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Bào)鮑姓
鮑姓源出有三
1. 出自姒姓 為春秋時夏禹裔孫敬叔之后 以邑 國 名為氏。據(jù)《姓苑》記載 “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時杞公子有仕齊者 食采于鮑 因以命氏?!?/p>
2. 出自庖犧氏 即伏羲氏其后有鮑姓。
3. 出自他族中有鮑氏
① 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 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期 北魏代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俟力伐氏
一說為俟力氏 隨北魏孝文帝南下 定居洛陽 與漢族融合遂改姓鮑 稱為鮑氏。另外 同時還有 代北的少數(shù)民族“鮑俎氏”也有改姓鮑的。
② 清滿洲八旗姓保佳氏、瓜爾佳氏等后均有改姓鮑者。
③ 景頗族金別氏 漢姓為鮑 佤族羊布拉氏 亦稱尤斯拜氏 漢姓為鮑。
④ 內(nèi)蒙古東部蒙古孛兒只斤氏后改為鮑姓。
⑤ 今滿、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是鮑叔牙。夏禹裔孫敬叔之子 春秋時齊國大夫。其父敬叔被封于鮑 叔牙開始以封邑為氏 稱鮑叔牙。叔牙少時與管仲友善 管仲家貧母老 他常給以資助 遂成莫逆之交。襄公亂政時 管仲隨公子糾奔魯他隨公子小白出奔莒。及襄公被殺 小白得內(nèi)援回國 被立為齊君 擬任他為上卿。他力勸桓公將囚拘的管仲開釋 使之代己位 而以身下之。管鮑之交 世傳美談。鮑姓子孫也就尊這位德行高尚的鮑姓先人為其得姓始祖。
鮑姓發(fā)源于今山東歷城 鮑叔牙的子孫在齊國世襲卿位 見于史冊的有玄孫鮑牽 鮑莊子 還有鮑文子、鮑蘇 并有裔孫鮑焦隱居于周的國都 今河南省洛陽 。戰(zhàn)國初 田氏代齊后 子孫有逃往今河北、河南、山東、江蘇間地者。秦漢之際 鮑姓已分布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并有一支進(jìn)入安徽。魏晉南北朝時期 繁衍于山東、江蘇間地 古屬東??ぶ氐孽U姓人丁興旺 名家輩出 著名南朝樂府詩人鮑照即為此郡鮑姓之杰出代表。此郡鮑姓由于離東晉、南朝之國都南京較近 其由于仕宦、逃難進(jìn)入今浙江、江蘇、湖北等地。此際 繁衍于上黨、泰山、河南郡的鮑姓亦呈族大人眾、名家輩出之態(tài) 昌盛為鮑姓上黨、泰山、河南郡望。唐末至五代的動亂導(dǎo)致鮑姓在今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定居下來。兩宋時 鮑姓發(fā)展出現(xiàn)了新特點(diǎn) 其除昌盛于山東外 繁衍于今安徽、江蘇、浙江等南方省份的鮑姓十分搶眼 名人輩出。元初、元末的動亂導(dǎo)致鮑姓向廣東、福建、廣西等地徙居。如今 鮑姓在全國分布很廣 尤以青海、江蘇、山東、湖北、浙江等省多此姓 上述五省鮑姓約占全國漢族鮑姓人口的70%。鮑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三位的姓氏 人口較多 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06%。
郡望
上黨郡 古郡名 韓始置。西漢移治長子 今山西省長子西南 東漢移壺關(guān) 今山西省長治北 。隋唐上黨郡即潞州 治上黨 即今長治市。
東???秦漢東海郡 治郯 今山東省郯城北 秦漢之際曾稱郯郡。
河南郡 漢又有河南郡 即秦三川郡地 治雒陽 今河南省洛陽東北 。隋有豫州河南郡 唐為洛州河南府 轄境都遠(yuǎn)小于漢河南郡。
泰山郡 西漢始置 治所在博 故城在今山東省泰安東南 。
堂號
清懿堂、清望堂、東海堂、亦政堂、上黨堂、舞鶴堂、泰山堂等。
鮑宣 渤海高城 今河北省鹽山東南 人 西漢大臣。好學(xué)明經(jīng) 舉孝廉為郎 官至司隸。常上書諫爭 其言少而文多實。
鮑照 字明遠(yuǎn) 東海 今江蘇省漣水 人 南朝宋文學(xué)家、詩人。所作樂府詩多寫邊塞戰(zhàn)爭和征夫戍卒之情景 七言樂府對后世影響尤大。代表作為《擬行路難》 有《鮑參軍集》。
鮑靚 晉代道教徒 字太玄。鮑氏醫(yī)術(shù)精湛 尤長于灸法 以治贅瘤與贅疣擅名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針灸家。
鮑防 襄州襄陽 今湖北省襄樊 人 唐代大臣。玄宗時進(jìn)士 累官至工部尚書 所至皆有政績。工詩 喜將針砭時弊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