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賓劉文曉呂曉星
(1甘肅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2包頭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60;3鄭州鐵路局新鄉(xiāng)橋工段,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青藏高原沙害特征及與新疆沙害差異研究
張亞賓1劉文曉2呂曉星3
(1甘肅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2包頭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60;3鄭州鐵路局新鄉(xiāng)橋工段,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通過研究青藏高原風沙災害,同時結(jié)合新疆地區(qū)風沙災害,對兩地沙害問題的差異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青藏高原風季主要集中冬春兩季、大風頻發(fā)區(qū)域主要集中在高原中部。青藏高原與新疆地區(qū)風沙災害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氣候差異、沙粒粒徑差異、起沙風速差異和攜沙量垂直分布差異;新疆地區(qū)風沙流大顆粒的含量、起沙風速、大風攜沙高度均大于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新疆;風沙災害;差異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地理單元,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其脆弱。近數(shù)十年來,由于氣候變暖導致冰川退縮,多年凍土退化,湖塘面積縮小,沼澤濕地退化,地表風蝕加重,加之人類不合理的活動破壞環(huán)境,致使青藏高原沙漠化現(xiàn)象加劇。
新疆為“三山夾兩盆”的地貌形態(tài),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與昆侖山兩大山脈之間,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流動性沙漠。準噶爾盆地位于天山與阿爾泰兩大山脈之間,盆地中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國第二大沙漠,此外還存在大量沙漠、戈壁、鹽漬土、高山寒漠等不可利用土地,風沙災害較為嚴重。
上世紀50年代起,國家組織了數(shù)次規(guī)模較大的科學考察[1],考察中了解了青藏高原的風沙地貌及沙害問題。李炳元[2]研究了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沙漠化。靳鶴齡等[3]研究了三江流域的沙漠化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理理念。韓致文等[4]研究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風沙運動,認為風沙流輸沙量隨高度增加呈指數(shù)形式遞減。趙峰等[5]對準噶爾盆地不同地表層結(jié)構的變化及其分布進行了探討。本文主要研究青藏高原風沙災害,同時結(jié)合新疆地區(qū)風沙災害,對兩地沙害問題的差異進行探討,為兩地沙害治理提供支持。
2.1 地質(zhì)地貌特征
青藏高原是由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而成,地質(zhì)構造復雜。大型構造帶有6個,此外還有數(shù)量眾多的活動斷層。這些復雜的地質(zhì)構造導致青藏高原巖層破碎,加速風化作用,給風沙災害提供基礎。
2.2 風沙災害特征
2.2.1 氣候條件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達4500m,其氣候、土壤、植被等與同緯度低海拔地區(qū)完全不同。青藏高原屬于高寒氣候類型,其基本特征是: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空氣非常干燥,僅為同緯度平原的三分之一,氣溫低且晝夜溫差大,年溫差較小但日溫差較大,氣溫氣壓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2.2.2 風沙災害時間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風季較為集中,基本是從11月至翌年5月。由于壓差影響,冬末春初風力最強,瞬時極值風速可超過30m/s。每年10月份開始風速逐漸增加,翌年2月開始又逐漸降低;一天當中早晨風速最小,午后起風并逐漸增大,到晚上逐漸停止。這種大風干燥的氣候為風沙災害提供有利條件,故冬春兩季沙害較為嚴重。
2.2.3 風沙災害空間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大風頻發(fā)區(qū)域主要集中在高原中部,以沱沱河為中心的中部地區(qū)年平均大風日數(shù)大于100天,高原年平均大風日數(shù)一般都在60天以上,冬春兩季的大風日數(shù)占全年日數(shù)的75%以上。
2.3 青藏高原風沙災害形成機理
2.3.1 自然因素
青藏高原凍融循環(huán)頻繁,巖塊風化破碎強烈,為沙害提供物質(zhì)基礎;青藏高原冬春兩季氣候干燥、風力強盛,為沙害提供氣候條件;凍土退化導致地層含水率降低,加速植被及草場退化;青藏高原生態(tài)脆弱,植被覆蓋率低,大量地表裸露,加劇風蝕作用[6]。
2.3.2 人為因素
青藏高原過度放牧、濫采黃金、濫挖濫伐等活動對原本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嚴重,再加之大量工程建設對環(huán)境的擾動,加劇了高原沙漠化。在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qū),人為因素已成為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新疆地區(qū)風蝕地貌較為發(fā)育,風蝕產(chǎn)生的顆粒物被強風帶走,遇到阻擋物或風力減弱后沉積形成積沙。隨風攜帶的顆粒物途徑低矮山丘時,會沉積于山丘前后,厚度能達幾米甚至幾十米,形成堆狀積沙;在地勢低洼處或緩坡背風側(cè),則形成片狀積沙。這些積沙則會成為風沙災害的沙源地。
4.1 氣候差異
新疆位于歐亞大陸內(nèi)部,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與半干旱氣候,加之遠離海洋,四周又有高山環(huán)繞,其基本氣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溫差較大,干燥少雨,風多且強。東西走向的天山阻擋來自北方的冷空氣,使南疆較溫暖,干旱少雨,多沙塵天氣;北疆寒冷,多大風。
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寒冷,降水量小,空氣稀薄干燥,冬季盛行西風,太陽輻射強烈。惡劣的自然條件對青藏高原的風沙災害起到促進作用。
4.2 沙粒粒徑差異
通過對新疆百里風區(qū)和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區(qū)大風所攜沙粒粒徑分析后發(fā)現(xiàn),在新疆百里風區(qū),粒度主要出現(xiàn)在<0.075mm和0.075~0.25mm粒組;在北麓河地區(qū),雖然粒度主要出現(xiàn)在<0.075mm和0.075~0.25mm粒組,但隨著攜沙高度的增加,粒度<0.075mm的比例增加,即新疆地區(qū)風沙流所攜大顆粒含量要明顯高于青藏高原,故其產(chǎn)生的沖擊荷載和破壞力更大。
4.3 起沙風速差異
起沙風速是沙粒從靜止狀態(tài)進入運動狀態(tài)的臨界風速值,是研究風沙運動及沙害防治的關鍵參數(shù)。不同地區(qū)的沙粒具有不同的起沙風速,沙粒越大,起沙風速越大。一般流動沙丘的起沙風速約為5m/s,半固定沙地的起沙風速約為7~10m/s,砂礫戈壁的起沙風速約11~20m/s,同時輸沙量與風速成正比。
在低氣壓作用下,青藏高原起動沙粒所需的能量相對較低,即起沙風速相對較小,以北麓河地區(qū)為例,該地區(qū)的起沙風速約為7m/s,接近于普通沙漠地區(qū)的起沙風速。新疆戈壁地區(qū)地表粗糙度遠高于普通沙漠地區(qū),所以戈壁地區(qū)的起沙風速要遠大于青藏高原,現(xiàn)場測得的新疆百里風區(qū)的起沙風速約為20m/s。
4.4 攜沙量垂直分布差異
風沙流是風力搬運沙物質(zhì)的基本形式,通過分析風沙流,能夠判斷風沙災害的發(fā)展特征。攜沙量和攜帶高度是風沙流的重要參數(shù),由于青藏高原和新疆的地表粗糙度、空氣密度和沙粒粒徑等存在差異,致使兩個地區(qū)大風攜沙高度存在顯著差異,以北麓河地區(qū)為例,大風攜沙高度在0.5m以下的攜沙量占到總攜沙量的90%以上;而在新疆百里風區(qū),大風攜沙高度在2m以下的攜沙量達到總攜沙量的90%以上,即新疆地區(qū)的攜沙高度要明顯高于青藏高原,所以兩地的風沙防護高度也應不同,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區(qū)沙障設置高度以1m為宜,新疆百里風區(qū)沙障設置高度則以2.5m為宜。
1)青藏高原風季主要集中冬春季節(jié)、大風頻發(fā)區(qū)域主要集中在高原中部。
2)新疆地區(qū)風沙流大顆粒含量要明顯高于青藏高原,故其產(chǎn)生的沖擊荷載和破壞力更大。
3)在低氣壓作用下,青藏高原起沙風速相對較小,新疆戈壁地區(qū)起沙風速要遠大于青藏高原起沙風速。
4)沙障高度設置要考慮攜沙量垂直分布情況,新疆地區(qū)的大風攜沙高度要明顯高于青藏高原地區(qū),故在新疆地區(qū)設置的沙障要高于青藏高原地區(qū)。
[1]孫鴻烈,李文華,等.青藏高原科學考察[J].自然資源,1986(3):22-30.
[2]李炳元.青??煽晌骼锏貐^(qū)自然環(huán)境[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3]靳鶴齡,李新榮,龔家棟.藏東“三江”流域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對策[J].中國沙漠,2003,23(1):28-32.
[4]韓致文,董治寶,王濤,陳廣庭,顏長珍,姚正毅.塔克拉瑪干沙漠風沙運動若干特征觀測研究[J].中國科學,2003,33(3):255-263.
[5]趙峰,陳志剛,鄭鴻明等.準噶爾盆地地表層結(jié)構基本類型及特征[J].新疆地質(zhì),2004,22(2) :191-195.
[6]黃以職,郭東信,趙秀峰.青藏高原凍土區(qū)沙漠化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J].冰川凍土,1993,15(1):52-56.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hazards in Qinghai - Tibet Plateau and its difference with Xinjia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sand hazard in Qinghai-Tibet Plateau,while considering the sand hazard in Xinjiang region,studying the difference of sand damage between the two reg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nd season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winter and spring,the windy reg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plateau.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Xinjiang area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difference of climate difference,sand grain size,wind speed 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 load;The large particle content,sand speed and sand height of wind-blown sand flow in Xinjiang are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Qinghai-Tibet Plateau;Xinjiang;sand hazard;difference
U216.413
B
1003-8965(2017)03-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