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曉
(河北衡水科技工程學校,河北衡水053000)
?
冀中南地區(qū)葡萄主要病害的識別及防治
劉書曉
(河北衡水科技工程學校,河北衡水053000)
通過多年的觀測調查,在冀中南地區(qū),葡萄在生長期常見的病害有6種,即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和黑痘病,歸納總結了6種常見葡萄病害的癥狀特點及防治措施。
葡萄;病害癥狀; 防治方法
葡萄是世界上栽培最普遍的果樹之一,是人們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果品,其營養(yǎng)豐富,酸甜適口,風味甚佳,特別是醫(yī)療價值高,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且葡萄不擇土壤,栽培范圍廣泛,但很多人對其病害的防治無法,損失嚴重,其主要病害的識別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1 霜霉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新梢和幼果。葉片發(fā)病初期出現(xiàn)油漬狀小斑點,病斑逐漸擴大形成不規(guī)則形的黃褐色多角形斑,濕度合適時葉背面產生白色霜霉狀物;新梢受害處生出水漬狀褐色斑,嚴重時新梢扭曲;幼果受害后產生水漬狀淡褐色斑,濕度大時幼果和果穗可產生灰白色霉層。只要氣候適合,該病就可大面積發(fā)生,以秋季發(fā)病較重,果實著色后受害較輕。
1.2 白粉病
果實、葉片和新枝蔓等綠色部分均可受害,葉片受害,在葉表面產生一層灰白色粉狀物,逐漸蔓延到整個葉片,嚴重時病葉卷縮枯萎;新梢感病后初呈現(xiàn)灰白色小班,后擴展蔓延使全蔓發(fā)病,病蔓有灰白色變成暗灰色,最后呈黑色;幼果期被害先在果粒表面產生一層灰白色粉狀霉,擦去白粉果面呈褐色花紋,嚴重時果粒常枯萎脫落,果粒較大時被害果粒易開裂。
1.3 灰霉病
主要危害果實,同時也危害葉片、新梢。新梢感病后出現(xiàn)灰褐色至紅褐色病斑;葉片感病后,病斑常在葉脈邊緣發(fā)生,形成紅褐色不規(guī)則壞死病斑,后期葉片發(fā)病為淡褐色不規(guī)則病斑;果穗發(fā)病初期呈淡褐色,表面密生黑灰色霉層;果實發(fā)病,一般在轉色期開始,初期形成3mm左右的圓形凹陷病斑,很快擴散到全果,造成果皮開裂,果實腐爛,病果表面長滿灰色霉層,并很快蔓延全穗,造成爛穗。
1.4 炭疽病
此病主要危害果粒,在葡萄著色期或近成熟期發(fā)生,染病的果粒初期產生赤褐色水漬狀斑點,后變成圓形病斑,顏色逐漸變深并凹陷,具有同心輪紋且隨著病斑的擴大,輪紋層也逐漸增生,并生出排列整齊的小黑點。這些黑點就是分生孢子盤,在潮濕天氣時分生孢子盤會生出粉紅色膠狀分生孢子團,是該病的特征。病斑可慢慢干縮成僵果,有時整穗干縮成整穗僵果。
1.5 白腐病
此病主要危害葡萄的果實、穗軸和葉片,以果實受害最重。葉片發(fā)病多從葉尖、葉緣開始,逐漸向中間擴展,葉片受害部位呈水漬狀不規(guī)則形病斑,呈現(xiàn)大型稍圓的淺褐色病斑,隨病斑的擴大葉片逐漸破裂。病害首先在下部果梗上發(fā)生,開始為淺褐色水漬狀的不規(guī)則病斑,逐漸向果粒蔓延,果粒上密布著灰白色小粒點,最后整個果粒變?yōu)榛液稚8癄€,果實易脫落,果梗和穗軸干枯而死。以后病果逐漸失水僵縮,僵縮的果粒不易脫落。
1.6 黑痘病
該病危害幼果、新梢、葉片及卷須等綠色幼嫩組織。葉片受害初呈針頭大小的褐色或黑色小點,后期病斑中心組織枯死并脫落,形成空洞,病斑大小較均勻;新梢、葉柄、卷須感病,初呈褐色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小斑點,后擴大為橢圓形,灰黑色,邊緣深褐色,中部顯著凹陷并開裂;幼果感病初生圓形褐色小斑點,以后病斑中央變成灰白色,稍凹陷,邊緣紫褐色,似“鳥眼”狀,后期病斑硬化或龜裂,病果小而畸形,味酸,失去食用價值。
2.1 農業(yè)防治
2.1.1 因地制宜,選擇園藝形狀好的抗病品種。
2.1.2 徹底清潔田園,消滅病菌。結合夏季修剪發(fā)現(xiàn)病蕾、病穗、病粒及時摘除。冬季修剪后要徹底清除架面、田地上病殘枝,并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消滅越冬菌源。
2.1.3 合理施肥。深耕改土,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勿偏施氮肥,以防止植株徒長。
2.1.4 合理密植、科學整枝。及時整枝、綁蔓、摘心、除副梢和疏葉,使架面通風透光,以減少發(fā)病。
2.1.5 提高結果部位。一些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來自落在土壤中的病殘體,如白腐病、霜霉病等,這些病菌靠雨水反濺和氣流傳播,侵染當年生枝葉和果穗,架面距地面遠,可減少傳播、侵染機會[1]。
2.1.6 果實套袋。在發(fā)病嚴重的地區(qū)和果園,可進行果實套袋,避免和減少果實感染病菌。
2.1.7 鋪設反光膜。春天澆透水后,可于葡萄植株的兩側鋪設地膜,一方面隔離土壤中的病菌,使其不能隨雨水反濺,減少侵染機會。同時又起到保水、保肥、保溫和防治土壤板結、有利于根系生長和滅草的作用。
2.2 化學防治
2.2.1 霜霉病。防治關鍵是該病發(fā)生初期的控制,常把散生在田間貼近地面生長的小葡萄苗作為霜霉病將要發(fā)生的指示植物,往往它們最先發(fā)病[2],可用40%乙磷鋁3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液、25%甲霜靈700倍液、52%疫霉清400~600倍液。防治霜霉病時,每次噴藥要使用2種藥劑進行防治,即治療劑與預防劑要混合使用。
2.2.2 白粉病。葡萄開花前、落花后、套袋前是白粉病防治的關鍵時期,在臨近發(fā)芽前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徹底消滅越冬菌源。以后發(fā)病可噴施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50%粉銹托布津500倍液、25%粉銹寧500倍液,發(fā)病后一般每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交替用藥,即可控制。
2.2.3 灰霉病。灰霉病防治的關鍵時期在開花前、花后和果實開始成熟時,花前和花后各噴1次1∶0.5∶200倍波爾多液,常用殺菌劑有5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40%施佳樂懸浮劑1500倍液、78%科博500~600倍液。
2.2.4 炭疽病。在萌芽前噴1次0.3%五氯酚那或100倍退菌特作為鏟除劑,在5月下旬~6月上旬出現(xiàn)分生孢子時。每隔10~15天噴藥1次,80%炭疽福美800倍液、1000倍的退菌特、半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50%的百菌清700倍液交替使用。
2.2.5 白腐病。白腐病的防治關鍵時期是在落花后一段時間內,早春葡萄萌芽前噴1次3波美度石硫合劑,在展葉后噴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8%科博可濕性粉劑400倍液。
2.2.6 黑痘病。開花前和落花后是1年中黑痘病防治最為關鍵的時期,銅制劑是防治該病的最為重要的藥劑。常用藥劑有1∶0.7∶240倍波爾多液、200倍銅高尚、80%噴可500倍液、30%綠得保膠懸劑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倍液,可與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白腐病防治同時進行,使用廣譜型治療劑與廣譜型保護劑交替使用。
使用農藥防治葡萄病害時應注意以下3點: 必須將農藥均勻地噴灑在植株表面,既不漏噴也不重噴,才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噴藥最好選擇晴天的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后;為提高藥效可在藥液中加入“6501”1500倍液或0.03%皮膠等黏著劑。
[1]劉書曉.葡萄灰霉病的癥狀識別與綜合防治[J].西北園藝,2004(6):37.
[2]宋新哲.葡萄優(yōu)質豐產栽培掌中寶[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2.
S436.631.1
B
劉書曉(1971-),男,高級講師,從事園林專業(yè)的教學及科研工作,E-mail:hengshui2006@163.com。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