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俠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過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實踐,而忽略了語文知識當中蘊藏的豐富的人文資源,導致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功利化,注重實用性,缺乏人文價值和情感內涵,有基于此,筆者認為,教師要從情感的角度加強課堂,情緒和情感的引導滲透,撥動學生內心的情感之弦,由此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中蘊藏的人文之美。現(xiàn)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體會。
一、立足課堂導語,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動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的情境當中,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情感的基調,讓學生的個人體驗和感受個課文的內容密切結合起來,融合在其中,從而挖掘出學生內在心靈當中的一些感受,達到既能夠學到文章的真諦,誰又能夠明白文章的到,從而達到對自己有所幫助內化于心的效果。
為此在教學的時候,筆者會在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生情感的調度,學生很快融入課堂。比如在教學《船長》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對于課文當中的事件背景并沒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情感上面也無法獲得直觀的感受和體驗,為此我給學生準備了一部豪華的電影《泰坦尼克號》,根據(jù)其中的情節(jié)和畫面,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體驗,也聚焦在影片的人物形象當中。與此同時,我?guī)ьI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回顧和朗讀,故事的發(fā)生讓學生充滿了期待:在某一個深夜,一艘輪船突然發(fā)生了滅頂之災。在這緊要的關頭,有一個英雄挺身而出,他能否救出船上的旅客呢?通過這樣的課堂引導,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急切的想要知道這個英雄到底是如何拯救船上的人們,力挽狂瀾。學生變得緊張而充滿樂趣,很快被帶進了課文的情節(jié)里。于是我追問學生,你認為想要拯救一船人的性命到底應該如何做?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學生立刻展開討論,最終得到結論,有學生提出:想要拯救一船人的性命是非常困難的,首先必須要人比較冷靜,會安排處理,當機立斷。那么這個船長到底是如何做的呢?這種急切的懸念給了學生一個情感體驗的機會,找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以上環(huán)節(jié),教師從課堂導入語入手,抓住學生的內在好奇心和需求,很快將學生引入課文教材的內容當中,調動起閱讀的動機和熱情,從而提升了課堂人文性。
二、加強正面鼓勵,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
對學生而言,在課堂中往往不能自主地表現(xiàn)自由的自己,包括一些內心的想法,也不敢真實地表達出來,因此教師要加強鼓勵和正面的激發(fā),引導學生,獲得超常的能力發(fā)揮,推動學生自主閱讀和情感體驗。
比如,在課堂中,我經(jīng)常會使用正面的語言,教給學生要進入文本情境當中,進行適時的反饋,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在教學古詩《草》這篇課文的時候,原本這篇文章非常簡單,但教師不能從自己的主觀想法出發(fā),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自主體驗來展開教學,為此我鼓勵學生:你從這首古詩當中明白了什么?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學生認為,這首古詩主要是描寫草。但是對其中的“離離原上草”這句話不太懂,我繼續(xù)追問,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學生說什么叫一歲一枯榮?還有學生問,什么叫春風吹又生?面對學生提出的那些問題,筆者簡直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經(jīng)過仔細分析之后就發(fā)現(xiàn),不能輕易打擊學生提問的信心,而是要給予正面的鼓勵和表揚,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樂于提問,并將自己不懂的問題說出來,重新進行教學相長。最關鍵的一點是,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充分的接納學生的缺點和問題,善于從正面積極的角度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并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鼓勵。于是,筆者這樣回答:沒有關系,不懂的我們來一起討論和學習,我可以幫你。通過這樣的話語,學生的畏難心理也被打消了,不再害怕提問,從情感的角度也有了接納,對課堂閱讀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提升。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我的引導,學生逐漸打消了自己的畏難情緒,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所知提出問題,并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梳理文章思路,最終實現(xiàn)有效的吸收知識,內化于心,大大提升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三、立足語境營造,提升人文內涵
對小學生來說,如何迅速地進入文本,體會文本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內涵,這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緊緊抓住文本,立足文本當中的語境營造,給學生一個集體的場域,帶領學生進入其中,增強情感體驗,從而提升人文內涵。
比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時,很多學生只知道看熱鬧,但要深刻理解人物精神,并由此體會到人物性格當中蘊藏著的人文精神,卻是非常困難的。為此我進行了這樣的引導下,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寫來進行分析:想一下洪教頭林沖兩個人初見面的時候,對雙方是怎么表現(xiàn)的?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找到文中的細節(jié),發(fā)現(xiàn)洪教頭對林沖非常的無禮,時時處處都想要挑釁,林沖則是處處忍讓,絕不愿意出頭。這兩個人之間的巨大反差讓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和體驗,由此學生能夠根據(jù)課文來分析這兩個人物形象,并且明白了要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表情,通過這些描寫,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了林沖這個人物身上具有的忍讓,還有洪教頭這個人物身上具有的蠻橫無理,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對課文蘊含的“英雄好漢”這一概念有了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以上環(huán)節(jié),學生從課文語境當中搜尋線索,找到自己內心感受深刻的地方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其中的精髓部分,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是課文的精髓和核心,作為語文教師,一方面要緊緊抓住語文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還要緊扣人文,齊頭并進,要實現(xiàn)情感和知識的完整統(tǒng)一,就要讓學生從文本中感受到深厚的情感要素。筆者相信,只要教師能夠立足文本,觸發(fā)學生對課文的深刻情感,就一定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豐富的人文意蘊,從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收獲真切的個人感受,內化于心,發(fā)展和培養(yǎng)語文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