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強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450000)
關于高職高專院校藝術選修課程的推廣與普及
孟麗強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450000)
現階段,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教育除了注重學習成績之外,也將藝術選修課程作為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藝術選修課程是實現學生藝術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創(chuàng)造意識、提高人文素養(yǎng)以及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主要研究了高職高專院校藝術選修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學生設置藝術課遵循的原則,如何對藝術課程進行管理以及進一步推廣藝術課程。
高職高專;藝術選修課;原則;推廣普及
近年來,隨著各地高職院校開展公共藝術選修課程,學校中出現了許多藝術社團,號召學生學習藝術,在藝術中彰顯自己的個性,培養(yǎng)了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自身文化素養(yǎng),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另外隨著學生選修的藝術課也在開動學生的大腦,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由此可見,藝術教育前途廣闊,在高職高專院校中進行推廣和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在高職高專院校中開設藝術選修課程,就是為了讓藝術專業(yè)之外的學生也能接觸到藝術的魅力。因此,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已經陸續(xù)開展藝術選修課程,包括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但是由于各校師資力量不同,學校、老師和學生認識的差異性,都造成這項教育前進困難,有些學校教育成色不大,有些學校還處于應付階段,沒有貫徹實施藝術教育。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首先我國高校和西方國家相比,沒有將藝術教育重視起來,沒有落實藝術課程,甚至沒有一套完整的藝術教學機制。其次學校沒有足夠的藝術師資力量,另外由于學校擴招,學生人數逐年攀升,所以就更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還有由于個別學校認識不足或管理無序,院校沒有將藝術選修課程列入教學計劃。以上都是現階段我國普及藝術選修課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雖說這是發(fā)展新事物過程所不能避免的,存在矯正的空間,但是這樣的情況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需要人們進行反思,以加快藝術選修課的推廣。
1.人文性原則
對于高職高專院校中開設藝術選修課程,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或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而是涉及到人文教育的一門課程,是人類文化的沉淀和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具有很高人文價值。開設藝術課程就是為了教育學生做人最基本的禮儀和教養(yǎng),強調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體現了素質教育和專業(yè)教學的不同。
2.系統性原則
在開設藝術選修課程時,要未雨綢繆,提前將學科專業(yè)選擇好,進而決定該藝術教學設置多少課程,先修哪一科,后修哪一科,哪些是核心重點課程以及每一課程的課程時間等問題,將這些問題妥善的解決好,就不會拖延整體教學計劃和統一課程的進程。另外就是在進行藝術教學過程中,應當將不同學科領域相關的知識問題進行適當的融合,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開發(fā)他們的智慧,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最后學校要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之上,開設一些提高型、應用型、研究型、開拓型等課程,多角度的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應變創(chuàng)新能力。
3.通識性原則
院校開展的藝術選修課程與本身存在的專業(yè)藝術課有所不同,它面對的是非專業(yè)的學生,但是藝術選修課既要傳授非專業(yè)學生相關課程的基礎知識,又要使學生體會超越專業(yè)知識的通識性和其他研究方法。因此這就要求學校設置的教學大綱和老師提出的問題要適合全體學生學習,先將一些簡單的易于理解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在藝術教學課堂上,老師可以選擇一個既定的角度,一個特殊的題材,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思考,進而提出解決方式,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培養(yǎng)。
4.體驗性原則
在某一程度上,我國有一些院校存在著輕視藝術實踐的現象,這是對推廣普及藝術選修課程進展的一種阻礙。國家強調的藝術課程學習并不僅僅是旁觀欣賞而缺乏心理感受的教學,如果是只講解皮毛而沒有實際感受的學習,那么藝術教育也就是紙上談兵。真正的推廣藝術教學,就要求高職高專院校重視培養(yǎng)學生藝術實踐動手能力,使理性與感性相融,加深學生對藝術知識的理解,并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藝術選修課程眾多,學生總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一門藝術,親手制作能夠彰顯自身個性的藝術品。
5.弘揚民族精神原則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經歷五千年時間的沉淀,形成了愛國、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在開設藝術選修課程時,應當充分將民族精神融入藝術教學中,使學生繼承和發(fā)展民族精神。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也要與時俱進,向同學們講述一些具有時代特征的典型事例,關注時事發(fā)展,要將不同藝術領域的新成果、新信息和新趨勢體現出來,盡量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創(chuàng)新。
6.穩(wěn)定性原則
在開設藝術選修課程時,也有積累經驗,通過一些淘汰措施,優(yōu)選出適合學生素質教育的優(yōu)秀課程,逐步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藝術教學體系和穩(wěn)定的師資力量。實際上,高職高專院校藝術選修課程重心在于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樹立學科意識以及訓練思維方式,并不是專注在藝術學科瑣碎復雜的知識點上。
1.審核制度
老師在編寫藝術教學大綱時,要遵循課程設置的原則,不能偏離核心內容。在此基礎之上,學??梢园才畔嚓P學科的專家進行評審,評審依據是按照國家的規(guī)定,做到有理有據。審核過后才能進入下一撰寫講稿階段,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把好關,不允許教師將藝術選修課程變?yōu)楣ぷ髁坎蛔阊a充的借口。
2.激勵措施
目前投入到藝術選修課的正規(guī)教材比較少,因此就要求主講老師加大對該藝術教學的投入,同時學校也要在教材建設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給予有力的支持。現階段在教育過程中,專業(yè)課、必修課和藝術選修課呈現三足鼎立的狀態(tài),由此可以看出藝術選修課程的重要性。學校激勵的措施包括提高教師的課酬或補貼。
3.師資力量
在學校課程建設的要求下,需要多層次多方面的開設藝術選修課程,但是真正落實執(zhí)行的院校很少,大部分院校的師資隊伍都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因此,這就要求學校除了挖掘現有隱藏的潛力、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實行激勵措施之外,還應當充分的利用相鄰高校的師資隊伍或社會人力資源,來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由于藝術世界豐富多樣,若與藝術學科種類相比,估計任何高校藝術師資都不能完全匹配,總是有限的。所以為了本校藝術教育的發(fā)展,要善于利用毗鄰的高校、藝術組織與團體等有關藝術機構里的人力資源,可以將他們聘請到自己院校,現在大多數高校都是這樣做的。
藝術選修課程的設立,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彰顯個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是藝術教學又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具有藝術本身所具有的情感特色和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另外對于教師來講,藝術教學也可以開闊他們的教學視野和教學思路,增加創(chuàng)新能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更好的教育學生。
[1]陳榮榮.高職院校公共藝術類選修課程平臺建設研究--以浙江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學理論,2014(6):233-234.
[2]陳峰.高職院校開設公共藝術欣賞課的必要性——以美術欣賞課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131-133.
[3]李曾輝.高職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內容優(yōu)化探析[J].才智,2016(3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