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平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 武漢 430034
?
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相關問題探析*
王利平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 武漢 430034
雖然針對理論界和實務部門自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實施以來提出的諸多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17年1月5日頒布了《關于適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進行調整,但是,由于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規(guī)定時間短,實踐經(jīng)驗不夠成熟,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就是從立法、實踐這兩個方面對違法所得沒收程序進行的初步梳理,并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措施。
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犯罪收益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經(jīng)濟全球一體化發(fā)展趨勢的加強,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便利,但同時也使一些犯罪所得的財產轉移更加快捷。長期以來,國內法因缺乏未經(jīng)定罪而沒收的制度,使得我國在面對逃匿、死亡犯罪人資產追繳方面一直處于被動局面,尤其是對一些被非法轉移到境外的巨額犯罪資產難以追繳?,F(xiàn)行《刑事訴訟法》的第5編第3章規(guī)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共4個條文,對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適用范圍、適用條件、案件的管轄、申請主體、決定主體、保全措施、公告程序、利害關系人申請參與訴訟、終止情形、審理及救濟程序等分別作了規(guī)定,立足于我國的現(xiàn)實,應對貪污腐敗和恐怖犯罪等案件的需要,為那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死亡、或逃匿等缺席情況下沒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據(jù)。同時,也是我國對《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第54條第一款第3項義務的履約體現(xiàn),為我國利用國際沒收合作平臺追回犯罪資產提供了制度框架。雖然該規(guī)定比較簡略,但它確立了一種和現(xiàn)行刑法中所規(guī)定的強制沒收程序所不同的制度,通過該制度,國家專門機關可以對犯罪違法所得實行沒收,而無需對犯罪被告人定罪的情況下進行,專門適用于那些犯罪嫌疑人潛逃、死亡,而涉案財產又定性為違法所得的情形。但同時由于違法沒收程序制定時間短,導致其在司法實踐運行中存在一定困難,據(jù)有關統(tǒng)計:截止2016年底,全國法院共受理沒收違法所得申請案件38件,其中大多數(shù)案件還處在公告、延長審理期限狀態(tài),難以向前推進,嚴重影響了反腐敗戰(zhàn)略的實施和成效。[1]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司法實踐中的辦案需要頒布了《規(guī)定》,該《規(guī)定》共二十五條,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明確了違法所得沒收程序適用罪名的范圍,將原有的貪污賄賂、恐怖活動犯罪等案件基礎上新增洗錢罪及其上游犯罪和新型特殊詐騙犯罪;明確了與普通案件標準不同的“重大犯罪案件”的認定標準,將其中“重大”的認定標準設定為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或者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大影響以及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境外兩種情形;對“逃匿”進行了主客觀兩個方面的認定,同時還增加了脫逃情形;確定了通緝的標準,只有公安機關發(fā)布的通緝令和公安部通過國際刑警組織發(fā)布紅色國際通報才能認定為本程序的通緝范圍,從而將網(wǎng)上追逃和內部通報兩種情形排除在外;參照《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明確了“違法所得”的三種情形,使得司法實踐的沒收對象更加的具體;將“利害關系人”界定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和其他對申請沒收的財產主張權利的自然人和單位;借鑒了《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民事訴訟法》等相關規(guī)定,明確了申請書的內容要點、明確了人民法院對沒收違法所得申請審查處理的期限和原則;規(guī)定了不同于普通刑事案件的犯罪事實認定的證明標準;明確了違法沒收的公告期間、發(fā)布和送達方式以及內容要點、第一審審判組織、審理方式、法庭調查以及裁定結果;明確了申請沒收的財產與犯罪的關聯(lián)性的證明標準;明確了第二審審理方式、審查重點、裁定結果;明確了有條件準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訴訟代理人申請參加訴訟以及相關訴訟權利;明確了請求境外限制措施和沒收裁定協(xié)助執(zhí)行機關、程序以及請求函內容;明確了單位犯罪后被撤銷、注銷情形的處理等。[2]無論法律理論界還是實務部門都對該新增規(guī)定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刑事訴訟法中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設立以及《規(guī)定》對違法了沒收的法律適用都能夠在當下更嚴厲、更有效地打擊我國日益猖獗的貪污賄賂、恐怖活動、洗錢罪、新型特殊詐騙犯罪等重大犯罪、追回犯罪資產、促進追逃措施的實現(xiàn),同時也能體現(xiàn)我國法律震懾預防犯罪、保護國家財產免于流失、解決我國境外追逃追贓措施的不足并與國際公約接軌等現(xiàn)實意義。西諺云:“無人應從犯罪中獲益?!睕]收犯罪案件中的違法所得,更是一個國家民主法治和公平正義的體現(xiàn)。
盡管刑事訴訟法對違法沒收程序做了創(chuàng)新性的規(guī)定,隨后的司法解釋和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又做了細致規(guī)定,取得了積極適用效果。但是整體看來由于該項規(guī)定制定的時間不長,刑事訴訟違法沒收程序整體看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對現(xiàn)行的違法沒收程序相關規(guī)定進行梳理,分析其不足之處,為違法沒收程序進一步的完善打下基礎。
(一)違法沒收程序的價值理念不明確
首先,任何一項制度的制定首先要明確其價值理念,這有利于立法者在制定相關法律條文時作為主要的參照點,同時也有助于立法者制定相關法律條文。設置違法沒收程序的動因主要是打擊犯罪,沒收犯罪受益和資產,尤其是針對司法實踐中貪污賄賂、恐怖活動犯罪、洗錢罪、新型特殊詐騙犯罪等重大犯罪中流動因素大、打擊難度高等問題,從而保護相關人員和國家利益,同時也符合刑事訴訟程序公正和訴訟效率的價值理念,強調在違法沒收程序中注重保障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但是,刑事訴訟法中在設置該程序時,沒有明確其價值理念,認為這一新設程序不宜大范圍運用,為了防范可能出現(xiàn)的侵犯公民財產權的情況,還為程序設置了層層制度障礙。[3]例如: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281條的規(guī)定,只有在犯罪嫌疑人逃匿在通緝一年后不能到案的才能使用該程序,并且違法沒收程序的只能是犯罪地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同時對公告期限、庭審方式等也進行了種種規(guī)定。表面上看這樣規(guī)定體現(xiàn)了訴訟程序公正,也保障了相關人員的人權,但從另一個方面看也是對違法沒收程序的適用進行了限制,這些限制不僅沒有使該程序的功能得到正常發(fā)揮,體現(xiàn)法律打擊犯罪保障人權的并重,反而使設立該程序的立法目的更難以實現(xiàn)。其次,價值理念的不明確也易導致司法實踐中追贓意識不強烈,導致司法機關在查獲案件中容易形成“注重查案,不注重查產”的錯誤觀念,以為只要破獲案件即可,至于犯罪資產是否沒收不是刑事案件辦案的關鍵。這樣既不利于犯罪資產的沒收也不利于當前財產性犯罪案件的破獲,因為很多財產型犯罪往往犯罪資產的查獲關系到案件是否偵破甚至結案。
(二)違法沒收綜合協(xié)調機制和人員缺失
隨著現(xiàn)代金融、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很多犯罪收益資產的轉移已并非完全是過去那種“攜款外逃”的模式,而多是通過金融證券等方式進行,例如虛假交易、海外投資、技術移民等,有的甚至利用合法的銀行直接進行洗錢。由此可見,違法沒收所涉及領域比較廣泛,既涉及國內法律,還包括經(jīng)濟、管理、證券、金融、國際法等領域,這就需要包括工商、稅務、銀行、證券、海關、人事、監(jiān)察等部門在內的多機關的相互配合,所以,負責違法沒收的機構要建立一個能和其他機關進行綜合協(xié)調的有效機制,根據(jù)案件的需要與以上各部門進行溝通,做到消息互通有無,實時更新有關信息。除此之外,違法沒收的辦案人員(包括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既要具有國內、國際法知識,同時還要具有全球視野、國際視野,了解一定的金融、證券、經(jīng)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但是,由于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實施時間短,相關工作人員缺乏實戰(zhàn)工作經(jīng)驗,目前一些辦案人員主要是偵查司法人員,對于金融、證券、經(jīng)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國際法、以及和其他機關合作等能力還比較欠缺,難以適應當前違法沒收程序的需求。
(一)明確違法沒收程序的價值理念
明確違法沒收程序的價值理念,可將其設定為既要打擊犯罪,又要追繳犯罪資產。首先,為了實現(xiàn)該價值在違法沒收程序中可引入犯罪收益概念,將“定罪”與“沒收”區(qū)分處理,并結合我國實際加以運用。犯罪收益是違法沒收的沒收對象,包括犯罪所得、犯罪所產生的收益以及所有與犯罪相關的資產。規(guī)定犯罪收益對于那些無法抓獲和在訴訟中死亡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無法對其進行追訴,但是能夠證明存在法律規(guī)定的犯罪行為的情況可以單獨立案進行沒收程序。其次,加強相關機關和工作人員的違法沒收追贓意識,查案與追財產同時進行。與其他犯罪相較而言,追逃追贓工作必須認識到追贓意識的重要性,只有堅持窮追猛打,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各級公安司法機關和工作人員是主要的追逃追贓機關、人員,必須切實提高追贓意識,將其納入到打擊犯罪的過程中,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時刻注重犯罪資產的沒收,以及相關證據(jù)的收集,為日后的違法沒收程序的展開提供切實有效的證據(jù)信息。例如,刑事案件立案后,一方面啟動刑事訴訟程序采取相關措施,一方面對犯罪嫌疑人及其近親屬所有的資產進行調查,并且在此過程中,要全程形成書面材料,最后匯總成一份關于經(jīng)濟狀況和財產狀況的調查報告,作為證據(jù)卷宗之一隨案移送檢察機關審查,在開庭時作為證據(jù)當庭提供。[4]
(二)創(chuàng)建違法沒收程序辦理機關的綜合協(xié)作機制
隨著《規(guī)定》的出臺,對違法所得沒收程序進行了完善,針對理論與司法實踐做出了新的應對性規(guī)定,違法沒收的追贓追逃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相關案件將會在原有基礎上呈明顯增長趨勢。為使違法沒收程序的開展更加有序、高效發(fā)揮其應有職能,可在公安司法機關內部開設專門違法沒收辦公機構,并選派或聘請專門的違法沒收工作人員,尤其要吸收一些了解經(jīng)濟、管理、證券、金融、國際法等領域的專門人才,并對他們進行專門培訓,準確理解和把握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相關司法解釋和《規(guī)定》等關于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內容,各級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要認真組織相關人員,開展學習培訓,使相關辦案人員能夠盡快準確理解與適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所有內容,尤其是確?!兑?guī)定》在最短時間內能全面貫徹、正確適用,同時在相關機關也要確保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案件辦理的效率與準確。除此之外,各級公檢法的違法沒收機構還要建立綜合聯(lián)絡機制,確保和相關部門以及上、下級之間做好溝通協(xié)調工作,確保各項工作穩(wěn)定高效的開展。
(三)開展調研和總結
違法沒收程序在可說是我國刑事訴訟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新之舉,自《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以來,實踐案例不多,缺少借鑒參考,司法審判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不少新情況、新問題。[5]這就要求違法沒收管轄機關對司法實踐中辦結的涉及違法沒收程序的案件進行及時的總結,并對新出現(xiàn)的情況和問題及時向上級部門做好反饋,以便及時做出應對措施。同時,還要進行專門的違法沒收程序開展的調研,不斷總結司法經(jīng)驗,并研究相應的解決措施,也可采取建立試點地方,開展訴訟活動,積累經(jīng)驗,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違法沒收程序規(guī)則,為推進我國追贓追逃工作打下堅實的實踐與理論基礎。
對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完善,既能更好的懲罰犯罪,又能彰顯公平正義理念,更是維護國家、社會以及個人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法律措施。
[1]http://www.court.gov.cn/hudong-xiangqing-34382.html,2017-01-05.
[2]http://www.court.gov.cn/hudong-xiangqing-34382.html,2017-01-05.
[3]朗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改與適用[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359-360.
[4]張旭,張潔.檢察機關適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初探[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4(3):103.
[5]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34382.html,2017-3-21.
*湖北警官學院2016年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相關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6-16)。
D
A
2095-4379-(2017)16-0051-03
王利平(1979-),女,湖北漢川人,法學碩士,湖北警官學院法律系,教師,從事訴訟法、證據(jù)學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