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麒 吳思捷 張瑩輝 康 凱 印春生 姚文生 陳小云
(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北京 100081)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檢測研究進展
薛 麒 吳思捷 張瑩輝 康 凱 印春生 姚文生 陳小云*
(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北京 100081)
牛病毒性腹瀉病給養(yǎng)牛業(yè)造成了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檢測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對于養(yǎng)牛業(yè)的發(fā)展非常重要。本文綜述了近年來檢測牛病毒性病毒的檢測方法,并歸納這些方法的優(yōu)缺點。建議檢測人員結合該病診斷檢測的實際需要,合理使用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各種檢測方法。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 檢測 進展
牛病毒性腹瀉又稱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引起的牛發(fā)生黏膜發(fā)炎、糜爛、壞死和腹瀉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又名黏膜病病毒(Mucosal Disease virus,MDV)屬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屬,與豬瘟病毒在基因結構和抗原特性存在高度同源。牛病毒性腹瀉給養(yǎng)牛業(y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同時該病病毒也能感染豬、山羊等其他動物,給該病的預防診斷造成很多困難。
病毒分離鑒定是一種常見檢測BVDV的方法,多種牛源細胞如牛腎、脾、睪丸和氣管等細胞均可用于該病毒的分離。其中牛腎細胞(MDBK)是用于分離BVDV最常用的細胞之一。病毒分離依據(jù)BVDV引起的典型細胞病變來判斷,根據(jù)病毒對細胞的致病性將BVDV分為致細胞病變型(CP型)和非致細胞病變型(NCP型)。通常將病料接種于牛腎細胞(MDBK)等細胞培養(yǎng)物中,盲傳幾代后觀察細胞的病變情況。但這種分離培養(yǎng)方法只適用于致細胞病變型的BVDV的分離鑒定,對于非細胞致病變型的無法通過細胞病變情況來判斷,需要通過其他診斷方法進一步檢測。包振中等在新疆北疆地區(qū)采集到BVDV疑似病例的糞便,通過細胞分離培養(yǎng),接種于密度約為80%的單層MDBK細胞出現(xiàn)了細胞病變,盲傳5代至出現(xiàn)BVDV典型的細胞病變。侯佩莉等也從BVDV疑似病牛的糞便中分離得到一株病毒能使MDBK細胞才產(chǎn)生細胞病變,經(jīng)過進一步鑒定證實,確定該病毒為BVDV。鄧宇等將處理后的BVDV陽性仔豬組織樣品接種于MDBK細胞,分離得到一株豬源BVDV,命名為SD0803株,該株在MDBK細胞上盲傳至13代,沒有出現(xiàn)細胞病變。但在直接免疫熒光試驗中呈陽性,PCR檢測證實為BVDV,故該毒株為非細胞致病變型。
電鏡技術是病毒學研究和病毒診斷的技術之一,電鏡技術對病毒粒子的數(shù)量要求比較高,最低數(shù)量要達到107個/ml。包振中等對分離得到的BVDV通過免疫電鏡觀察到大量呈球形的BVDV粒子,大小為20~40nm。趙月蘭等也在奶牛場BVDV疑似病例中采集病料,分離培養(yǎng)后,用電鏡觀察到圓形、直徑為40~60nm,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突起的病毒粒子,與BVDV顆?;疽恢隆?/p>
中和試驗是牛病毒性腹瀉病流行病學特異性抗體的檢查方法之一。對疑似病牛間隔2~4周分兩次采血,血清倍比稀釋后進行中和試驗,檢查血清中和抗體效價,滴度升高4倍以上即判定為陽性。這種方法不僅能定性檢測還能定量,其檢出率較瓊脂擴散試驗高,重復率好,適用于實驗室檢測。此外,也可使用細胞水平上的中和試驗,即用已知的BVDV與被檢血清作用后接種細胞,觀察細胞病變情況。這種方法適用于BVDV流行病學調(diào)查。
免疫瓊脂擴散試驗通常采用未經(jīng)處理的發(fā)炎或糜爛組織周圍的黏膜,直接與BVDV陽性血清發(fā)生反應,也可取待檢血清與標準陽性抗原進行抗體檢測。該方法簡單易行,在國內(nèi)基層獸醫(yī)應用廣泛,但其不具備株特異性,準確率不高,易造成漏檢。
免疫過氧化物酶(IP)技術可應用于檢測BVDV抗原的總體分布、檢測和血清抗體的檢測,是可靠的牛病毒性腹瀉病診斷方法之一。Katz等建立了一種用于監(jiān)測細胞培養(yǎng)物BVDV感染的間接免疫過氧化酶染技術。感染的單層細胞被濃染,而沒有感染的單層細胞無色,顯微鏡和肉眼都可以觀察。該技術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免疫熒光技術是運用抗原與抗體結合的原理和特殊的標記技術,對特異性抗原或抗體進行定位、定性或定量檢測的一門技術。通常使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感染細胞培養(yǎng)物中的病毒粒子,熒光顆粒出現(xiàn)于胞漿中,并可用未標記抗體進行熒光抑制試驗做進一步鑒定。此外,也可使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血清中的抗體。該技術方法具有敏感性高、速度快、特異性強等優(yōu)點,適合檢查NCP型的BVDV細胞培養(yǎng)物,但由于存在非特異性染色的情況,會導致結果判定發(fā)生偏差,同時因為技術操作較為復雜和對儀器設備的要求較高,因此不適用于基層獸醫(yī)的實際檢測。
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是用物理方法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吸附在固相載體表面,用酶標記抗原或抗體,使抗原抗體在固相載體發(fā)生反應,通過免疫酶測定來判斷結果。ELISA是檢測BVDV以及體內(nèi)抗體水平的一種良好技術。范晴等用兔抗BVDV多抗作為包被抗體,BVDVNS3單克隆抗體作為捕獲抗體,建立了檢測BVDV抗原的捕獲ELISA方法。特異性和敏感性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對牛輪狀病毒、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牛分支桿菌無特異性交叉反應,其最低可檢測7.9×105個TCID50的病毒量,與RT-PCR方法的相比較,符合率為100%。所建立的BVDV抗原捕獲ELISA方法快速、特異、敏感,可用于BVDV抗原的檢測。張寧等采用辛酸-硫酸銨法提取兔抗BVDV高免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在混合硝酸纖維素膜上進行間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建立了檢測BVDV抗原的斑點酶聯(lián)免疫吸附檢測法。應用建立的檢測方法對78份腹瀉奶牛血樣進行了檢測,陽性檢出率為58.97%;經(jīng)卡方(χ2)檢驗分析,建立的間接Dot-ELISA與瓊脂擴散試驗(AGP)法相比較,陽性檢出率差異顯著。證實該方法敏感性高、簡便快速,適合于基層獸醫(yī)的檢測診斷。李文文等]將2種BVDV:CP型(BVDVOregonC24株)和NCP型(BVDVYak株),滅活、濃縮作為抗原,分別免疫家兔制備高免血清,同時使用BVDV全病毒蛋白作為包被原,建立了檢測BVDV的間接ELISA檢測方法。通過間接ELISA檢測方法比較了兩種細胞致病型的免疫原性。柴順秀等用BVDV重組E2蛋白為包被抗原,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葡萄球菌A蛋白(PPA)為二抗,建立了檢測BVDV血清抗體的E2-PPA-ELISA方法。通過重復性試驗、特異性試驗和敏感性試驗證明,與用BVDV全病毒為抗原的IDEXXELISA試劑盒相比,建立的E2-PPA-ELISA抗體檢測方法具有較好的重復性、敏感性和特異性。對285份不同地區(qū)采集的血清樣本進行檢測,陽性檢出率為33.4%,與IDEXXELISA試劑盒的檢出率無明顯差異。表明該方法為BVDV的快速診斷和流行病學調(diào)查提供一種快速、簡便的血清學診斷方法,適合規(guī)?;B(yǎng)牛場BVDV的抗體監(jiān)測以及流行病學調(diào)查。
核酸雜交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包括DNA印記雜交和RNA印跡雜交。其原理是把DNA或RNA轉(zhuǎn)移固定在硝酸纖維素膜上,與其互補的單鏈DNA或RNA探針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物質(zhì)標記。與血清學等傳統(tǒng)的檢測方法相比,核酸雜交技術應用廣泛,敏感性高,特異性強。早期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探針,其具有放射性危害、不穩(wěn)定等缺點。后來發(fā)明的生物素標記的DNA探針雖然不具有放射性危害,但其特異性和敏感性有時均不如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探針?,F(xiàn)在較多使用地高辛標記核酸探針,其敏感性不僅與同位素標記探針相當,特異性又明顯高與生物素標記探針。王偉利等建立了地高辛標記核酸探針檢測BVDV的診斷方法。根據(jù)BVDV基因序列的結構特點,在編碼非結構蛋白p125高度保守基因區(qū)內(nèi),設計合成一對特異性引物,以PCR技術從BVDV基因重組質(zhì)粒中擴增出了BVDV特異的、保守的400bp核苷酸片段,經(jīng)純化后,地高辛標記,制備BVDV的特異性核酸探針。通過檢測BVDV細胞培養(yǎng)物、相關病毒及核酸載體和BVDV細胞培養(yǎng)物的總RNA、反轉(zhuǎn)錄產(chǎn)物及RT-PCR產(chǎn)物,結果證明,該探針特異性強、敏感性高,適于病毒反轉(zhuǎn)錄產(chǎn)物的檢測。
根據(jù)已知的BVDV的基因序列設計合成一對或數(shù)對引物,用RT-PCR方法可以高度靈敏、特異快速地檢測待檢物中的BVDV。該方法可以有效檢測出BVDV,同時也能區(qū)分細胞病變型,也能與其他同屬病毒區(qū)別。王偉利等實時定量熒光參考BVDV5’端非結構蛋白基因序列,設計合成1對特異性引物,建立檢測BVDV244bp片段的RT-PCR一步法。該方法對BVDVNADL、Oregon C24V和長春184毒株各標準毒株檢測,結果均為陽性。對標準毒株的細胞毒進行檢測,其敏感度達0.1TCID50;而對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豬瘟病毒、牛輪狀病毒和牛冠狀病毒的細胞培養(yǎng)物進行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檢測460份不同樣品,與病毒分離試驗比較,符合率100%,證明該方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李晶梅等Gen Bank上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和豬瘟病毒兩種病毒標準株的基因組序列,選取各自的保守基因區(qū)域設計可以進行鑒別檢測的特異性引物,經(jīng)過對PCR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建立了可以對2種病毒同時檢測的雙重RT-PCR方法。該方法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日本腦炎病毒、豬偽狂犬病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圓環(huán)病毒2型的擴增結果均為陰性;該檢測方法的敏感性為5ng病毒基因組RNA。所建立的這種雙重RTPCR檢測方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可以用于兩種疾病的檢測,也為兩種病毒的交叉污染的檢測提供一種方便、快捷的方法。王克棟等根據(jù)Gen Bank已發(fā)表的BVDV基因1型和2型毒株的5’端非編碼區(qū)(5’-UTR)保守序列的差異,設計2對特異性引物,并以牛GAPDH基因為內(nèi)標,設計1對特異性引物,建立BVDV分型與內(nèi)標三重RT-PCR檢測方法。3對引物可分別擴增出的片段大小為127、94、152bp,與預期大小相符。經(jīng)反應條件優(yōu)化,該方法的靈敏度為100TCID50,與不加內(nèi)標檢測靈敏度相當。經(jīng)臨床樣品檢測驗證,該方法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和重復性,可用來對BVDV分型進行快速準確的檢測。
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是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用熒光信號積累實時監(jiān)測整個PCR進程,通過標準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郭銳等以BVDV的保守基因序列,設計、優(yōu)化出一對特異性引物和一條Taq Man熒光探針,簡歷了一種快速定量檢測BVDV的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該方法檢測靈敏度比RT-PCR高100倍,同時避免了普通PCR電泳檢測帶來的污染。張淑琴等在BVDV5’端非編碼區(qū)(5’-UTR)設計并合成了1對引物,建立了可以定量檢測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核酸的SYBRGreenⅠ熒光定量PCR方法。該方法建立的標準曲線相關系數(shù)R2為0.999,擴增效率為95.9%,熔解曲線為單一峰值,可檢測到初始模板中4.1×101copies/μL的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核酸,是常規(guī)RTPCR方法敏感性的100倍。陳其兵等同樣也根據(jù)BVDV基因序列設計合成引物和Taq Man熒光探針,建立了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通過對20份胎牛血樣和豬瘟細胞苗半成品的檢測,該方法具有快速、特異、靈敏和重復性好等特點。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跟常規(guī)RT-PCR 方法相比,其特異性更強,能有效解決PCR污染問題,其自動化程度也比較高,但該方法對儀器要求高,有時存在假陽性的情況。
隨著各種檢測技術的發(fā)展,BVDV的檢測在不斷完善和進步。如免疫膠體金的應用促進了病毒檢測技術的發(fā)展,在BVDV的檢測研究中也在不斷進步。BVDV的檢測對養(yǎng)牛業(yè)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各種檢測技術各有優(yōu)劣,需要結合實際加以運用,正確地檢測牛群中BVDV的情況,減少牛病毒性腹瀉病帶來的損失。
[1]吳清民.獸醫(yī)傳染病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2002:133.
[2]童欽,霍志云,胡桂學,等.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2,28(14):79-83.
[3]張寧,秦建華,趙博偉,等.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診斷方法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8,29(2):93-97.
[4]包振中,雷程紅,蔡元慶,等.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病毒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5,42(9):2391-2398.
[5]侯佩莉,楊宏軍,宋玲玲,等.牛病毒性復學病毒山東株的分離與鑒定[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5(2):41-44.
[6]鄧宇,孫春清,張宏彪,等.1株豬源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分離與鑒定[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2,43(3):416-423.
[7]趙月蘭,楊漢春,左玉柱,等.河北省奶牛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病毒的分離鑒定[J].中國動物檢疫,2006,23(11):29-32.
[8]曹安民,黃顯明,郭保國.牛病毒性腹瀉病實驗室診斷方法的研究進展[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1):74-75
[9]吳明福,王金良,孫進華.牛病毒性腹瀉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畜牧獸醫(yī),2006,(4):54-56.
[10]Katz J A,Maanen C,Wetering G S,et al. Simple rapid and reliable enzyme linked immunosothent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specific antibodies in cattlr serum,plasma and bulk milk[J]. Vet Miorobiol,1999,64(23):135-144.
[11]范晴,謝芝勛,謝志勤,等.牛病毒性腹瀉抗原捕獲ELISA方法的建立[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5,36(2):21-24.
[12]張寧,趙月蘭,趙博偉,等.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病毒斑點酶聯(lián)免疫吸附檢測法的建立[J].湖北畜牧獸醫(yī),2011,(5):9-11.
[13]李文文,劉情,劉亞剛.牛病毒性腹瀉病毒間接ELISA方法的建立[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5,42(3):558-562.
[14]柴順秀,馬花,韓英,等.牛病毒性腹瀉病毒重組E2蛋白PPAELISA方法的建立及臨床應用[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3,34(6):106-110.
[15]王偉利,錢愛東,胡桂學,等.地高辛標記核酸探針檢測牛黏膜病病毒[J].中國獸藥雜志,2000,34(5):1-4.
[16]王偉利,肖成蕊,孟日增,等.牛病毒性腹瀉病毒一步法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7,29(10):806-809.
[17]李晶梅,劉丹,薛霜,等.豬瘟病毒和牛病毒性腹瀉病毒雙重RT-PCR鑒別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4,35(4):66-71.
[18]王克棟,熊浩,季新成,等.牛病毒性腹瀉病毒1型和2型雙重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3,34(10):21-25.
[19]郭銳,陳平,田永祥,等.快速檢測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建立及應用[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1,50(8):1640-1643.
[20]張淑琴,譚斌,李鵬,等.牛病毒性腹瀉病毒Real-timePCR方法的建立及其應用[J].特產(chǎn)研究,2014,(3):1-4.
[21]陳其兵,薛霜,漆世華,等.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病毒Taq Man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J].中國獸藥雜志,2012,46(4):4-6,47.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牛羊重要疫病診斷與檢測新技術研究”(2016YFD0500906)
薛 麒,男,研究實習員。
陳小云,男,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