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騰飛 (哈爾濱師范大學 150000)
水彩畫的地域特性研究
王騰飛 (哈爾濱師范大學 150000)
中國的水彩畫起步較晚,在發(fā)展過程中歷經坎坷,但在當今我國繪畫領域仍然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國國土面積較大,幅員遼闊,水彩畫受到不同地域環(huán)境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了極具地域特性不同類型的水彩畫表現形式。本文通過分析水彩畫地域性成因,進一步探索水彩畫在我國地域性的不同表現,為我國水彩畫研究做出一定貢獻。
水彩畫;地域性;特征分析
水彩畫在中國的發(fā)展主要集中于改革開放后的三十年間,整個水彩畫創(chuàng)造都出現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中國民族風格和傳統(tǒng)精神也在水彩畫中得到集中體現。大部分畫家對水彩畫藝術風格的研究都較為重視,由于不同區(qū)域的地勢地貌、氣候條件、風土人情和文化意識上都存在巨大差異,相應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反映出很大不同,這也就形成了我國水彩畫藝術的地域特征。
水彩畫最早在西方國家興起,自20世紀初傳入我國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它與我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和中國畫中的重彩較為類似,都是通過強調用水作畫才尋求畫作的一種通透感和輕靈感,用渲染的方法作畫來表達一種酣暢淋漓和氣勢磅礴的感覺,很快就受到我國繪畫領域的歡迎。水彩畫在我國發(fā)展較快,至今已經成為一門獨具特色的藝術門類,和我國的油畫、國畫、水墨畫等藝術共同組成我國繪畫藝術領域。隨著我國水彩畫藝術的不斷發(fā)展,其繪畫風格的地域特性慢慢顯現出來,重視水彩畫地域性研究對我國水彩畫未來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1.水彩畫地域性中時代風格的影響
水彩畫在我國不同的發(fā)展時期都會收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從而展現出不同的繪畫風格,一些杰出的的水彩畫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其先進的思想觀念推動不同水彩風格的發(fā)展,這也是形成各地域不同的水彩風格的原因之一。北方畫派以北京為中心,這里是我國文化交流的集中地,為水彩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礎。尤其是山東地區(qū),儒家思想與齊魯文化首先反映在水彩畫中,隨著20世紀30年代中原移民又將這種繪畫理念帶到了東北地區(qū)。而以上海為代表的南方地區(qū)由于對外通商早,更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水彩畫在水墨畫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水域風貌形成一種灑脫飄逸之感。
2.地理特征在水彩畫地域形成中的作用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氣候條件和風俗文化都有著巨大的差異,造就了不同地域不同的水彩藝術。我國東北地區(qū),少數民族眾多再加上大量的外來人口,不同文化間經過碰撞形成當地特有的風俗文化,這也對東北地區(qū)水彩創(chuàng)作造成極大影響。同時在當地氣候和自然環(huán)境影響下,樹木生長和房屋建設都受到限制,獨特的農村風貌和林海雪原成為東北水彩畫的獨特題材。南方多山水,如畫卷,氣候溫潤,使得水彩畫更具柔性,秀麗的山川河流也成為南方水彩畫表現的重點。
1.北方水彩質樸淳厚
首先體現在其繪畫題材上的質樸。北方水彩大多就地取材主要展現當地的自然風光和農村面貌,東北水彩畫家創(chuàng)作來源于平凡的景物,將家鄉(xiāng)的林海雪原,或是一望無際的山川展現在自己的畫卷之中,展現出北方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其次是表現手法上顯得淳樸厚重。北方地區(qū)由于受干燥氣候的影響,在水彩用水上有所控制,因此北方水彩畫大多以干畫法為主,將底層打濕后通過多層重疊的方法進行作畫。在著色的基礎上多層重疊進行上色,北方水彩更顯厚重,畫面滲透效果不強,使得畫家能夠有足夠時間進行景物的細致描繪,追求對事物的客觀細致表現。最后是風格上的寫實與細膩。北方細膩的干畫法使得畫家們更加注重對事物的細致刻畫,色彩上強調還原客觀本色,這也形成了北方水彩畫豐富細膩的寫實風格。
2.南方水彩灑脫飄逸
主要的表現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在題材選取上表現出來的清秀美。由于南方氣候條件較好,南方自然景觀呈現出一片山清水秀,小橋流水的畫面。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水彩畫創(chuàng)作表現出一種飄逸,秀麗的自然之美。南方水彩大多以柔美的女子配上獨具南方特色的建筑,整個畫面婉約靈動。其次是在表現手法上的水韻之美。南方濕潤的氣候是的畫家對于水的運用爐火純青,體現出水彩的灑脫飄逸。南方水彩以濕畫法為主,使畫面在半濕或全濕的情況下進行繪畫。由于南方氣候濕潤,水分不易蒸發(fā),南方畫家利用水的滲透性和流動性,把水彩畫中水的韻美表現到極致。最后南方水彩具有一種流暢靈動的飄逸之感,這主要是由于受到早起外來文化的影響,在思維上較為活躍。
3.西北水彩的自由豪放
不同于北方的質樸,南方的飄逸,西北地區(qū)的水彩具有一種綺麗的異域之美。首先表現在題材上的異域性。西北地區(qū)是我過少數民族的聚集地,這里的少數民族服飾艷麗,能歌善舞,在畫家畫紙上西北地區(qū)也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除了風土人情和民族服飾,西北地區(qū)的民族宗教也是題材之一。西北水彩畫大多在色彩運用上較為大膽,畫面表現出一種色彩斑斕,絢麗多彩的形態(tài)。新疆地區(qū)氣候干燥,干旱少雨,光照強,因此無法表現出水彩的透亮。西北畫家們不斷探索,將北方的干畫法與南方的濕畫法相結合,同時加上本地的一些獨特理念形成一種拼色畫法。通過干濕結合進行層層疊色,使得整個畫面既有一種厚重之感,又具有透亮明快的感覺。最后是西北水彩畫在繪畫上呈現出自由寫實的風格。新疆地區(qū)水彩在表現題材上民族地域性較為突出,拼色畫法更為大膽,相比南方細膩的技法顯得更加自由,真實客觀的描繪了新疆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和地貌特征。西北畫家們并不是簡單的對大自然進行模仿,追求的更多是一種對大自然的感悟,用寫實的手法將自己的感情抒發(fā)出來。
我國水彩畫發(fā)展歷經百余年,從坎坷到如今成為我國繪畫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澆鑄了大量水彩畫家的心血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注定我國很難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水彩風格,各地區(qū)水彩畫也呈現出很強的地域性,但都表現出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因此我們作為水彩領域的后來人,必須加強對自身的鍛煉,將水彩畫更加發(fā)揚光大,成為我國繪畫領域的中堅力量。
[1]長青.水彩畫的地域風格魅力[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2]史淑君.陜西水彩畫地域特征研究[D].鄭州大學,2014.
[3]滕金.江蘇地域水彩畫藝術風格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