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之情
□陳衛(wèi)國
世俗之人,孰能無情?一個情字,激勵過多少人,讓人奮發(fā)向上;一個情字,觸動過多少內(nèi)心的震撼,使之一往無前;一個情字,激蕩起多少心靈的浪花,令人義無反顧。情,深藏于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就像是一粒種子,經(jīng)過辛勤的耕耘,不辭勞苦地施肥,精心地澆灌,陽光的滋潤,然后慢慢地成長起來了。
她不顯于外,而深植于人的內(nèi)心。就像一個幼芽一般,不斷地茁壯成長起來。她是生命,是希望,是夢想,是期望,是期盼,是期待,是呼喚,是感應,是源于生命的成長。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情的書寫和詮釋。
中國古人很注重情,很看重情,甚至于更甚于忠誠。老子《道德經(jīng)》中有說:“致虛極,守靜篤,吾以觀復,夫物蕓蕓,萬物復歸其根,歸根曰情,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明,不知常妄做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這一章中,老子把情看得很重,很重。所謂萬物復歸其根,歸根曰情,是謂復命。很明顯,說的就是情的重要性,以及古人對情的看重程度。
今天的我們更多地是對于親情、友情、愛情之類蕓蕓之情。但是,老子卻是這樣認識的,情是萬物的根,歸根就是情了。在此處情的內(nèi)涵是萬物都有情,這里的情又是什么呢?老子告訴我們,萬物的根本就是情。所以,情不僅僅是人所獨有的,而是一切事物皆俱有情。古人在中國文化觀內(nèi),對情的認知或者看重已經(jīng)遠遠超于今天的我們的認知范疇了。在今天的文化視野之下,可見情之重要,情之彌足珍貴,值得人們?nèi)フ湎刈o。在中國的文化觀之中,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情,就是一個人的根本所在。是一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甚至于是一個人的整個一生。
作為一個兵團人,生在兵團,長在兵團,對團場有著無以磨滅的情。兵團人的情就是一個個生在兵團,長在兵團,獻身兵團,奉獻兵團,建設兵團的一個個不同的個人,一個個不同的個人的濃縮。她是一種精神、一種使命、一種執(zhí)著。有多少兵團人,在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經(jīng)歷著種種的苦難、挫折和磨礪,他們最終戰(zhàn)勝了自己,塑造出對生活的堅韌與不屈,他們在詮釋著屬于兵團人獨有的精神品質(zhì),奠定了兵團人艱苦奮斗的人格尊嚴,深深地影響著一代代前赴后繼的兵團人,鼓舞著我們,激勵著我們不斷地建設兵團,抒寫新時代兵團人的人生與追求。這就是兵團人的情。兵團人憑借著自己身體力行的刻苦實踐,以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兵團的建設無怨無悔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奉獻著自己的人生,哪怕是最后一絲生命,為守護祖國的重任,燃燒著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抒發(fā)出一輩輩兵團人的無私與奉獻;兵團人以大無畏地精神追求,不怕困難、不怕勞苦、不怕艱辛,毫無保留地守護著祖國的邊陲,為國家穩(wěn)定、祖國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奉獻著兵團人的所有,這就是兵團人的情;兵團人以無私奉獻為理想追求,為兵團發(fā)展建設奉獻出自己的生命與青春,這是兵團人的驕傲與自豪,這就是兵團人的情。
從兵團一代、二代,直到今天的兵團人,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個不畏艱難險阻,不怕艱難困苦,不懼天災人禍,無私奉獻的人生追求,在戈壁灘上建設家園,在沙漠綠洲屯墾繁衍,在廣袤草原駐守戍邊……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信仰。她激勵著一代代兵團人義無反顧地獻身兵團,為兵團的明天,為國家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兵團人踏著前人的腳步,步履闌珊地走過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歲月,兵團精神將繼續(xù)激勵一代代兵團人繼往開來,再創(chuàng)佳績。兵團精神體現(xiàn)了兵團人的品性,展示了兵團人的情懷,形成了兵團人的文化生活。作為一名兵團二代,兵團人的情已經(jīng)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內(nèi)心深處,我堅信,我會和兵團二代、三代一樣,繼續(xù)發(fā)揚兵團精神,打造兵團人的品牌,在兵團這個廣闊天地里,結出屬于兵團人的激情之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