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呷呷么
四川省蕎窩監(jiān)獄
生命影響生命
沈呷呷么
四川省蕎窩監(jiān)獄
文章回顧了本人二十多年的成長歷程,同時闡述了自己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原因,剖析了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對自己的未來咨詢職業(yè)生涯提出了希望。
成長歷程 心理咨詢
我是彝族人,2015年7月畢業(yè)于西南醫(yī)科大學,本科學歷。于1988年9月30日出生在四川省石棉縣的一個農村家庭。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偶爾聽父母提起他們,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出無數(shù)個爺爺奶奶的各種樣子,因此挺羨慕那些爺爺奶奶健在的人兒。這個村莊地處高山,交通不便,這里的人很少與外界接觸,人心單純善良,沒有勾心斗角。整個村莊都是親戚(同一個家族——果基,彝民族的四大家族之一),男女老少,關系和睦,互幫互助(比如,春耕或秋收季節(jié)全村人都會一起出動,輪戶完成作業(yè)),其樂融融,在這個村里讓人感到有種四世同堂的錯覺,充滿溫馨,此刻回想那場景都是一種美。我在家中排行老幺,有兩個姐姐,現(xiàn)姐姐已結婚生子。
(一)成長歷程
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階段劃分為標準,來嘗試著解讀我的成長歷程:嬰兒前期,發(fā)展信任感、克服懷疑感階段:因為家庭貧困,父母忙于勞作,聽說白天我經(jīng)常是由姐姐背著在田野邊游玩,但在父母的視線范圍內,母乳喂養(yǎng)到兩歲,信任感建立較好。嬰兒后期,發(fā)展自主感、克服羞恥感階段,這個階段我的生活中的陪伴者除了父母姐姐外,開始和鄰居的堂兄妹們一起玩樂,因為父母忙,簡單的吃飯都是在姐姐的看護下自己完成,自主感獲得較好。幼兒期,發(fā)展主動感、克服內疚感階段,這個階段出現(xiàn)了對我影響較大的親戚——小姑,她漂亮善良懂事、有愛心、能干,更是很喜歡我,她曾開玩笑給別人說我是她的女兒,我開始離開父母的視線,經(jīng)常和姑姑一起,偶爾晚上也在她哪兒,嘗試著完成一些簡單的搬運木材等,主動感建立較好。
童年期,發(fā)展勤奮感、克服自卑感,跟隨姐姐們上學(開始沒有正式學習,只是去玩),兩位姐姐從小比較懂事,所以父母勞動時都讓她倆帶著去上課(因為老師是我的堂哥),那時候我特別懶,姐姐又寵著我,因此他們在場我決不走路,硬要背著才行,因此她倆在上學放學途中誰背哪段路程,做了明確的分工,我就這樣在他們的呵護下慢慢長大。7歲上了一年級(村小,兩個年級共12位學生),此后就不在無理取鬧了。我小時候是村里公認的乖娃娃,長得可愛(大眼睛,嫩皮膚,加上大姐設計的各種發(fā)型等),聰明伶俐,加上我學習成績第一,老師稱贊,從而更是同學羨慕,家長喜歡的對象。但是我有個缺點是嘴不饒人,動手快,同齡小朋友都怕我,偶爾也會打抱不平,敢于與村里不怎么省事的大人較真,從而引來有些人的不喜歡,但在我父母面前他們從未外露過。9歲父親去世,迫于經(jīng)濟壓力,我休學在家,同母親姐姐們開始做適合我做的勞務,沒有痛苦,每天還是開開心心,可能鄰居都是親戚,不管大事小事都是由他們罩著,所以自認為沒有發(fā)展受阻而留下創(chuàng)傷。11歲,幸運地,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我重新回到了教室,跳過二年級下冊直接上三年級繼續(xù)我的學習生涯。
青少年期,發(fā)展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階段,四年級升學轉入鄉(xiāng)中心校,我的成績沒有因環(huán)境的改變而下降,一般都在前兩名,幾乎每期都獲獎,從不被人欺負(小學生階段,成績好的是受歡迎的兒童),這讓我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滿足感。13歲,月經(jīng)初潮,和朋友玩成一片,當時很害怕也很害羞被發(fā)現(xiàn),也不好意思告訴母親,所以郁悶了兩天。幸好生活中我有倆姐姐,因此告訴了她倆,是她倆幫我打理好我青春期的生理機能變化。15歲小學畢業(yè)我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縣重點中學(我鄉(xiāng)幾所小學共被錄取4人,我第三名),當時特別有優(yōu)越感,也有些自豪。進入初中后同學大半部分都是縣城的,而且學習成績等各方面都遠遠超過我,當時我第一次認識到原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是那么的大,因此學習上我加倍努力,生活上更加刻苦,但是可能環(huán)境的不適,第一期我生病住院了,落下不少課程。幸好有英語老師的鼓勵,她積極地關注著我的學習、生活。因此皇天不負苦心人,順利考上了高中重點班,繼續(xù)我的學習。初高中學習生活中有閨蜜、同學關系融洽(至今保持聯(lián)系)。
成年早期,發(fā)展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階段,我考入了理想的大學。大學期間,我遇到了一名理性浪漫、活力自信,充滿陽光的男子(我們是彼此的初戀),也是我現(xiàn)在的男朋友,我們經(jīng)朋友介紹認識,他在警校,我在醫(yī)學院,距離十多分鐘的車程,雖然不能天天見面,但我認為正因為這短距離使我們的愛情更甜蜜、更長久。每逢周末一起吃喝玩樂,和他在一起,我內心平靜,很有安全感。我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體驗著浪漫校園式愛情生活,簡單而幸福。
成年中期,發(fā)展繁衍感、避免停滯感階段,這段時間有過迷茫,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加上學了心理學,能自行調節(jié)情緒,成長完好。大學期間學習辛苦而充實(輔修法學雙學位,可能我比別人付出雙倍的努力和精力)。2014年,男朋友畢業(yè)了,并考上了公務員,我考取了國家律師職業(yè)資格證,自信倍增。在男朋友的鼓舞和影響下,2015年我選擇參加公招考試(在他的輔導、幫助下畢業(yè)前我就考上了公務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能夠達到今天的狀況,實屬不易。說我人生道路上出現(xiàn)過高峰期,那就是2014年通過國家律師職業(yè)資格證書,這是證明我努力的檢驗單。2015年參加公務員公招考試順利通過也算是一次高峰期(我體驗到了自己真棒)。要說我的人生低谷,就是父親的過世,給家里經(jīng)濟生活等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我由此而休學,姐姐也因此而退學了。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強大的家族中。家族的力量、母親的勤勞、兩位姐姐的懂事,父親過世后對整個家庭后續(xù)影響不大。生活的磨礪讓我有了一種永不屈從于命運、吃苦耐勞的精神。
我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但我有我的民族文化,我特別尊重它??赡芡庾宀簧钊肓私馕疫@個民族的人,可能就簡單地將我們的畢摩文化歸為了“迷信”,但我自認為畢摩高于迷信,尤其學了心理學后更傾向于用心理學去解釋這種現(xiàn)象。從小沐浴在這樣的文化里,潛移默化。
(一)家庭的影響
父母是我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尤其在我社會化過程中對他人、社會的接納以及自我角色確認、自身道德價值體系的建立等方面的影響突出。我的性格總體描述,先天明顯遺傳了父親的一些些特點,如父親為人正直,做事果斷、公正的氣質;在后天環(huán)境上受母親影響最大,母親不急不躁、善良真誠的性格,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影響著我,她“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處世原則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對我們潛移默化。養(yǎng)成了我現(xiàn)在的樂觀、善良、獨立的性格。
(二)性格的影響
我對自我人格類型的描述為:考慮問題較理智、清晰,善于從煩瑣的事件中理出頭緒,不易受他人影響。善于反思和總結經(jīng)驗,經(jīng)常作自我深刻覺察,并不斷從過去吸取經(jīng)驗來完善自我成長。有才能,有思想,不屈從于權威,經(jīng)常會在不知不覺中要求自己做一個完美的人。生活獨立,自從上學我的生活父母很少干預,因為母親是文盲,初中開始,我寄宿學校學習,生活、學習全靠自覺完成,生活費自行計劃。練成我現(xiàn)在的完全獨立,認準的事會以自己的想法去做,一般不容易被別人的所干擾。高度重視學習,一生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有強烈的自我實現(xiàn)的愿望,希望在人群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也容易滿足(愿意知足常樂)。有強烈的責任心,能坦然地承擔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我認為自己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品質:真誠、熱情、有愛心、正直、善良,我認為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的性格是適合的。在我的人生中有五個方面還需要增強:實踐能力、理論知識、自我完善度。我的基本人生觀是:“用生命影響生命,助人自助”。我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有希望,用生命影響著生命,互助著前進。我認為一個人成熟的標準是:真誠對待你我他,并充分悅納自我和充分尊重他人。
(三)學習的影響
大學四年我接受了系統(tǒng)的心理學專業(yè)學習。心理學專業(yè)理論知識較扎實,并在精神科進行了三個月的實踐后,我更加堅定我未來的目標和人生價值,助人自助是我的追求。
在以上的影響下我更加明確了我的追求,心理咨詢師職業(yè)正是一項讓我的思想走向更加成熟,心理發(fā)展更趨健康,人格更加完善的高尚職業(yè),因此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走上崗位后更加注重實踐,經(jīng)驗中進一步學習。
(四)自身優(yōu)勢的不足
優(yōu)點:我個人認為,有以下條件可能使我成為出色的咨詢師:1、我具備熱心、真心、愛心、耐心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觀察力;2、具有健康的人性觀、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良好的心理素質;3、我虔誠地相信每個人都具有自我實現(xiàn)的潛能,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心是善良的,都愿意助人自助。
不足: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我還很多不足,需要更多專業(yè)知識的儲備,缺乏心理咨詢經(jīng)驗,需要要通過及時接受督導和同行間的心理互助,加強參加個人成長培訓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質和業(yè)務水平,我相信憑借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能幫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理盲區(qū),完善健全人格。
(五)我的期待
首先,我希望我將能有更多的加強自我學習的機會,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人格的不斷完善,并運用我所學到的知識、技能、經(jīng)驗、性格等影響到求助者的心靈,助他自助,從而走出心靈的孤島。其次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真正做到悅納每一位來訪者,幫助他們悅納真正的自己,走出心靈的囚牢,重塑健全人格而回歸社會。
[1]郭念鋒,虞積生.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郭念鋒,虞積生.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郭念鋒,虞積生.心理咨詢師(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