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傳振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新媒體藝術系 230000)
大師素描特點淺析
趙傳振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新媒體藝術系 230000)
素描,從廣泛意義上來說,就是單色畫。素描是繪畫的基礎,又是一門自成體系的藝術形式。
從中國人學習西方繪畫開始,素描這一學科就開始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生長,并逐漸形成有自己地域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之一。在二十世紀大多數(shù)時間內,素描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根基,風格上更多的受到蘇聯(lián)繪畫的影響。八十年代后,形式主義之美逐漸開始被人們廣泛接受,越來越多的畫家變得不那么注重寫實素描。但是,素描沒有消亡,反而因為國際交流的增多開始變得越來越系統(tǒng)化,多元化。盡管如此,還是有太多的繪畫工作者不能系統(tǒng)的認識素描。因此,關于素描的學習和欣賞方法,有必要具體而又系統(tǒng)的探討。
1.形體與結構。所有學院派畫家都把形體要素放在素描學習的第一位。形體,就是形狀和體積。素描則是一門關于造型藝術。由此可見,形體這一因素在素描中的確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有很多人把結構簡單的理解成解剖結構,這是片面的。結構指的是物體表面形體轉折處的轉折線,而解剖研究的是影響人體表面形體轉折的肌肉和骨骼的形體。因此,研究解剖對于結構的分析有很大幫助,但結構不等于解剖。結構在畫面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更加具體和深入的表現(xiàn)形體轉折。由此可見,研究形體,就要研究外形與結構形,并通過外形與結構形去分析與表現(xiàn)形體。
2.明暗,虛實和空間。這三個要素,筆者把他們放在一起。因為這三個要素之間有著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明暗,可以表現(xiàn)物體的顏色;同時,也是表現(xiàn)虛實與空間的主要手段。
3.松緊與質感。把他們放在一起,是因為二者相互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不同筆觸的運用編織出松緊,同時表現(xiàn)出質感。
由以上可見,一張全因素素描,避免不了上述這些因素。不同畫家,都會根據(jù)要表現(xiàn)的對象,或多或少的在這些因素里面去突出或減弱某一項或幾項,形成自己的風格。
根據(jù)第二節(jié)關于素描中幾大要素的理解,我們來具體分析與鑒賞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師素描。
1.達·芬奇
這位大師善于運用外形線的松緊穿插變化和柔和的明暗來表現(xiàn)人物。在他的畫作里,形與明暗的運用起到主導地位。我們可以看到,外形的用線線是肯定的,這體現(xiàn)出這位大師對人物形象上面深刻的把握。同時,由于明暗顏色邊緣處理的逐漸減弱,明暗顏色的形狀不那么絕對化,使畫面呈現(xiàn)出極致的虛化。在用筆方面,達芬奇涂明暗的方式都是斜45度角方向用筆,這種方向的用筆使畫面產生了一定的動感。在達芬奇的素描中,形,明暗,以及用虛實所營造的空間這三個要素是最為突出的。用線和涂色方式的不同,使畫面產生出精致的人物形象感和極富虛實空間層次的朦朧感。
2.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原本是一位雕塑家,所以,他的素描很多都是為了做雕塑而畫。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畫家所注重的方面——形體。每一張畫都盡力的要把人體皮膚下面肌肉和骨骼的形狀起伏表現(xiàn)出來。每一個影響到人體表面的骨骼和肌肉的形狀、高低起伏、承接轉折,都用粗壯的線條表現(xiàn)出來。再結合上優(yōu)美自然的動態(tài),讓他的畫面生動,豐富,充滿了力量感。正是這些特點,使得他的素描成為了大多數(shù)畫家和雕塑家學習人體的范本。
3.丟勒
丟勒不止是一位素描大師,還是一位版畫家。他的素描作品中也流露出版畫的一些特點。在他的素描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與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風格區(qū)分。與達芬奇相比,丟勒的素描顯得更加“面面俱到”,同時在塑造形體表面所用的筆觸顯得更結實。這也是因為在繪制版畫時,單個線條本身的變化并不明顯所形成的。所以,丟勒的每根線條都是那么肯定,有力,像有力度的鋼筋。和米開朗基羅相比,丟勒同樣注重形體,但在用筆和邊緣上有明顯區(qū)別。如果說米開朗基羅是在“畫”,那么丟勒就是在“刻畫”;在空間上,米開朗基羅會把空間推的更遠,丟勒則是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物體本身上面,并不過于追求空間的深遠。
4.安格爾
關于安格爾的素描,筆者想說的是,如果想畫古典油畫,那么安格爾的素描則是最適合起形的畫法之一。他的素描從來不去生硬的夸張,只是在真實敘述的基礎上加上一點點唯美的感覺。這種唯美可以是構圖的取舍,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動態(tài),也可以是一個微妙的眼神。安格爾的素描中,可以有大面積的空白,可以用筆不多,但你若是仔細觀察和臨摹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不同的。即使再相似的兩個東西、再小的細節(jié),也會有不同的變化。所以,安格爾的素描難以臨摹,或者說難以很到位的臨摹。但學習古典和寫實油畫的朋友們,可以研究一下這位大師的素描,揣摩一下大師對于細節(jié)的心思,體會一下不同質感的處理方法,會有很大的收獲。
5.德加
在印象派大師德加的畫中,素描更多的是用明暗來造型,就如他自己的話中所說:“素描僅僅是光線的附屬品,是光線的架子?!彼乃孛枰渤尸F(xiàn)出于其他大師都不同的藝術感——光感,空間感,松動且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我們仿佛能夠感覺到自己已經融入身處同樣的場景,在和畫作中的人物一起相互交流,相互感染。如果說上面介紹的幾位大師畫的是“神”,那么德加畫的就是“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呼吸。并不過于追求形體,形體仿佛只是用光影營造空間時帶出的一部分。欣賞德加的畫作,別去看細節(jié),別去看眼神,別去看形體——去看整個畫面,看光線和人物動態(tài),你會從中發(fā)現(xiàn)真正素描的美。這是一位真正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捕捉素描之美的大師。如果你在研究動態(tài)、明暗、光感、空間和場景,去看德加的畫吧,你會獲益良多。
這篇文章,只是對素描各要素和少數(shù)幾位大師畫作進行簡單的分析。從這些分析中,希望對素描藝術執(zhí)著的人們能夠得到一點點啟發(fā)并加以更深入的研究。
趙傳振(1983.2-15),男,漢,安徽合肥人,白俄羅斯國立藝術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美術學、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