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悅綺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 215006)
淺析視錯覺在平面立體畫中的應用
任悅綺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 215006)
視錯覺的應用是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一類特殊手法,它能夠給人以觀感上的特殊品味,具有很強的文化內涵與藝術感染力。而平面立體畫是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由其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而產(chǎn)生的獨特視覺效應會對觀賞者形成強烈的視覺吸引力,因而同時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與互動性。
平面;立體畫;視錯覺
視錯覺簡而言之就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于經(jīng)驗或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比如:不同顏色給人擴張收縮的感覺不同都會使人形成錯誤的判斷和感知,這就是視錯覺。
1.關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分析
事實上,人們用肉眼看外界事物的時候是通過兩個基本過程來完成的:第一個過程是由物理反射出來的光線進入瞳孔并在視網(wǎng)膜上成像;第二個過程是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將這些影響信號發(fā)送給大腦,大腦對這些信號進行解讀。從這樣的運作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實際上人們看到某種事物實際上是人眼和大腦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可以這么理解,人腦對于眼睛所接受的光信號的解讀處理的結果。視覺上的長短、高低、大小等錯覺都是這種解讀方式的固有誤差。相關研究結果也進一步表明,視錯覺的產(chǎn)生于人體內部構造休戚相關。
2.關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視錯覺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由于人類的心理問題而引發(fā)的。上文中我們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論述分析,那就是,人類看到事物需要眼鏡和大腦同時工作。然而,在很多時候,事實上一些事物我們還沒有怎么看清楚,大腦的預判工作就已經(jīng)走在前面了。然而這種判斷是由人體經(jīng)驗引發(fā)的,在很多時候并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在筆者的觀點里,這就是視錯覺產(chǎn)生的重要根源之一。
總之,無論是心理因素也好,還是生理因素也好,往往都是同時發(fā)生作用的,我們在處理視錯覺相關問題的時候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掌握運用。
事實上,所謂的平面立體畫其實就是將平面畫作立體畫而形成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往往要在平面上進行繪畫的創(chuàng)作。在當今社會中,一些城市里街頭上平面立體畫層出不窮,這種新奇的藝術形式令人駐足感嘆,流連忘返。筆者認為平面立體畫的精妙在于,利用平面制造出視覺上的虛擬立體效果,令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1.關于要遵循“近小遠大”的原則
在平面立體畫的繪制當中,一項常用的原理就是透視原則。具體來說吧,就是應用常規(guī)透視原理來進行繪制,這其中,近小遠大的是首先遵循的。何為近小遠大呢?也就是說我們在實際進行平面立體畫的繪制過程當中對具體一項物體的描繪要保證畫面中離觀看者具體近的部分畫小一些,具體觀察者遠的部分畫的大一些。這樣一來視錯覺就產(chǎn)生了,平面立體畫的效果也就顯現(xiàn)出來了。 換而言之,我們就是就要對距離觀者不同遠近的畫面的寬窄和長短進行不同程度的拉伸和縮放從而達到“欺騙”視覺的作用。
2.關于要進行氣氛渲染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與無數(shù)草圖我們得知,為了更好地塑造立體畫的效果,創(chuàng)作者往往會借助一些畫面的布局設計來渲染氣氛。例如:先塑造一個類似洞的凹地,讓一個物體從中探出。利用人們的慣性思維與經(jīng)驗,一個從洞口本身探出的物體形象本身也賦予了物體縱深感。這便使得畫面在主觀感受上更加生動、立體、逼真。但這些表現(xiàn)手法都離不開創(chuàng)作者扎實的寫實功底與良好的物體塑造能力,充分利用平面寫實的功底使圖形具有厚度,即成為體。
1.空間魔術師——“萬氏兄弟”
萬氏兄弟以廣州塔作為創(chuàng)作主題創(chuàng)作平面立體畫《云端漫步》,用全新的角度觀看廣州塔,感受獨特的視角,讓參觀者參與進來,走入畫面中,讓參觀者感受站在云上的感覺。萬氏兄弟利用留白,讓人可以更容易參與進去。
2.營造時尚室內新空間
平面立體畫也常被應用于營造室內空間結構設計。墻繪或者地繪可以與室內本身的設計語言一致,從平面和本身有的立體的物件或結構產(chǎn)生交互,不僅從另一個角度豐富室內設計的手段,并且可以豐滿本身的設計表現(xiàn),使之更具有趣味性和藝術性。從更為實際的角度上來說,平面立體畫也具有拓展視覺空間的作用,可以彌補一些室內空間本身的不足或是缺陷。
3.風靡的街頭藝術
平面立體畫最廣為人知的表達就是風靡全球網(wǎng)絡的3D街頭地畫了。它往往以室外地面為媒介,利用平面透視的原理,制造出視覺上的虛擬立體效果,令參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它的原理與普通的平面立體畫并無不同之處,而從街頭藝術的本身特質來看,平面立體畫似乎天生就與之契合。街頭藝術所要表達的意境或者思想往往是藉由特定的景來完成的,而平面立體畫的表達方式天然就允許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出與特定的景進行交互的作品。這正是街頭繪畫所需要的——與特定的景充分的交互來表達作品的意境或思想。而每一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畫的“畫布”不僅是畫布,也成為了畫的本身。
視錯覺現(xiàn)象在平面立體畫設計中的運用能發(fā)揮巨大作用,理解視錯覺的原理與作用方式,以及熟諳視錯覺運用的手法和原則,這是我們演繹出更為觀者喜愛的藝術作品的基礎。為了讓視錯覺在平面立體畫的運用更加有效,我有以下幾條建議:
(1)我們可以用平面構成的點線面原理和色彩構成的相關理論來指導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手法要簡潔干練,視錯覺元素要傳達最重要的創(chuàng)意概念,避免過多的視覺因素干擾,以防造成觀看者的思維混亂。
(2)視錯覺元素的處理手法要和諧自然、不做作,達到平中見奇的效果。必須注重物體的大小比例,透視關系,空間,色調等。
立體畫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包含了豐富的理論基礎、技術手法與藝術表現(xiàn)形式。真正利用好視錯覺與空間對接的巧妙手法能拓展原有的藝術表達手法,在特定的設計語言下達到原先無法達到的效果——平面與立體的交互、作品與觀者的交互,也許這就是這門藝術手法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美妙之處。當下,立體畫作品已經(jīng)越來越廣為人知并深受人們與媒體的青睞,尤其是在歐洲各國許多的藝術家們都開始嘗試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并且挖掘它的藝術表達潛力,不斷地推出新的作品。正因為這些藝術家們不斷地創(chuàng)作出令人豎指贊嘆的具有巨大視覺沖擊力并且飽具內涵與回味的作品,我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新穎創(chuàng)意、技術運用會被挖掘與研究并運用到我們的視覺藝術設計之中。視覺藝術與藝術手法技巧的融合,會帶我們走向更多的視覺空間,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創(chuàng)新與美感。
[1]周璇. 視錯覺在平面立體畫中的表達[J]. 美術教育研究,2012(06):62.
[2]蔡旭鵬,高滿屯,史儀凱. 從平面立體畫隱線圖識別面[J]. 工程圖學學報,2009(02):54-62.
[3]蔡旭鵬. 從平面立體畫隱線圖識視錯覺[A]. 中國工程圖學學會.中國圖學新進展2007——第一屆中國圖學大會暨第十屆華東六省一市工程圖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工程圖學學會,2007:2.
任悅綺,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