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經濟論著全集》
推薦指數(shù):★★★★
作者:劉國光
出版:知識產權出版社
作者簡介
劉國光:
多年來潛心于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中國經濟發(fā)展問題的理論研究,參加和領導過中國經濟發(fā)展、宏觀經濟管理、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重大課題的研究、論證和咨詢,是當前中國最著名和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特別是1978年以后,他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而深邃的理論觀點和政策建議,對促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確立和發(fā)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
《劉國光經濟論著全集》收錄了劉國光先生經濟學文章、專著等的所有保存下來的作品,并以時間為序分為四大部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的研究、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過渡時期的探索、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思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fā)展時期的反思)分卷出版?!度穼獾慕洕枷肜碚撏暾到y(tǒng)地展現(xiàn)給讀者,不僅可以使讀者從中全面認識和研究劉國光的經濟思想理論,還可以使讀者詳細了解他的基本經濟思維脈絡及其演進軌跡和立場、觀點、方法。
我進入耄耋年紀,人過九十,現(xiàn)在已不算稀奇。我這一生沒有什么大出息。自知不怎么聰明,自負還算守本分,勤奮以治學,平實以做人。做了一點有益于社會的事情,也是在現(xiàn)代的“天、地、君、親、師”的培育、熏陶、教誨和朋友們的幫助下取得的成果。我這里說的現(xiàn)代的“天”“地”“君”,是指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和世界觀、科學社會主義、真正的共產黨;至于“親”“師”和“友”,就不用解釋了。我對他們給我的恩惠,懷著深深的感念之情。
九十多年來,有近七十年都是與經濟學打交道。我是怎樣走上這條道路的呢?年輕的時候,看到祖國積弱貧窮,感到富強之路要從經濟做起。高中時候,開始接觸《資本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我有強烈的吸引力。再加上以為經濟學可能是較好的謀生手段,于是考大學時選擇了經濟學,以后就一直走了下來。
解放前,自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西南聯(lián)大時,又受到正規(guī)的西方經濟學教育。解放后,進一步研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改革開放以來,又受到西方經濟學的沖擊、影響。這兩種經濟學在我身上交錯并存。我是怎樣處理它們之間關系的呢?借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句話,我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體”,西方經濟學為“用”?,F(xiàn)在,研究經濟學要有立場、觀點、方法的說法,不大時新了。但我總以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立場,勞動人民的立場,大多數(shù)人民利益的立場,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立場,是正直的經濟學人應有的良心,是共產黨人的良心,是不能丟棄的。說到觀點和方法,我以為,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是要堅持的,但具體的觀點、方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都可以選擇,可以借鑒,為我所用,為創(chuàng)建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所用。
以“文化大革命”為界,我的經濟研究工作可分為兩個階段。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研究領域主要在社會再生產和國民經濟綜合平衡方面。因為時代背景和研究條件的限制,當時只能用抽象理論的形式,來分析探討社會再生產和經濟增長的運動機理,避開了具體的現(xiàn)實經濟問題。正因為如此,這些探討在許多方面,對市場經濟的運行也適用。感謝李建偉博士在《劉國光教授經濟增長理論——改革開放之前的理論體系與實證研究》(《經濟學動態(tài)》2003年第11期)一文中,對我“文化大革命”前這方面的研究作了一個集中的概述?!拔幕蟾锩币院?,我的研究領域從經濟發(fā)展擴張到經濟體制,更直接接觸現(xiàn)實經濟了,主要研究經濟體制模式轉換和經濟發(fā)展模式轉換方面的問題。感謝桁林博士在《從“雙重模式轉換”到“兩個根本性轉變”——劉國光經濟思想專題研究》(《經濟學動態(tài)》2003年第11期)一文中,對我在“文化大革命”后這方面的思想作了簡略的介紹。以上這兩個方面問題的研究,都得到當時學界的關注。
我的興趣主要在宏觀經濟方面。在反通貨膨脹和反通貨緊縮的問題上,前些年同經濟學界一些朋友進行了友好的交鋒?!败浿憽钡慕涷炁c擴大內需政策的采取,表明我國對付通脹和通縮的宏觀調控手段的運用趨于成熟,短期運行問題可無大慮。問題在于中長期農村與城市、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等能否協(xié)調發(fā)展,不致引起各種潛在的經濟與社會的危機。我想這是當前我們要著重關心探討的問題。
進入21世紀,八十歲以后,我已告老,出于職業(yè)習慣,老而不休。2003年的《八十心跡》,特別是2005年的《對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一些問題的看法》等幾篇偶然寫出的文章,把我?guī)нM一個新的是非爭論的境地。這場爭論反映了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線一個角落的硝煙,我就不深講了。
近幾年來,我腦力漸衰,勉強陸續(xù)寫了一些東西,大多集中在討論“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的關系問題。我的總的理念其實也很平常: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需要繼續(xù)完善市場經濟的改革,但這個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必須是社會主義的,而不是資本主義的。這個問題關系到我國改革的前途命運,也是現(xiàn)今經濟領域里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焦點。環(huán)繞這個問題針鋒相對的紛爭,當然有理論是非問題,但是在更大程度上,這是當今中國社會不同利益階層勢力的對決。反對“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相結合,主張私有化、自由化和兩極分化的聲音,雖然有雄厚的財富和權力的實力背景,但畢竟只代表少數(shù)人的利益。而主張“市場經濟”必須與“社會主義”相結合,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國家宏觀計劃調控為導向,和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聲音,則代表了工農大眾和知識分子群體的希望。中國經濟改革的前景,不取決于爭論雙方一時的勝負,最終將取決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所以,我雖然來日不多,但對此仍滿懷信心和激情。
(本文節(jié)選自本套圖書序言,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