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太平洋文明圈的文明范式之辯

        2017-01-23 22:53:15文長春
        知與行 2017年2期
        關鍵詞:文明

        文長春

        (黑龍江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80)

        ·“亞太文明圈”問題研究專題·

        太平洋文明圈的文明范式之辯

        文長春

        (黑龍江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80)

        美國戰(zhàn)略東移與中國的崛起所形成的特有的亞太“局勢”與環(huán)太平洋“事件”,日益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依據布羅代爾理論,我們不僅僅要熱衷于所謂“事件”或所謂“局勢”的短時段的歷史研究,更要關注中長時段的“全面的歷史”研究。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局勢或事件,而是一次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之間的沖突。放在特定的時間緯度和空間緯度,我們發(fā)現:作為人類文明中的核心亞文明圈——太平洋文明圈正在形成,其中主角無疑是作為最大海權國家的美國與作為歷史最為悠久、人口最多的陸權國家的中國。海洋文明與大陸文明之間不同的歷史進程與邏輯起點,決定了中美之間對抗的特殊性與復雜性。

        全面歷史;文明沖突;太平洋文明

        傳統的歷史學是歷時性的,它以時間為坐標,描述“實際發(fā)生的事情”,其結果是歷史成為帝王將相的編年史,而豐富的歷史內容,如經濟、社會、文化等,則被大大地遺棄了。在這種線性敘述中,隱藏著一種不言自明的邏輯歷史發(fā)展的因果性,勢必演化成為蘭克式舊史學所強調的純政治史、純制度史或“戰(zhàn)役史”研究范式。布羅代爾主張應該用長時段的歷史視角進行觀察與研究。其中短時段歷史觀,以個人(歷史上的名人等)為線索,由個人來支撐著一段歷史,往往也被稱為事件史。中時段歷史觀,往往以社會實踐為線索,被稱為局勢史。布羅代爾提出的長時段歷史觀以地理時間為研究主線,這種地理時間是“一種緩慢流逝、有時接近于靜止的時間”[1],這種長時段歷史被稱作總體史。

        美國的戰(zhàn)略東移與中國的崛起正在形成特有的亞太“局勢”與環(huán)太平洋“事件”,有關這方面的論述與分析大量充斥著人們的視野,但我們的視界不能僅僅局限于“局勢歷史”或者“事件歷史”,應該通過這次獨有的“局勢”或“事件”,將研究者焦距拉長,以長時段視角透視背后的海洋文明的歷史沿革與階段發(fā)展,從而有效地探討太平洋文明的特殊所在。美國學者塞謬餌說:“人類的歷史是文明的歷史?!比绻覀兡軌蛱鲞@段短暫的“事件”歷史,站在未來的視界中反觀這段歷史,我們會把它看成一段長時段的文明史。實質上,這一輪環(huán)太平洋海洋沖突是一次環(huán)太平洋文明的沖突,它不同于以往的海洋文明史。

        一、長時段視角下的太平洋文明范式

        人類的文明從來就未曾離開過海洋,人類重大歷史發(fā)展階段的最具代表性的文明類型均以海洋命名。迄今為止,我們熟知的古代希臘、羅馬文明濫觴于地中海文明圈,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發(fā)軔于大西洋文明圈。美國戰(zhàn)略東移與中國崛起相互糾纏在一起。實質上,這是太平洋文明圈形成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一) 地中海文明:依海而生的古典文明

        英國經濟學家阿·馬歇爾曾經說過:“在許多世紀中,地中海是世界上大部分先進工業(yè)、長期信貸和大規(guī)模貿易的中心?!盵2]在人類文明進程和現代資本主義的誕生中,地中海(包括黑海)和它周邊地區(qū)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布羅代爾曾深情地說過:“我極其熱愛地中海?!币驗闆]有哪片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文明進程如此息息相關。約三百萬平方千米的地中海(包括黑海在內)的每一段海岸、每一個河口、每座島嶼、海底的每艘沉船,都浸透了人類文明的印跡。西方的文明從本質上講,就是發(fā)源于亞、歐、非三大洲之間的被稱為“上帝遺忘在人間的腳盆”的地中海文明。具體而言,早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誕生于此;愛琴文明、巨石文明的發(fā)軔也系于此。而后經腓尼基人、迦太基人文明、赫梯人、波斯人的西亞文明,最后形成希臘文明以及羅馬文明而達到頂峰,并由此衍生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文明。

        地中海文明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就是海洋戰(zhàn)爭與海權爭奪的歷史。公元前5世紀的希波戰(zhàn)爭,是一次波斯的東方文明與希臘的西方文明的碰撞,是圍繞地中海而展開的。公元前4世紀的亞歷山大東征,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恒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也是圍繞地中海的爭奪展開的,從而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進展產生了巨大影響。羅馬帝國的建立,更是將地中海作為內海,使得當時的埃及文明、希臘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等各種文明得以在地中海周邊碰撞、伴海而生。地中海文明的衰落同樣源于一場文明之間的沖突,1571年的雷班托海戰(zhàn)是基督教文明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爆發(fā)的海戰(zhàn),是地中海文明告別中世紀的謝幕演出,成為地中海文明適時讓位于大西洋文明的標志。

        (二)大西洋文明:依海而生的資本主義文明

        近代的西方文明,可以說是源于圍繞歐洲、非洲與南北美洲所形成的大西洋文明。羅斯福早在1903年就說過,隨著美洲的發(fā)展,地中海時代開始讓位于大西洋時代。地中海文明的衰落很早就露出了跡象。14世紀,歐洲經歷了經濟蕭條期,隨著地中海人口增長產生了新的需求,促進了經濟發(fā)展,擴張是擺脫危機的一個辦法。15世紀后期,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人們從地中海這一區(qū)域終于走了出來,走向廣闊的大西洋。

        盡管擴張中夾雜著殖民的掠奪與人性的貪婪,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從此拉開了現代世界史的序幕,它以西方和大西洋為中心重繪了世界政治經濟地圖,大西洋文明正式登上文明的歷史舞臺,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海洋視界的擴大,導致了漫長的現代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時代的形成,美洲、非洲和亞洲漸次被納入到現代西方文明發(fā)展格局之中。

        正是依賴大西洋,西方資本主義文明支配歷史發(fā)展起來。政治層面上的資本主義政治時代,思想文化層面上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思想解放,科學知識與范式的建立和發(fā)展,標志著大西洋文明的盛況空前。無論是享譽“海上馬車夫”的荷蘭,還是擁有“無敵艦隊”的西班牙,抑或榮膺“日不落”的英國,承載“五月花”夢想的美國,無一不是依海而生。從15世紀直到20世紀,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由這些海上強國所主導的。這些國家強國地位的更替,其實質就是海權的易手,海洋和海軍實際上已成為西方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國家戰(zhàn)略問題。

        (三)可能的太平洋文明: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的合奏

        在21世紀20年代,侈談“太平洋時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從布羅代爾的整體歷史觀來看,一個文明時代的形成,是一個長時段的歷史形成過程。因此,太平洋世紀或太平洋時代的到來,也不是短期或中期內容易實現的事。

        太平洋時代到來本身,應該是一個比較長的歷史過程。恰如地中海時代的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大西洋時代的歐洲文藝復興以及北美洲的卓越成就?,F在,以東亞的興起為標志的太平洋時代已經來臨。人們樂觀地評估,“到了2025年,東亞的經濟規(guī)模將重新占到世界經濟的40%”,東亞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其實質就是太平洋文明圈的逐漸形成[3]。

        可以說,亞太時代的到來,始自80年代。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日益轉向太平洋地區(qū),正在形成太平洋文明時代來臨的初級階段的繁榮景象。湯因比曾經預言:“我所預見的和平統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軸為中心,不斷結晶擴大起來的。我預感到這個主軸不在美國、歐洲和蘇聯,而是在東亞?!盵4]湯因比堅信,由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為主組成的東亞,擁有眾多的人口。這些民族的活力、勤奮、勇氣、聰明,比起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毫不遜色。“中國人和東亞各民族合作,在被人們認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類統一的過程中,可能要發(fā)揮主導作用。”[4]294

        太平洋文明圈的確立,不同于以往地中海文明圈與大西洋文明圈的確立,因為這是一次歷史最長久的人口最多的陸地文明類型——中國,與歷史最短暫的面積最大的最為強大的海洋文明類型——美國之間的一次長久較量,這絕不是短暫的、偶然的、單一類型的較量。在后冷戰(zhàn)的世界中,正如亨廷頓所言的那樣:“人民之間最重要的區(qū)別不是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的或經濟的,而是文化的區(qū)別?!盵5]6陸地文明與海洋文明是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tài),導引了不同的國家戰(zhàn)略與文明范式。中美之間的對抗形塑、調適了太平洋文明沖突的底色。

        二、太平洋文明圈的主體分析

        70年代中期以來,美日就在設計自己的太平洋戰(zhàn)略。早在70年代中期,日本在《21世紀的戰(zhàn)略》研究報告中提出要建設一個“太平洋共同體”,力圖在亞太形成與其他經濟強國相媲美的“政治強國”。美國也不示弱,80年代初,美國籌備成立“泛太平洋共同體協會”,而后系統地提出美國的太平洋戰(zhàn)略,力圖將亞太置于它的勢力范圍之內,以實現美國的“第二次革命”。隨著2009年奧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太”與“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以來,美國的“雙洋”戰(zhàn)略的戰(zhàn)略重心開始從大西洋移向太平洋,在外交、經濟與戰(zhàn)略上“鎖定太平洋”,從而打造“美國的太平洋”。

        (一)美國文明特質:海洋文明與冷戰(zhàn)范式

        海洋文明無論是地中海文明還是大西洋文明,作為一種向外拓展的文明、一種擴張的文明,表現出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動性、機動性和靈活性。它造就了西方近現代的政治文化,在此邏輯下派生出倡導“生存競爭”“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形成了海洋文明的范式特點,侵略、擴張、掠奪是合法的,戰(zhàn)爭是必須的,世界是強者的世界。

        美國無疑承襲了海洋文明的特質。美國迅速崛起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其背后的海洋文明特質無疑是推動其崛起的內核和中堅力量。美國沿壟了海洋文明的思維范式,即以極端的“權勢至上”眼光來看待國際事務,以圖建立單極世界,推行霸權主義的一種意識與觀念。作為目前為止最大的海權國家,美國更是將“叢林法則”,海洋中的“利維坦”視作國家最高戰(zhàn)略。冷戰(zhàn)期間,它需要對手,需要陣營。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在全球失去對手,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無所適從,急于樹立新的敵人。

        海洋文明與美國的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精神息息相關。這種“個人主義,一種政治和社會哲學,高度重視個人自由,廣泛強調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來拘束的個人或自我”,個人主義的精神特質在于反對依賴,強調自我管理與中國人傳統的經驗主義、保守主義以及戀土情結不同,美國人更加強調自我獨立。這種獨立的個人主義正是其社會文明內核的體現,也形成了其對外實行單邊主義的外交方針。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臺以來的一系列政策,更是強化其孤立主義外交立場,倡導美國優(yōu)先的零和策略。

        美國曾經為了遏制俄羅斯的大國崛起,頻頻發(fā)動顏色革命。如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鵝絨革命、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烏克蘭的橙色革命、伊拉克的紫色革命、黎巴嫩的雪松革命、吉爾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等等,通過將俄羅斯周邊的或友好的同盟國家聯合起來,通過分裂與孤立,瓦解俄羅斯的國際聯盟與大國實力,從而實現合縱小抑一強的戰(zhàn)略目的。

        中國的崛起,同樣引發(fā)了美國的高度關注。美國政府對待中國的策略就是遏制與孤立政策,美國在中國周邊部署與策劃了一系列的摩擦事件,其用意在于實現“合縱抗中”。從中東之亂到南海之亂,這些亂象的背后都有一個影子,那就是美國。對待中國,美國故技重演,繼續(xù)實行“合縱”的包圍政策。美軍提出“近??刂啤睉?zhàn)略,要點是把中國海軍控制在第一島鏈之內,控制該地區(qū)的控海權和制空權,實行近海封鎖。為此目的,美國拉攏臺灣,保持傳統美臺軍事關系架構,繼續(xù)發(fā)揮臺灣在第一島鏈阻遏中國大陸軍力向外突破的作用,通過扶植臺灣以牽制中國大陸“反介入與區(qū)域封鎖”。 拉攏日本、韓國,頻繁進行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軍演,通過孤立中國,達到團結他國的目的。通過拉攏新加坡以控制馬六甲海峽,封鎖中國的海上空間。美國在朝鮮半島屢屢制造麻煩,挑起中日“釣魚島”問題、中菲“黃巖島”問題爭端,其核心是為了打破東盟“10+3”整合,徹底凍結中國的發(fā)展空間,繼續(xù)維持以美國為中心的亞太格局,形成以美國為中心,以盟國為輻射的亞太同盟體系,發(fā)揮“集群”效應。此外,“美國與盟國、盟國與盟國之間開展多邊合作,使得單線聯系的‘輪輻體系’變得縱橫交錯,交織成網”[6]。

        (二)中國文明特質:大陸文明與和諧范式

        中國文化發(fā)源于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北邊是荒涼的大漠,南邊是連綿的山川,東邊是浩瀚的大海,西邊是未開化的異域,中國文化自始至終就處于一個大的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之下,逐漸通過向心作用形成一個認知的共同體,黃土和中國的文化聯結得非常緊密,中國人由此養(yǎng)成了強烈的“戀土情結”?!皬幕鶎由峡慈?,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所以,我們的民族確是和泥土分不開的,“從土壤出過光榮的歷史,自然也會受到土的束縛”[7]。在這一大的地理環(huán)境之下所孕育的,是一種與季風氣候相匹配的古代農業(yè)經濟,由此形成的是一種“和平”與保守的土地文化。進而言之,政治隨后而至。如錢穆所言:“自唐、虞時代諸部族互推共主,進至夏商王朝的長期世襲,再進之于周代之封建制度”,經歷了這三階段,中國確立了一個國家民族和文化上單一體的基礎。這種文明,錢穆先生稱之為黃色文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文化成就了陸權至上的戰(zhàn)略。

        陸地文明是相對內斂的文化類型,以自身修養(yǎng)和農業(yè)經濟為基本特征,封疆建國,實施修養(yǎng)教化是其天然使命。我們的和諧思維更多地強調戰(zhàn)略勝算:“廟算勝也,得算多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要堅持用和平方式、談判方式解決爭端,努力維護和平穩(wěn)定。

        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中國是唯一一個將大陸文明繼承下來的國家。其文明特質為大陸文明、農耕文明,文明范式為和諧范式。沿襲傳承了幾千年的大陸文明在中國人的國民性格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中國無疑承襲了大陸文明的所有因子,崇尚“人之初,性本善”,崇尚“和為貴”,將基本戰(zhàn)略目標定位于守國土、求統一、保和平,將“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作為戰(zhàn)爭手段選擇的最高境界。中國,作為目前為止歷史最為悠久的、面積最大的、人口最多的以陸權為主的國家,最宜將“和而不同”、海洋中的“禮儀之邦”視作國家最高戰(zhàn)略。

        中國古代文明的發(fā)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盡管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卻沒有形成海洋文明,而是地地道道的大陸文明。在封建社會,中國一度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船隊和最先進的航海技術。西漢、隋、唐三朝征高麗,元朝征日本,明朝鄭和下西洋等,都屬中國古代水師的黃金期。其中尤以明朝為甚,其倉廩充實,開海貿易,通過海道與世界交往達到歷史的高潮。當時,“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相匹敵”。但是,正如黑格爾曾說過的那樣,封建社會的“中國是一個與海不發(fā)生‘積極關系’的國家”,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陸無海。中國古代以農立國、重農抑商。與海洋文明聯系密切的商品經濟受到阻礙,有農無商,有陸無海,海權意識自然受到陸權意識的壓制。其時,中國東北有大漠,東南有大海,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使中華民族自給自足、平和恬靜地生息繁衍了幾千年,不受侵擾。另外,加上明、清兩代東南沿海倭寇猖獗,鄭芝龍等海上勢力活動頻繁,因此大力推行“海禁”,閉關自守、重陸輕海傾向占據主導地位。清朝末期,在陸地與海洋都面臨挑戰(zhàn)時,塞防往往重于海防。由于海洋意識的淡漠,中國喪失了發(fā)展海洋文明的機會。

        二是有海無防。中國最原始的海權意識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萌生了,但問題是只有海權卻沒有海防。古代人之所以重視“海權”,其目的是通過“控制海洋”來控制“內陸”。一些零星的海上貿易也僅僅作為封建社會經濟的一種補充,甚或僅僅是為了便于統治者收受八方“貢品”。海上貿易可有可無的現象,使得造就海軍成了無收益的奢侈品。

        三是有防無力。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的海權意識萌醒,但仍停留于“海權”等同于“海防”,海洋文明無從構成。 “自強新政”興起后,剛剛萌發(fā)的近代海防意識得到進一步發(fā)展。而后,清廷決定由李鴻章、沈葆楨分別主持北洋與南洋防務,開始成規(guī)模地籌建近代海軍。當時中國的海軍實力列世界第9位,排在美國和日本之前。但是,由于清政府海防意識的短視與盲目,致使海洋文明未建立。

        三、中國大陸文明的海洋戰(zhàn)略

        在特殊歷史背景與傳統語境下形成的中國文明有其鮮明的大陸文明特質,但又不得不受到海洋文明的影響。費正清曾經提出文明的一種“沖擊—反應論”,中國的大陸文明在近代不斷地遭遇到海洋文明的沖擊,中華文明面臨著重構,也在不斷吸收、借鑒海洋文明。

        中國不會因為陸地文明的特有因子而絲毫放松對于海洋文明的訴求。習近平同志曾經強調指出,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擁有廣泛的海洋戰(zhàn)略利益。我們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關注中國特色的海洋戰(zhàn)略的構建。比如,第一代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國家領導人,制定的海洋戰(zhàn)略是“近岸防御”的海防戰(zhàn)略思想和反對海洋霸權的戰(zhàn)略思想。第二代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國家領導人,提出了“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處理海洋爭端的戰(zhàn)略思想。江澤民同志則提出實施海洋開發(fā)戰(zhàn)略,這既是在原有維護我國領土主權下提出來的重要原則的重申,也是放在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背景下的戰(zhàn)略選擇。胡錦濤同志提出以和平發(fā)展為基本原則,“建設和諧海洋”,實現“海洋強國”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習近平同志自十八大以來做出了很多有關海洋戰(zhàn)略的重要指示:首先確定了“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的原則;其次強調“和諧合作、聯動共贏”的思維方式,提出“一帶一路”“海陸并進”的戰(zhàn)略布局。

        為了反遏制,擺脫陸權國家重陸輕海的戰(zhàn)略缺陷,應對“合縱”政策,我們理應打出“連橫”的反制策略,實現各個擊破。首先,我們要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俄羅斯與美國在全球戰(zhàn)略上存在利益沖突,尤其是圍繞俄羅斯周邊進行的顏色革命,更是讓俄羅斯如鯁在喉。美日韓同盟、美日澳同盟、美日印同盟的建立,極大地壓縮了俄羅斯對太平洋的空間話語權,為此,普京于2011年提出歐亞聯盟戰(zhàn)略,其意深遠。歐亞聯盟與上合組織地緣交叉、成員重疊、利益交匯,因此歐亞聯盟與上合組織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前景備受外界關注。習近平主席上臺伊始,選擇俄羅斯作為首訪國家,意味深遠,無疑彰顯了中俄共同擁有的地緣政治利益和商業(yè)利益的巨大空間。

        為了防止鄰國發(fā)生時腋之變,應該從兩面牽制對手,使之無暇抗衡。為此,要加強與美國身后、周邊的國家的聯盟。古巴與美國的對立、南美洲與美國的對立、非洲與美國的對立都是我們可利用與發(fā)揮外交優(yōu)勢的空間。習近平同志上任伊始,選擇邊遠外交,除對俄羅斯進行訪問以外,選擇對坦桑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而后會見金磚國家領導人,“一帶一路”戰(zhàn)略意圖可見一斑。

        為了實現“海洋強國”戰(zhàn)略,應該完善海洋法律法規(guī)。“如盡快出臺《海洋基本法》;繼續(xù)推動《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及其配套法規(guī)的修訂;促進《南極活動管理條例》《渤海區(qū)域管理法》《大洋礦產資源開發(fā)管理法》《領海基點保護條例》的立法進程?!盵8]

        四、未來的文明選擇

        未來的世界,必將是太平洋文明的世界,人類必須正視太平洋文明圈的迥異的兩種文明范式。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人類的未來要么選擇排他的強制文明,要么選擇融合的和諧文明。

        正如費正清所言,中國文化是以大陸文明為內核的內向型文化,而美國文化則是以海洋文明為內核的外向型文化,他認為大陸文化落后、保守,漸趨衰敗,而西方文化先進、開放,日益繁榮。但是,如果每一種文明都把自己視為世界的中心,并把自己的歷史當作人類歷史主要的戲劇性場面來撰寫,那么這無異于湯因比曾嚴厲批評的“自我中心錯覺癥”,它養(yǎng)成了西方獨有的“狹隘和傲慢”,今天將其用于美國身上,同樣透徹。無論是奧巴馬所極力倡導的TPP,抑或是特朗普所極力推翻的TPP,都彰顯了美國文化先天固有的缺陷,那就是“自以為是”,單向思維。世界既不會環(huán)繞著西方旋轉,也不存在永遠受制于西方的“不變的東方”,文明的“進步”是不可避免的。

        亨廷頓曾擲地有聲地講到,現代化或“單一”文明的勝利,將導致許多世紀以來體現在世界各偉大文明中的歷史文化的多元性的終結。相反,現代化加速了那些文化,并減弱了西方的相對權力。世界正在從根本上變得更加現代化和更少西方化[5]71。全球政治是文明的政治,文明的沖突取代了超級大國的競爭。在20世紀,文明之間的關系從受一種文明對所有其他文明單方向影響支配的階段,走向所有文明之間強烈的、持續(xù)的和多言論自由的相互作用的階段。20世紀后期,西方作為一種文明步出了其發(fā)展的“戰(zhàn)國”階段,走向其“普遍國家”的階段。

        世界的統一是唯一避免人類集體自殺之路?!霸谠幽軙r代的今天,這種統一靠武力征服——過去把地球上的廣大部分統一起來的傳統方法——已經難以做到?!盵4]294美國的單邊主義、霸權主義注定是行不通的。將來統一世界的只能是擁有世界主義而非西方中心主義的國家或文明主體。“從兩千年來保持統一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國有資格成為實現統一世界的新主軸。”[4]295因為,中國文明提供了可供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平臺,它形塑了一種各類文明相融相生的局勢。

        [1] [法]布羅代爾.歷史和社會科學:長時段[A]//布羅代爾.資本主義論叢.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

        [2] [法]布羅代爾.文明史[M].常紹民,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 何芳川.關于“地中海時代—大西洋時代—太平洋時代”的提法[J].北京大學學報,1995,(3).

        [4] [英]A·J·湯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M].荀春生,朱繼征,陳國梁,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85:294,295.

        [5] [美]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6,71.

        [6] 孫茹.美國亞太同盟體系的網絡化及前景[J].國際問題研究,2012,(4):39-50.

        [7]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6-7.

        [8] 劉賜貴.提高海洋維權執(zhí)法能力 完善海洋法律法規(guī)[EB/OL].(2012-11-26)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1-26/4359603.shtml.

        〔責任編輯:徐雪野〕

        2017-01-23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正義的平等范式”(12YJA810015);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西方正義理論的嬗變與批判研究”(16ZZD02)

        文長春(1970-),男,黑龍江佳木斯人,教授,博士,從事政治學理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研究。

        D51

        A

        1000-8284(2017)02-0050-06

        時事政治研究 文長春.太平洋文明圈的文明范式之辯[J].知與行,2017,(2):50-55.

        本期主持人: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文長春。

        主持人語:美國“戰(zhàn)略東移”與中國的“和平崛起”正在形成特有的亞太“局勢”與環(huán)太平洋“事件”,有關論述已成充棟之勢。但我們的視界不能僅僅局限于單純的“局勢史”或者“事件史”,而應該將視野聚焦于“亞太文明圈”的構建上。未來的“亞太文明圈”不同于之前的古代的“地中海文明圈”、近現代的“大西洋文明圈”,它是環(huán)太平洋的海洋文明與大陸文明的碰撞,它將直接形塑未來的人類文明范式與人類共同命運的發(fā)展。本專題擷取兩篇文章分別從宏觀、微觀的角度對“亞太文明圈”的現狀及未來展開論證。其中,文長春的文章選擇從宏觀的文明視角,即布羅代爾長時段視角展開論證,探討了以美國為首的海洋文明與以中國為代表的大陸文明的各自范式特質,并且指出只有和諧的文明范式才是亞太文明的標志,才是人類共同的命運選擇。中國文明提供了可供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的平臺,它形塑了一種各類文明相融相生的局勢。朱亞嬌的文章選擇從微觀的利益沖突視角,即從亞太地區(qū)的地緣政治視角展開論證,探討了亞太地區(qū)復雜的局勢以及亞太機制的多邊性、碎片化,通過對亞洲共同體的動力機制以及亞洲共同體的價值潛能進行分析,破解構筑亞太共同體面臨的困境與矛盾,從而構建亞太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猜你喜歡
        文明
        文明禮讓
        品牌研究(2022年32期)2022-11-16 01:57:18
        文明禮讓
        品牌研究(2022年31期)2022-11-08 07:22:42
        禮讓文明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4
        文明的搖籃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多元文明,照鑒共同未來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0
        讓文明之花持續(xù)綻放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12
        醉文明
        青年歌聲(2020年7期)2020-07-29 07:44:08
        漫說文明
        文明和諧號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青青青免费在线视频亚洲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app|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国产亚洲中文字幕一区|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欧美人与动牲交片免费播放| 小池里奈第一部av在线观看| aa片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五十路熟妇亲子交尾| 国产免费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蜜桃亚洲av高清|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依依成人综合在线网址| 黑丝美女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午夜成人鲁丝片午夜精品| 无遮挡十八禁在线视频国产制服网站 |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欧美成人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 东北女人啪啪对白|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夜伦鲁鲁|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成年奭片免费观看视频天天看| 国产诱惑人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无夜激无码av毛片| 97无码人妻Va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亚洲无码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 性夜影院爽黄a爽在线看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