是摘抄古代史書中的歷史故事,而不是隨意穿鑿附會。這些讀物雖然內(nèi)容簡單,對于事跡不明者,絕對不會隨意論說,更不會隨意收錄,康熙十五年(1676),秦鏡在《通鑒感應錄》卷首《自序》中,交代了“事跡寥寥,莫可論說者,則姑闕如,不敢妄為穿鑿”。《四言史征》也是以正史為基準,“句中字法間,有沉隱者,皆出正史,不敢杜撰”,而注釋亦堅持以信傳信的態(tài)度,“古人事跡有為世俗所傳聞,致大相紕繆者,或正史未備,反于野史致詳者,使或異者,文或美者,咸于注中全錄之,庶以傳信,覽者勿謂不憚煩”[12],將正史中的內(nèi)容作為收錄基準。從古代歷史中摘取可信的紀年,堅持了史學的規(guī)范。當然,歷史作品中的確存在一些不真實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經(jīng)不起考驗,很多編纂者還是將他們收錄進來,同時做了說明,這也符合史學的規(guī)范,即堅持以疑傳疑的態(tài)度。如姚苧田《史記菁華錄》,他認為《史記》中有虛構(gòu)的內(nèi)容,于是在評點《史記》之時,指出《史記》中所記載的歷史故事經(jīng)不起事實的考驗和邏輯的推敲,這些姚氏都給予了明確指出。如在評點中,多次出現(xiàn)“必非其事實然”“必非當時實事”之類的評語,此種做法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對《史記》中所記載的歷史事件的懷疑,另一方面也引導讀者思考,不能照單全收。

        (四)對內(nèi)容詳加考訂。龍體剛《半窗史略》,對于數(shù)以億計的歷代人物,古代典籍記載甚詳,但此書卻非常簡略,于是“茲特照史傳全錄名姓,撮其尤著者,纂言卷末,非逞臆說,聊以備參訂云爾”[13],將不同的觀點抄錄,以備考證。潘永圜《讀史津逮》,“此編詳?shù)弁踔戳?,辨正閏之支派,下及僭偽方鎮(zhèn),肌分理析,條貫井然,雖篇帙無多,不特原本二十一史、《春秋》《左傳》《通鑒綱目》諸書,雖霸史別紀,亦過加參訂,務期至當”,無論是選取正史中的內(nèi)容,還是選取其他野史、雜記中的內(nèi)容,都會詳加考訂,對史料進行比較分析,盡管并沒有翔實的考證細節(jié),但編纂者在努力傳遞給讀者真實可靠的歷史知識與文化。

        清代普及性史書并沒有越過史學的底線,堅守著史學的堡壘,以記史求真為主要原則,對于那些故意夸張、虛構(gòu)的歷史小說、歷史演義等均排除在外。而今,學者在論述普及歷史讀物時,往往將這些帶有極大虛構(gòu)成分的歷史演義和歷史小說包括在內(nèi),不僅沒有真正領(lǐng)會到清代學者的良苦用心,更違背了史學記史求真的基本原則。

        (五)編纂之目的是闡道義正人心?!坝谑赖廊诵模悴粸樾⊙a”[14],所謂的世道人心,就是指儒家的倫理思想。將儒家的忠孝節(jié)義、仁義禮智信等重要內(nèi)容都包含在史書之中,讀者在閱讀之時,即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端难允氛鳌し怖吩唬骸笆蔷幗匀「骷艺罚敿也啥?,歷代興廢事跡,一時人物功業(yè)及忠孝大節(jié),足以傳者,融為四言詩句。”宋犖亦稱之曰:“凡治亂興亡之跡,忠孝名節(jié)之重,以及佞幸讒邪之人,皆著之。”[12]在提倡儒家思想中的忠孝節(jié)義的同時,也對有違儒家思想的大奸大惡之人給予有力的批判??滴跄觊g,沈尚仁《通鑒韻書》,“可以扶綱常而植教化淑世道而正人心,大率類是,此非褒貶之善,獨得史佚董狐之遺直乎”[15]。當然,如果想真正地將儒家思想的綱常名教傳播給普通大眾,并使普通大眾能按照儒家所劃定的模式前進,并不是一部書或兩部書所能承擔起的重任,而是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同時也要融匯新時代所具有的特征,常做常新才可以將儒家的優(yōu)秀文化發(fā)揚光大。

        三、官方史學與私家史學的關(guān)系

        官方史學與私家史學是中國史學發(fā)展的兩個學術(shù)主體,中國古代史學之所以發(fā)達,其主要原因即是具備了官方史學與私家史學兩條相互聯(lián)系的發(fā)展軌道。研究中國史學史,需要從官方史學與私家史學的關(guān)系入手。而普及歷史讀物也屬于中國史學史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同樣也具備官方史學與私家史學的條件,亦是在兩者的相互聯(lián)系中得到發(fā)展。清前期的普及歷史讀物的編纂,在官方史學與私家史學的相互交融中不斷地向前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官方所編纂的普及歷史讀物對私家所纂修的歷史讀物進行引導和壓制,相反,私家也對官方有促進作用。

        清廷從建立初,就重視對歷史的編纂。順治二年,剛剛?cè)腙P(guān)不久就著手《明史》的編纂,并不斷完善修史制度,最終建立一套完備的修史制度。如纂修完成了《明紀綱目》,并接續(xù)《資治通鑒綱目》等著作,將其延伸至清代,還有《御批通鑒輯覽》等直接代表最高統(tǒng)治者思想的著作,等等,這些史書的編纂盡管沒有將讀者直接對準普通大眾,但其思想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私家撰述,包括一些為了傳播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歷史讀物,這樣留給私家著述的發(fā)揮空間就大大的壓縮。如清初,統(tǒng)治者將明朝滅亡的時間定位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禎帝自盡于景山,這種觀點被寫入官修《明史》,在清初盛行一時,也是私家所信奉的教條。清初著名的通俗讀物的編纂者李漁撰寫《古今史略》,將李自成稱為“賊”,對南明政權(quán)只字不提,并極力贊揚清廷乃仁義之師。然而乾隆帝在纂修《御批通鑒輯覽》中,一改傳統(tǒng)的不確之論,強調(diào)應當“次年福王于江寧被執(zhí),而后書明亡”,于甲申年附書南明“弘光”年號,這與清初的觀點有很大的出入,并聲稱“《通鑒輯覽》之書非一時之書,乃萬世之書。于正統(tǒng)、偏安之系,必公必平,天命、人心之向,必嚴必謹”[4]卷一二。當官方的思想有所轉(zhuǎn)變之時,私家撰述的思想也隨之改變。這種思想的轉(zhuǎn)變當然與社會的發(fā)展情況有很大關(guān)系,乾隆年間已經(jīng)與清初的政治條件大不一樣,故而也敢于發(fā)表這種觀點,而最重要的是官方思想的轉(zhuǎn)變也帶動了私家思想的變化。

        官方不僅在思想上給予引導,同時也在行動上給予壓制。如果私家撰述沒有附和官方思想,往往就會受到打壓,清代文字獄的嚴酷,就是官方壓制私家的一個典型例證。官方極力壓制私家撰述,防止其有與官方思想相沖突之處,甚至不惜禁毀。如康熙年間吳乘權(quán)等人編纂《綱鑒易知錄》,明以前的部分由吳乘權(quán)、周靜專和周星若等人編纂,明代部分則是收錄了朱國標的《明紀抄略》,明代部分有時也單獨刊刻,稱為《明鑒易知錄》。特別是明代部分,很容易觸動清廷的神經(jīng),并曾一度被禁毀,“此書被列入應繳違礙書籍各種名目,亦為陜甘總督勒爾謹奏繳,乾隆四十五年(1780)五月十二日奏準禁毀”[16],但這并不能消除在社會上的影響。為了控制民眾的思想,在之后刊刻的《綱鑒易知錄》中,曾發(fā)生過偷梁換柱之事,即將乾隆年間敕撰的《通鑒綱目三編》代替了《明鑒易知錄》,但仍稱《綱鑒易知錄》。傅以禮《華延室題跋》卷上:

        《明鑒易知錄》。康熙間山陰吳楚材刪節(jié)《通鑒綱目》暨前、續(xù)各編,為《綱鑒易知錄》。時《通鑒綱目三編》未出,明代事跡,僅據(jù)上虞米圣懷(“米”為“朱”之訛)鈔本,續(xù)成《明鑒易知錄》十五卷附后。自乾隆中奉詔銷毀勝國野史,重刊《易知錄》者,因?qū)ⅰ睹麒b》撤去,易以《欽定三編》,于是《明鑒》傳本遂佚。伯兄侍官山左時,購得吳氏原槧,藏之三十余年,亂后惟存《明鑒》一書,雖紙敝墨渝,而首尾完具。會余纂輯《明史附編》,亟手自裝緝,以備參考。其書所載,與《欽定三編》詳略互見,惟堅主惠帝出亡之說,殊失闕疑之義,蓋當時《明史》尚未刊布,未經(jīng)論定故也。[17]

        刊刻者用官方所纂修的《通鑒綱目三編》來代替私家所纂修的《明鑒易知錄》,標明私家所編撰的明代部分不能與官方相吻合,但由于其影響,雖一再禁止,仍不能給予徹底消除,為了彌補這種缺憾,就發(fā)生了這種偷梁換柱的局面,也體現(xiàn)了官方對私家的控制。

        在官方的引導和壓制之下,私家撰述雖然在某些方面也發(fā)表了不同的見解,但總體上依然是緊跟官方所倡導的思想。如龍體剛《半窗史略·凡例》曰:“《明史》雖未奉頒行,而《捷錄》《通紀》諸書久矣,家傳戶誦,茲則于諸書中輯為纂歌編次年系,仍于癸未歲終焉,俟《明史》頒布之日,此帙去留聽諸大方。”特別強調(diào)在《明史》修成之時,即要依據(jù)之,反映了作者并不敢違背官方思想的心態(tài)。光緒十四年(1888),賀階平為清初李漁《古今史略》作序,稱:“惟是書輯于順治己亥之歲,因《明史》未出,搜采較多。方今御批《通鑒輯覽》,自古迄明,全書俱在,特筆煌煌,昭如日星,均足以資博學,則節(jié)錄明紀亦可從略,庶與宋、元以上體例相符。第略難子詳,先生嘗自敘其甘苦矣,姑仍其舊,以俟博雅君子。”李漁纂修《古今史略》之時,清廷盡管將明代之歷史定下基調(diào),但并無成書可參考,即使順治二年(1645)即已開館纂修的《明史》,當時并未成書,故而傳統(tǒng)以遵從正史的先例無法實現(xiàn),因此對明代之歷史“搜采較多”。乾隆年間,官方所纂修《通鑒輯覽》成書,編纂者無論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喚還是寫作上的自謙,都將官方所纂修的《通鑒輯覽》作為尊崇的對象,極力推薦《通鑒輯覽》。當然,編纂者也并不是將《古今史略》廢棄,而是仍保持其原狀,“以俟博雅君子”。

        康熙三十六年(1697),鄭元慶為《廿一史約編》所作的《后記》,更是對清廷的尊崇無以復加,通篇都是對當時政權(quán)的贊美和崇敬:

        方今圣天子右文盛治,而加以寬仁大度,凡天下秘藏異書,購求殆盡。作之述之,諒亦無所禁忌。若概以為紀錄者,有刑禍,如韓退之所云:未免太惑。而況余所掇拾者,皆累朝之故實耶。

        ……

        伏讀上諭云,黜異端以崇正學,正學者,何即孔孟之心傳也,異端者,何即古之楊墨而今之二氏也,崇之黜之皆本朝之功令也,余附釋老于卷首者,幸勿以為怪。[18]

        作為官方所纂修的史書,私家撰述將他們作為最基本的模仿對象,幾乎不敢越雷池半步,對清朝政權(quán)的依附,也非常強烈。

        清朝以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故而對華夷之辨也極其重視,那么元朝也是清廷極力強調(diào)的對象。元朝是第一個完全統(tǒng)一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按漢人“華夷之分”的意識,這屬于“夷狄”入主中原。在明代中后期,元代政權(quán)的歷史作為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越來越被輿論所貶抑。清朝又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居主導統(tǒng)治地位的政權(quán),因而對元代歷史的記述十分重視。私家著述對元代的記述也緊跟時代的步伐。曠敏本的《鑒撮》記述元代史事,特別突出了元朝在儒學方面的建樹,例如在元武宗條中,記載了元武宗加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之事,皇帝下詔曰:“蓋聞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無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無以法,所以儀范百王,師表萬世者也。朕纂承丕緒,敬仰休風,循治古之良規(guī),舉追封之盛典,加號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闕里,祀以太牢……”[19]值得注意的是:明朝所修《元史》雖部帙宏大,但《武宗本紀》僅僅記述“加封至圣文宣王為大成至圣文宣王”一句,而未載有這項詔書,兩相對比,可知《鑒撮》在此處的記述乃為作者的特筆。儒學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體系的根基,傳統(tǒng)的“華夷之分”的觀念,一個主要的價值標準就是儒學思想體系指導下的制度建設(shè)與儒學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曠敏本突出元朝朝廷的尊孔崇儒舉措,具有顯示元朝同樣是文明、正統(tǒng)政權(quán)的用意,以此貼合于清廷官方的歷史觀念。

        總之,無論是官修史書,還是私家撰述,都在歷史普及方面做出了貢獻。官方占據(jù)著優(yōu)勢地位,私家也有別樣的優(yōu)點,兩者沿著不同的道路前進,但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完成對歷史文化的普及與傳播。

        [1]魏源.圣武記[M]//魏源全集:第3冊.長沙:岳麓書社,2004:529.

        [2]欽定大清會典則例[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2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3]梁啟超.新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111.

        [4]劉統(tǒng)勛,等.評鑒闡要[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9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580.

        [5]御批通鑒輯覽[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3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98.

        [6]清高宗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694.

        [7]孫衛(wèi)國.王世貞史學研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173.

        [8]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09.

        [9]潘永圜.讀史津逮[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41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523-524.

        [10]劉知幾.史通[M].浦起龍,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09.

        [11]喬治忠.論歷史知識普及工作的基本原則[J].鄭州大學學報,2011(1):104-107.

        [12]葛震.四言史證[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91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339.

        [13]龍體剛.半窗史略[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42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724.

        [14]許遯翁.韻史[M]//四庫未收書輯刊:第4輯1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691.

        [15]沈尚仁.通鑒韻書[M]//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輯15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12.

        [16]王彬.清代禁書總述[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91:303.

        [17]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藏古籍題跋叢刊:第15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445.

        [18]鄭元慶.廿一史約編[M].陳瞿石,鑒定.漁古山房藏版:1-3.

        [19]曠敏本.鑒撮[M]//余肇均,輯.古今史學萃珍.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747-748.

        [責任編輯:岳 嶺]

        The Populariz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History in Early Qing Dynast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Official Historiography and the Private Historiography

        KONG Yong-hong

        (The Research Center of Han Culture,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 Henan 473061, China)

        Early Qing Dynast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cademic culture, but also the historical stage of th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story. The private spared no efforts to work for the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official actively joined in, playing a guidance role in the ideology of the private works, and of course, to some extent, doing repression. In recent years, when it evaluates the early Qing’s popularization of history, the academic world pays no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fficial and the private and mostly gives criticism that there was no contribution at that time. It is biased. When researching the early Qing’s popularization of history, we can get appropriate and reasonable understanding only after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fficial and the priva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story; the official historiography; the private historiography

        2016-11-01

        2014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清前期普及性史書研究”,項目編號:2014-qn-324;2013年南陽師范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支持課題“清前期普及性史書研究”,項目編號:70613。

        孔永紅(1985— ),男,河南省正陽縣人,歷史學博士,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史學史研究。

        I206.09

        A

        1002-6320(2017)01-0027-06

        猜你喜歡
        歷史
        元旦的歷史演變
        歷史重現(xiàn)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篡改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7月
        歷史上的5月
        最新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日本老熟欧美老熟妇| 久久国产偷| 丰满少妇高潮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韩国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男女性杂交内射妇女bbwxz|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99riav精品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99p|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100|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密臀av | 最新永久免费AV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的区| 艳z门照片无码av|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素人系列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长濑麻美| 黑人上司粗大拔不出来电影| 日韩高清毛片| 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久久久| 亚洲一区毛片在线观看|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美图|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网站|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中出| 日韩精品视频高清在线|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不卡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小说| 日韩人妻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内射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内射少妇36p亚洲区|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二区视频网站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