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 紅
(甘肅省天??h抓喜秀龍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733201)
犢牛黏膜病病毒腹瀉的防治
彩 紅
(甘肅省天??h抓喜秀龍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733201)
隨著我國養(yǎng)牛業(yè)的發(fā)展,牛的養(yǎng)殖數量越來越多,牛的相關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多。犢牛的腹瀉成為臨床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引起犢牛腹瀉病因很多,其中包括細菌性腹瀉、病毒性腹瀉、寄生蟲性腹瀉、營養(yǎng)不良性腹瀉等多種因素均可以引起犢牛的腹瀉,犢牛病毒性腹瀉,導致犢牛全身脫水、衰竭,消瘦,生長緩慢,重者死亡。其中,黏膜病病毒引起犢牛的腹瀉較為嚴重,本文以犢牛黏膜病病毒腹瀉為例作一介紹。
黏膜病病毒是一種有莢膜,螺旋形的病毒,該病毒粒子呈球形,對乙醚、胰蛋白酶、氯仿敏感。對酸敏感,-70℃可保存多年。7日齡新生犢牛容易發(fā)生黏膜病病毒性腹瀉,病牛和帶毒牛是主要的傳染源,病毒隨糞便排出,牛食用了被污染的飼草、飲水等通 過消化道被感染,也可經呼吸道傳播。本病在牛群中一旦發(fā)生,常成群暴發(fā),發(fā)病率高,但病死率低。初乳不足、氣候寒 冷、衛(wèi)生不良等因素可誘發(fā)本病發(fā)生,并增高死亡率,多發(fā)于冬季、春初。
黏膜病病毒以7日齡新生犢牛容易發(fā)生該病,該病主要發(fā)生在多發(fā)于冬季、春初季節(jié),該病一旦發(fā)生,經常常成群暴發(fā),發(fā)病率高,但病死率低。尤其是犢牛初乳不足、氣候寒 冷、衛(wèi)生不良等因素可誘發(fā)該病。犢牛黏膜病病毒腹瀉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厭食,精神委頓,體溫略有升高。典型證狀以排黃色或淡黃綠色液狀稀糞,有的犢牛腹瀉有時帶有血液或黏液,個別的呈噴射狀排出水樣糞便;隨著腹瀉的發(fā)生,病犢牛脫水明顯,進行性消瘦,伴有輕度腹痛,同時還伴有嘔吐現象。
對死亡的犢牛進行剖檢,觀察病理組織變化,犢牛以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尤以腸道變化最嚴重;真胃彌漫性出血,水腫,有小的潰瘍;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增大為棗樣;小腸黏膜彌漫性充血、出血;盲腸和結腸黏膜充血、出血,有的潰瘍;肝臟腫大、出血,有個別的肝葉出現壞死;脾臟腫大、充血。
主要通過臨床癥狀與病理剖檢變化進行初步診斷,其中,臨床主要表現為患病的犢牛以排黃色或淡黃綠色液狀稀糞,有時帶有血液或黏液,個別的呈噴射狀排出水樣糞便;主要的剖檢變化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尤以腸道變化最嚴重。對犢牛黏膜病病毒腹瀉進一步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診斷,采用血清學對病死犢牛母體血清、發(fā)病犢牛和青年牛血清進行病毒中和試驗,或者進行血凝試驗和血凝抑制試驗,也可以采用黏膜病病毒膠體金試紙條進行檢測。
對犢牛黏膜病病毒腹瀉目前無特效藥物進行治療,只能靠疫苗的免疫接種進行預防。當犢?;拣つげ〔《靖篂a后,采用抗生素消炎,配合補水、補糖、補堿進行治療。因此,對犢牛黏膜病病毒腹瀉重在進行綜合性預防。
4.1 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對牛場內的牛舍、飼養(yǎng)用具、運動場等進行嚴格的消毒。
4.2 定期檢疫與免疫接種疫苗,定期對全群牛進行采集血液,分離血清進行血清學檢查,檢測黏膜病病毒攜帶陽性者進行淘汰,定期給牛群接種黏膜病病毒疫苗。
4.3 堅持自繁自養(yǎng)原則,當引進種牛時,首先對其進行黏膜病病毒血清中和試驗檢測,陰性者,再進入場內,并嚴禁將病牛引入場內。
4.4 在配種的前后對公牛及其精液進行嚴格檢測,以免以精液傳播,當公牛檢測為陽性應該立即淘汰,減少該病的擴散。
4.5 對于健康養(yǎng)殖的牛場,嚴禁病場人員進入,防止將病帶入,并在牛場的門口設立消毒間與消毒池,對外來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
S855.3
B
1003-8655(2017)06-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