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蘭
(蘇州園林檔案館,江蘇蘇州,215008)
園林檔案主題陳列展覽探略
——中國四大名園門票聯(lián)展策展紀實
包蘭
(蘇州園林檔案館,江蘇蘇州,215008)
由蘇州園林檔案館與中國園林博物館、北京收藏家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的《園林遺珠時代印記——中國四大名園門票聯(lián)展》于今年國慶前夕在北京中國園林博物館隆重開幕,展期從2016年9月28日至11月27日,為期兩個月。這是檔案和園林工作者奉獻給祖國的一份生日賀禮。
蘇州園林檔案館是全國唯一的園林專業(yè)檔案館,而門票檔案是蘇州園林檔案館的特色館藏之一。此次舉辦中國四大名園門票聯(lián)展,是蘇州園林檔案館首次走出地方城市前往祖國首都舉辦的門票檔案專題展覽,意義不凡。
創(chuàng)建于2000年的蘇州園林檔案館已走過了16個春秋。館藏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零散到系統(tǒng),從無序到規(guī)范,慢慢積累著園林的另一種“家底”,保管好全人類對于園林共同的美好記憶。八大類館藏中門票檔案尤具特色。
蘇州園林從建國之初開放至今,已有60余載。半個多世紀以來,蘇州古典園林接待了數以千萬計的中外嘉賓。幾乎每個人都有著對于園林的美好回憶。除了那些映在心底的美景,還有保存下來的入園憑證——園林門票。
門票包含的信息有:景點畫面、名稱、標志、簡介、副券、存根、編號、定價、日期、稅務監(jiān)制章、導游圖甚至廣告等。一張小小的單色或彩色紙片,有價也好,無價也罷,卻是參觀游覽的“通行證”。不同時期不同人群的參觀票證日積月累,從各個維度見證了蘇州園林的保護、管理、發(fā)展歷程,也是反映各個時代變遷、人民文化生活的真實記錄。時光流逝,沉淀下的是暖暖的回憶。
蘇州園林檔案館曾在2011年舉辦“回眸——園林檔案精粹展”,精選包括園林門票在內的多種展品在館內進行公開展覽,首展大獲成功,引起各界關注。一個地方的專業(yè)檔案館逐漸為眾人所知。檔案展覽成為檔案館和普通民眾的聯(lián)結點。
作為策展人,回想從創(chuàng)意、設想、溝通、申報、籌備、落實、磨合、布展,最終如期舉辦,一路走來,正是園林檔案走出庫房、述說歷史、華麗轉身的過程?;蚩勺鳛椴哒剐牡?,與業(yè)界同仁交流分享。
中國四大名園門票展從靈感閃現到主題初定、方案通過、場館落實,至資金到位、塵埃落定、拉開帷幕、精彩亮相,也是一個對檔案佐證歷史的重新認知和操作實踐。
如果舉辦《蘇州園林門票展》,其實相對簡單。蘇州園林本身因為數量較多,各個園林的門票聚合起來不是一個小數字。社區(qū)、民間的一些收藏達人也舉辦過,但僅局限于較小范圍,影響也不大。而作為專業(yè)館來講,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從門票的檔案屬性上提高大眾的認知意識。
在反復思量展覽主題時,聯(lián)想到近年來出現的關于中國四大名園之爭,覺得這是一個既有創(chuàng)意又有焦點的選題。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僅有四座中國古典園林,即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及留園,自此這四座園林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享譽海內外。之后避暑山莊、蘇州園林、頤和園分別在1994年、1997年、1998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四座園林不僅歷史悠久,更兼環(huán)境典雅,文化底蘊豐厚。舉辦《中國四大名園門票展》正好借此考證出典,還本溯源;而以實物憑證來進行集中展覽,不啻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方法。選擇南北兩派園林的典型代表,知名度高,這樣的專題展顯然比數量取勝的泛泛之展要有深度和意義得多。作為較早對社會開放的這四座園林,數十年中所印制出售的門票,林林總總,種類豐富,式樣眾多。小小門票所蘊藏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內涵,早已超出了門票自身的價值。
展覽立意好、起點高,難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因為這樣不僅要提供蘇州私家園林門票,還要提供北方皇家園林門票。而除了蘇州園林檔案館,其他地方園林管理機構并無專門的門票收藏保管部門。
蘇州園林檔案館主動出擊尋求合作,借助其他組織機構、社會團體和民間藏家之力聯(lián)合辦展,不僅與外界加強交流,而且擴大了展覽范圍和提升層次。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北京收藏家協(xié)會聞訊熱心參與,提供北方園林門票展品。
位于北京的中國園林博物館是2013年集全國之力新建的國家級別博物館,也是繼1992年開館的蘇州園林博物館之后的第二個園林博物館。作為皆與園林主題緊密相關的地方性專業(yè)檔案館和國家級專業(yè)博物館,可以各自發(fā)揮優(yōu)勢,聯(lián)合舉辦園林特色展覽。逐漸清晰的展覽主題,與北京方面的溝通極為順利。通過邀請北京方面來蘇參觀,交談設想,得到對方的大力贊賞和支持,對一個相對來說并不起眼、體量較小的檔案館,堅持多年的積累研究,已足以展示階段性成果。
主題的確定是一個展覽的靈魂,之后便是定具體方案、思想大綱、搭建框架。
經過反復論證、修改,2016年8月份確定了門票展項目方案。
而與中國園林博物館的合作,使園林門票檔案借力走上國字號平臺,地方專業(yè)館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示風采,有利于更好地宣傳中國名園和園林檔案,進一步提高名園和名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挖掘園林檔案文化,讓平時存在庫房、藏在深閨的檔案資料“活起來”,貼近普通大眾,使蘇州的特色檔案為更多人所了解。這也充分發(fā)揮了檔案館和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服務民生功能。
《園林遺珠時代印記——中國四大名園門票聯(lián)展》共展出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的門票近800張,品種豐富、類型多樣。從材質上分,有塑料門票、紙質門票、磁卡門票、光盤門票、金屬門票、嵌幣門票、二維碼電子門票、郵資明信片門票;從特色活動來分,有吳文化活動門票、盆景展門票、書畫攝影展門票、杜鵑花節(jié)門票、荷花節(jié)門票、燈展及燈會門票、菊展門票、盆景園門票;從使用群體上分,有普通門票、酒店訂票、網絡訂票、地區(qū)專用票、企業(yè)定制票、個人月票、居民優(yōu)惠券、老年優(yōu)待票;從使用時段來分,有淡旺季全價票、半價票、團體票以及外賓團體票、設計票、聯(lián)票等等。南北兩地園林門票或淡雅秀美,或富麗大氣,各具特色,風格迥異,但都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見證了中國園林發(fā)展的一段歷史。
不僅許多時期的園林門票為第一次展出,同時還展示有關園林門票定價的文件檔案、園林剪報、門票書籍、園林老照片、早期明信片、園林織錦畫等相關展品,其中頤和園民國時代的入園門照和清末留園售票票據(盛宣懷檔案復制品)尤其珍貴。
門票不僅僅是入園參觀憑證,還是我們身邊隨手可見的檔案,因為它們包含的歷史信息正是各個時代的特征反映。比如早期的塑料門券,符合當時經濟狀況,可回收反復利用。文革期間的游園券,就有鮮明的時代印記,紅色為主。改革開放后的門票設計豐富多彩,版面活潑許多,材質也越來越講究,節(jié)慶活動的門票每年有兩三種,甚至更多,反映了園林文化活動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園林游園內容的提升。
這次展覽是讓檔案和文物“活起來”的一次實踐,以門票來講述園林歷史和園林故事。具有客觀性和真實性,令人信服;讓更多人感受到檔案之魅,檔案之趣;提高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意識,規(guī)范管理;為國家、為地方、為園林、為時代保存憑證,守護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