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波
開了這家酒吧以后,見多了帶醉來的紅塵男女。本地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飯店的酒沒喝足,再到酒吧補點啤酒或紅酒。
酒吧環(huán)境清幽,音樂曲調(diào)悠揚,搭配朦朧的燈光,很容易使人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當然,達到這種境界還得有酒精的配合。有時候清閑了,也跟著他們搭個訕、敬瓶酒。我是一個寫故事的人,喜歡聽他們講故事,也別說,聽說我能寫兩筆,真有不少人把自己的故事說給我聽,有的還一個勁地囑咐我,發(fā)表了告訴一聲。
說實話我不愿意寫他們的故事——太假。每個人都習(xí)慣自己充當故事的被動者,一定是忍辱負重的一方,一定是委曲求全的一方,一定是情有可原的一方;而另一方則是主動者,通常是無法感化的一方,通常是陽奉陰違的一方,通常是見利忘義的一方。聽得多了,都總結(jié)出套路來,也難怪,誰不愿意往自己臉上貼金,誰愿意充當故事中的反面角色呢?
聽得多了,寫得多了,偶爾也有幾篇露了臉,我把報紙剪下來,貼在顯眼的地方,也算是給酒吧增加了點文化氣息。這一天,來了一位女士,三十出頭,衣著普通相貌平平,算是中等之姿吧。她站在報紙前看了良久,沖我伸出了手:“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林倩是位文學(xué)愛好者,酷愛讀書,手不釋卷,飯可一日不吃,書不可一日不讀。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結(jié)識了一位“大師”——作家莊戈。莊大師年過五旬,已經(jīng)出版十套書籍,堪稱本縣“國寶級”人物。那天在眾多的崇拜者中,莊大師對林倩印象深刻,特意要了她的電話,事后兩個人相識了,莊大師說起這次的一見鐘情,用了一句“你的眼波似水一樣,清亮無比”。
在大師的苦苦追求下,林倩成了他的弟子,兩個人花前月下、山盟海誓。那段時間林倩發(fā)表了幾篇作品,得到了業(yè)內(nèi)人士的一致肯定。只可惜,這樣的大師都不乏女人,一次約會,林倩從大師身上聞到了另一種香水味,她明白了一切,沒說什么,只是選擇了默默轉(zhuǎn)身。緣起緣滅自有時,都有家有業(yè)的,愛已經(jīng)奢侈,何必糾結(jié)——故事講完了。她拍拍手,灑脫地走了。
那以后林倩經(jīng)常來喝酒,有時候自己來,讓我陪她;有時候帶朋友來,也鼓勵朋友給我講故事。終于,《小倩的故事》發(fā)表了,她高興極了,埋怨我說,莊大師不該用化名,但是她又說,用化名大家也知道是誰。她那天笑得像個孩子,卻把自己喝醉了。
也許是因為這篇文字吧,我的小酒吧迎來了莊大師。進來的時候他已經(jīng)喝得八分醉,簡單地寒暄后,我將他領(lǐng)進了最里面的一間,帶上門、倒上酒,把手機關(guān)了,保證無人打擾,也保證不會錄音。
莊大師非常滿意我的直接,幾杯啤酒下肚,他開始點評我寫的東西,幾乎全是批評。大師的說辭有條有理有據(jù),我只能頻頻點頭。等到大師喝得眼睛迷離了,這才引入正題,要給我講個故事。
一次簽售活動中,他認識了一個女孩——也三十多了,在他面前算女孩。長得一般,但讓他感動的是,女孩居然拿了他出版的第一本書索要簽名——還是他二十年前寫的,書皮已經(jīng)泛了黃。那天,應(yīng)女孩要求,他留了電話。這之后,她三天兩頭就來電話,到后來一天打好幾遍,就這樣,慢慢地熟絡(luò)了。大師雖然聲名顯赫,卻從沒有做過出軌的事,當一個年輕的女孩百般勾引時,哪個男人能扛得?。坑谑谴髱煼稿e誤了,但這種風(fēng)流錯誤在文人看來,更可歸納為“佳話”。那以后,女孩就纏上了他,文化圈有什么大事小情,她都跟在后面,讓所有人都知道大師和女弟子的關(guān)系曖昧。她發(fā)表的幾篇文章,全是大師代寫的,她什么都不會寫,連讀書都模棱兩可。至于大師的那本舊書,是她向一個朋友現(xiàn)借的,就因為這位朋友說過大師的社交廣泛、飯局無數(shù)。
打死我都不敢相信:她結(jié)婚八年,家里連鍋都沒有,從來沒做過一頓飯。她廣交朋友,就為了蹭吃蹭喝!這不,借著我的社交圈認識了一個開發(fā)商,天天帶著她吃海鮮,現(xiàn)在我們連朋友都不是了!大師亮起嗓門吼了一句,頓了頓又說,都什么社會了,誰家還缺魚缺肉?哪還有這么饞的?這根本不能算故事,得算天下奇聞!
大師晃晃蕩蕩出門的時候,我笑著說,現(xiàn)在的故事,也不知道哪個版本是真的。
大師腳步趔趄地往前走,邊走邊說,她在你這喝酒付過錢沒有?是真是假你還不知道?
我一怔,林倩每次都以講故事為名,每次都是喝醉了就走,還真沒掏過錢。想到這兒,我猶豫了一下,喊道,您……您也沒結(jié)賬……
開了這家酒吧以后,見多了帶醉來的紅塵男女。本地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飯店的酒沒喝足,再到酒吧補點啤酒或紅酒。
酒吧環(huán)境清幽,音樂曲調(diào)悠揚,搭配朦朧的燈光,很容易使人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當然,達到這種境界還得有酒精的配合。有時候清閑了,也跟著他們搭個訕、敬瓶酒。我是一個寫故事的人,喜歡聽他們講故事,也別說,聽說我能寫兩筆,真有不少人把自己的故事說給我聽,有的還一個勁地囑咐我,發(fā)表了告訴一聲。
說實話我不愿意寫他們的故事——太假。每個人都習(xí)慣自己充當故事的被動者,一定是忍辱負重的一方,一定是委曲求全的一方,一定是情有可原的一方;而另一方則是主動者,通常是無法感化的一方,通常是陽奉陰違的一方,通常是見利忘義的一方。聽得多了,都總結(jié)出套路來,也難怪,誰不愿意往自己臉上貼金,誰愿意充當故事中的反面角色呢?
聽得多了,寫得多了,偶爾也有幾篇露了臉,我把報紙剪下來,貼在顯眼的地方,也算是給酒吧增加了點文化氣息。這一天,來了一位女士,三十出頭,衣著普通相貌平平,算是中等之姿吧。她站在報紙前看了良久,沖我伸出了手:“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林倩是位文學(xué)愛好者,酷愛讀書,手不釋卷,飯可一日不吃,書不可一日不讀。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結(jié)識了一位“大師”——作家莊戈。莊大師年過五旬,已經(jīng)出版十套書籍,堪稱本縣“國寶級”人物。那天在眾多的崇拜者中,莊大師對林倩印象深刻,特意要了她的電話,事后兩個人相識了,莊大師說起這次的一見鐘情,用了一句“你的眼波似水一樣,清亮無比”。
在大師的苦苦追求下,林倩成了他的弟子,兩個人花前月下、山盟海誓。那段時間林倩發(fā)表了幾篇作品,得到了業(yè)內(nèi)人士的一致肯定。只可惜,這樣的大師都不乏女人,一次約會,林倩從大師身上聞到了另一種香水味,她明白了一切,沒說什么,只是選擇了默默轉(zhuǎn)身。緣起緣滅自有時,都有家有業(yè)的,愛已經(jīng)奢侈,何必糾結(jié)——故事講完了。她拍拍手,灑脫地走了。
那以后林倩經(jīng)常來喝酒,有時候自己來,讓我陪她;有時候帶朋友來,也鼓勵朋友給我講故事。終于,《小倩的故事》發(fā)表了,她高興極了,埋怨我說,莊大師不該用化名,但是她又說,用化名大家也知道是誰。她那天笑得像個孩子,卻把自己喝醉了。
也許是因為這篇文字吧,我的小酒吧迎來了莊大師。進來的時候他已經(jīng)喝得八分醉,簡單地寒暄后,我將他領(lǐng)進了最里面的一間,帶上門、倒上酒,把手機關(guān)了,保證無人打擾,也保證不會錄音。
莊大師非常滿意我的直接,幾杯啤酒下肚,他開始點評我寫的東西,幾乎全是批評。大師的說辭有條有理有據(jù),我只能頻頻點頭。等到大師喝得眼睛迷離了,這才引入正題,要給我講個故事。
一次簽售活動中,他認識了一個女孩——也三十多了,在他面前算女孩。長得一般,但讓他感動的是,女孩居然拿了他出版的第一本書索要簽名——還是他二十年前寫的,書皮已經(jīng)泛了黃。那天,應(yīng)女孩要求,他留了電話。這之后,她三天兩頭就來電話,到后來一天打好幾遍,就這樣,慢慢地熟絡(luò)了。大師雖然聲名顯赫,卻從沒有做過出軌的事,當一個年輕的女孩百般勾引時,哪個男人能扛得???于是大師犯錯誤了,但這種風(fēng)流錯誤在文人看來,更可歸納為“佳話”。那以后,女孩就纏上了他,文化圈有什么大事小情,她都跟在后面,讓所有人都知道大師和女弟子的關(guān)系曖昧。她發(fā)表的幾篇文章,全是大師代寫的,她什么都不會寫,連讀書都模棱兩可。至于大師的那本舊書,是她向一個朋友現(xiàn)借的,就因為這位朋友說過大師的社交廣泛、飯局無數(shù)。
打死我都不敢相信:她結(jié)婚八年,家里連鍋都沒有,從來沒做過一頓飯。她廣交朋友,就為了蹭吃蹭喝!這不,借著我的社交圈認識了一個開發(fā)商,天天帶著她吃海鮮,現(xiàn)在我們連朋友都不是了!大師亮起嗓門吼了一句,頓了頓又說,都什么社會了,誰家還缺魚缺肉?哪還有這么饞的?這根本不能算故事,得算天下奇聞!
大師晃晃蕩蕩出門的時候,我笑著說,現(xiàn)在的故事,也不知道哪個版本是真的。
大師腳步趔趄地往前走,邊走邊說,她在你這喝酒付過錢沒有?是真是假你還不知道?
我一怔,林倩每次都以講故事為名,每次都是喝醉了就走,還真沒掏過錢。想到這兒,我猶豫了一下,喊道,您……您也沒結(jié)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