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王家才 成都/胡君
四川瓦屋山及其周邊地區(qū)鳳仙花
眉山/王家才 成都/胡君
四川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西緣的鄧崍山支脈大相嶺東南麓,屬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西南部,山頂舒坦平緩,四周全是懸崖峭壁,整個山體形同南方人字頂兩坡水的硬山瓦屋,故名之曰“瓦屋山”。瓦屋山海拔高度為800~3269米,山勢奇峻,懸崖密布,河谷深邃,生態(tài)原始,多飛瀑流泉,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的山地氣候類型。當?shù)匾猿>G闊葉林為基帶的植被垂直帶譜明顯,植物多樣性豐富,據(jù)初步統(tǒng)計,瓦屋山地區(qū)有維管植物植物1900種以上,其中觀賞價值較高的杜鵑花屬、報春花屬均有報道。
本文將通過筆者近年考察,并參考相關植物志書及文獻,對瓦屋山及其周邊地區(qū)鳳仙花屬植物進行介紹,以期打開一扇窗口,讓更多人了解瓦屋山豐富的植物資源。為了便于大家對比理解,本文按照考察記錄時鳳仙花屬植物不同花色進行介紹,劃分為白色系(包括粉色)、黃色系、紅色系,其中白色系5種、黃色系9種、紅色系7種,共計21種。
白花鳳仙花(Impatiens wilsonii)
高30~50厘米;莖粗狀,節(jié)膨大;葉常密生于莖上部,葉柄短或幾無柄??偁罨ㄐ蛴谢?-10朵,花大,白色;側生萼片4,外面2個卵形,內(nèi)面2個馬刀形;旗瓣橢圓形,翼瓣無柄,2裂,基部裂片矩圓形;唇瓣囊狀,基部圓形,有內(nèi)彎的短距。
分布于洪雅林場海拔1000~1300米之間的溝邊或林下陰濕處,分布較少。
側穗鳳仙花(I.lateristachys)
高40~100厘米;莖多分枝;葉無柄或具短柄,葉片寬披針形,邊緣鋸齒??偁罨ㄐ蚱蛞粋扰帕校?~6花;花梗基部生1枚鉆形苞片;花白色、淺紅色或紅色。側生萼片2枚;旗瓣頂端下凹,翼瓣長2.5~3厘米;唇瓣角狀,距直,粗。蒴果棒形,長約3厘米。
分布于白熊溝保護站、燕子巖保護站和張村保護站轄區(qū)2000~2500米的山坡林緣草叢中,分布較多。
寬距鳳仙花(I.platyceras)
高30~100厘米或者更高;莖直立,分枝;葉具長葉柄至近無柄,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邊緣具粗鈍齒;總花梗生上部葉腋,有花1~4朵;花大,淡紫紅色;花梗纖細,上部有1狹卵形苞片;側生萼片2,薄膜質(zhì);旗瓣寬腎形,背面中肋具雞冠狀突起;翼瓣2裂;唇瓣囊狀,具紫褐色斑紋,基部延伸成內(nèi)彎的短距;蒴果線形,長約8厘米。
分布于金口河附近海拔2000~3200米的山坡林下陰濕處,分布較少。
瓦屋山鳳仙花(I.wawuensis)
高10~30厘米,具匍匐生根莖;葉具柄至近無柄;膜質(zhì),卵形圓形,邊緣具圓齒。總花梗腋生,2花;花梗基部以上具披針形苞片,宿存?;ò咨练奂t色;側生萼片2,卵形,先端漸尖。旗瓣圓形,基部微凹,先端,背面中脈被微柔毛;翼瓣不具瓣爪,有紫紅色條紋,2裂;唇瓣舟狀,基部漸狹縮小成稍彎的粗距;蒴果紡錘形,1~1.5厘米長。
目前僅見于白熊溝保護站轄區(qū)的白沙河海拔2200米左右的溪邊濕潤處。
青城鳳仙花(I.qingchengensis)
高30~80厘米;根狀莖粗壯,節(jié)膨大;葉常聚集于莖頂端,葉片矩圓形至橢圓形,邊緣有粗圓齒,齒間有小剛毛;總狀花序頂生,有花5~10朵;基部有1早落的苞片;花大,白色或淡粉紅色,喉部具黃色斑;側生萼片4枚,外面2枚,斜卵形,內(nèi)面2枚;旗瓣倒卵形;翼瓣無柄,2裂;唇瓣漏斗狀,口部斜上,基部急狹為錐狀距;蒴果棒狀。
分布于金花橋保護站附近海拔1150米左右的林緣陰濕處,分布較少。
波緣鳳仙花(I.undulata)
高40~100厘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葉具柄至無柄,卵形或卵圓形,邊緣波形或鈍圓齒??偦üR干?,1~3花。花梗細,近中部具一鉆狀苞片?;S色,較小;側生萼片2枚,小,卵圓形;旗瓣近圓形;翼瓣近無柄,基部裂片小,上部裂片大;唇瓣高腳碟形,長近2厘米,口部近距細,頂部卷曲比檐部長得多;蒴果紡錘形,長1.5~1.8厘米。
分布于白熊溝保護站、燕子巖保護站、張村保護站和洪雅林場高廟林區(qū)等海拔1800~2000米的林緣或林間草地,分布較多。
短喙鳳仙花(I.rostellata)
高40~60厘米,莖直立,分枝纖細;葉具柄,硬質(zhì),卵形,邊緣具小鋸齒,齒端或齒間具剛毛;總花梗生于上部葉腋,短于葉,具2花;花梗短,基部具宿存苞片;花黃色,白色,粉紅色或天藍色;側生萼片2,寬卵形;旗瓣圓形或寬卵形,背面中肋增厚;翼瓣無柄,2裂,基部裂片寬圓形,上部裂片稍長;唇瓣檐部寬漏斗狀,口部平展,中下部基部之間尖,漸狹成長于檐部旋卷的距;蒴果線形或狹近棒狀,長12~14毫米。
分布于瓦屋山景區(qū)海拔1600~2400米的林緣、草叢中或路邊陰濕處,分布較多。
峨眉鳳仙花(I.omeiana)
高30~50厘米,有粗壯的根狀莖,不分枝,節(jié)膨大;葉具長柄,披針形或卵狀矩圓形,邊緣有粗圓齒,齒間有小剛毛;總狀花序頂生,有花5~8朵;花梗細,基部有1卵狀矩圓形苞片;花大,黃色;側生萼片4,外面2枚斜卵形,內(nèi)面2枚鐮刀形;旗瓣三角狀圓形,先端圓,背面中肋稍加厚;翼瓣無柄,2裂,基部裂片近方形,上部裂片較長,先端圓;唇瓣漏斗狀,基部延成卷曲的短距;蒴果紡錘形。
分布于洪雅林場低山林區(qū)和金花橋保護站轄區(qū)海拔900~1000米灌木林下或林緣陰濕處,分布較少。
林生鳳仙花(I.lucorum)
高30~90厘米,莖較粗,上部分枝;葉具細柄,薄膜質(zhì),卵形,邊緣具粗圓齒,齒間無剛毛;總花梗生于上部葉腋,絲狀,具1~3花;花梗短,基部具宿存線形苞片;花小,黃色,側生萼片2,卵狀心形;旗瓣扁圓形;翼瓣無柄,2裂,上部裂片比基裂片大2倍;唇瓣狹漏斗狀,頂端具內(nèi)彎的細距,連同距長達2厘米;蒴果(未成熟)線形。
分布于白熊溝保護站轄區(qū)海拔800~2800米的水溝邊或林下陰濕處,分布較少。
菱葉鳳仙花(I.rhombifolia)
高20~30厘米,具匍匐生根莖;葉具短柄,菱形或近菱形,具有柄小腺,邊緣具鋸齒??偦ü紊喜咳~腋內(nèi),光滑,常2花。花梗細,基生一鉆形苞片;花黃色;側生萼片2枚,黃綠色;旗瓣大,圓形,頂端微兩裂;翼瓣長1.8厘米,基部裂片圓;唇瓣長2厘米,檐部舟形,口部平展而鈍,距細長;蒴果線形,長2厘米。
分布于瓦屋山低山林區(qū)海拔500~1000米的路旁草地,分布較多。
扭萼鳳仙花(I.tortisepala)
高40~50厘米,具少數(shù)支柱根;莖直立,分枝纖細;葉具柄,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齒,齒間無剛毛;總狀花序生于上部葉腋或小枝端,具6~8花;花梗長1~1.5厘米,基部具鉆形苞片;花黃色,側生萼片2,膜質(zhì);旗瓣圓腎形,背面中肋增厚,具龍骨狀突起;翼瓣具寬柄,2裂;唇瓣檐部囊狀,長達2厘米,基部急狹成內(nèi)彎頂端棍狀粗的距;蒴果線形,長4~5厘米。
分布于白熊溝保護站、燕子巖保護站、張村保護站轄區(qū)和洪雅林場高廟林區(qū)海拔1500~2900米的山谷陰濕處,分布較多。
小穗鳳仙花(I.microstachys)
高30~60厘米,莖直立,疏分枝;葉具短柄,卵形,邊緣具圓齒;總花梗生于上部葉腋,具3~5花;花?;烤邉偯珷畎?;花小,淡黃色;側生萼片2,膜質(zhì);旗瓣圓形,背面中肋細,不增厚;翼瓣短,無柄;唇瓣檐部近漏斗狀,基部漸狹成長于檐部3倍頂端內(nèi)彎的距;蒴果線形,長2厘米。
分布于海拔2000~25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或路邊陰濕處,分布較多。
太子鳳仙花(I.alpicola)
高20~30厘米,莖多分枝;葉具柄短,卵狀橢圓形,邊緣粗鋸齒;總花梗多數(shù),3~4花;花梗細,基生一鉆形苞片;花黃色;側生萼片2枚;旗瓣小,卵圓形,背部中脈單峰狀突出;翼瓣無柄;唇瓣斜漏斗形,長1厘米,基部漸尖為細長彎曲的距;蒴果紡錘形。
分布于瓦屋山張村附近海拔2800~2900米的林緣潮濕處,分布較少。
紫萼鳳仙花(I.platychlaena)
高60~100厘米,具少數(shù)支柱根;莖直立,粗壯,帶紫色;葉具柄,近膜質(zhì),卵狀長圓形,邊緣具粗圓齒狀鋸齒,齒間無剛毛;總花梗著生于莖枝頂端,具1~2花;花梗短,中部或中上部具苞片;花大,通常兩色;側生萼片2,寬圓形,膜質(zhì);旗瓣圓形,紫色或黃色;翼瓣無柄,背部具伸長而反折的小耳;唇瓣深囊狀,基部圓形,急狹成粗而內(nèi)彎2裂的短距;蒴果線形,長2.5~4厘米。
分布于瓦屋山海拔750~2500米的路邊、林緣或灌木叢中潮濕處,分布較多。
紅雉鳳仙花(I.oxyanthera)
高20~40厘米,不分枝;葉具短柄至近無柄;葉片膜質(zh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總花梗生于上部葉腋,具2花;花梗具卵形苞片;花大,紅色或淡紫紅色;側生萼片2;旗瓣圓形,中肋背面增厚,具龍骨狀突起;翼瓣無柄,2裂,基部裂片圓形,上部裂片較長;唇瓣檐部近囊狀漏斗形,口部斜升,基部狹成短于檐部內(nèi)彎的鈍距,具紅色條紋;蒴果線形,長1.5厘米。
分布于瓦屋山海拔1900~2200米的山坡林緣或路旁陰濕處,分布較多。
華麗鳳仙花(I.faberi)
高60~70厘米,有分枝;葉無柄或具短柄,硬紙質(zhì),寬卵狀披針形,邊緣具鋸齒;總花梗生于上部葉腋,具2花;花?;堪樞?,脫落;花大,紫紅色;側生萼片2,中脈加厚;旗瓣圓形;翼瓣無柄,背部的小耳呈細絲狀伸入唇瓣距內(nèi);唇瓣角狀,自中部內(nèi)彎或直;蒴果狹線形,長2.5~3厘米。
分布于瓦屋山海拔1350~2100米的山坡林緣或路邊潮濕處,分布較多。
散生鳳仙花(I.distracta)
高30~60厘米,莖細弱;葉具柄,膜質(zhì),卵狀長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總花梗生于上部葉腋,具2花;花?;烤咚薮媾樞伟?;花較小,粉紫色;側生萼片2,卵形;旗瓣圓形;翼瓣無柄,2裂,基部裂片小,上部裂片較大,背面上下部常具寬缺刻,背部絲狀小耳,并插入唇瓣的距內(nèi);唇瓣檐部舟狀,長1.5cm,基部狹成粗而鈍的距;蒴果線形,長3~4厘米。
分布于金花橋保護站轄區(qū)海拔1600~2000米的山坡林緣草叢中或路邊林下,較為常見。
直喙鳳仙花(I.rectirostrata)
高30~50厘米,莖直立或基部匍匐狀;葉具長柄,卵形,邊緣鋸齒有小囊狀體;總花梗單個腋生,具2~3花;花梗細,基生1倒橢圓狀卵形苞片;花紫色,側生萼片2枚;旗瓣圓形,紫色,近頂端有小鈍頭;翼瓣基部裂片小,鈍圓形,白色,上部裂片較大,紫色,斧狀,頂部下背處有缺刻;唇瓣檐部舟形,紫色,基部漸尖為細長,十分卷曲而白色的距;蒴果線形,長2~4厘米。
分布于金花橋保護站轄區(qū)海拔1800~1900米的林緣草地,較為少見。
羞怯鳳仙花(I.pudica)
高10~30厘米,纖細,基本不分枝;葉具細柄,膜質(zhì),卵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總花梗被短柔毛,具1~3花;苞片極小;花粉紅色,側生萼片2;旗瓣圓形,中肋背面具龍骨狀突起,頂端生成大的彎喙;翼瓣無柄,基部裂片近圓形或四方形,上部裂片寬斧形,背部具寬耳;唇瓣漏斗狀,基部狹成內(nèi)彎的細距;蒴果直立,狹急尖。
分布于瓦屋山海拔1900~2200米的山坡潮濕處,較為常見。
纖裊鳳仙花(I.imbecilla)
高40~60厘米,具少數(shù)支柱根;葉具柄,膜質(zhì),卵形,上面被貼生糙短毛;總花梗生于上部葉腋,常2花;花梗細,中下部具卵狀披針形苞片,脫落;花梗及苞片微被毛;花淺紅色,側生萼片2;旗瓣圓形,頂端2淺裂,中肋背面增厚,具雞冠狀突起;翼瓣基部裂片圓形,上部裂片較長,背部的小耳呈長絲狀,插入唇瓣的下垂距內(nèi);唇瓣角狀,先端漸尖,向下漸狹成直或鐮狀的距;蒴果線形,長2.5~3厘米。
分布于瓦屋山海拔1900~2300米的山坡林緣或路旁潮濕處,較為常見。
天全鳳仙花(I.tienchuanensis)
柔軟草本,莖平臥或匍匐,節(jié)常長出少數(shù)纖維狀根;葉膜質(zhì),具柄,卵形,邊緣具圓齒狀小鋸齒;總花梗生于上部葉腋,具1花;花紫色;側生萼片2,近革質(zhì);旗瓣近圓形,背面中肋頂端以下具雞冠狀突起;翼瓣基部裂片圓形,上部裂片寬斧形,背面有反折的小耳;唇瓣檐部狹漏斗狀,有紫色條紋,基部狹成頂端2淺裂的彎細距;蒴果線形,長2.3厘米,具喙尖。
分布于瓦屋山海拔1100~1200米的山坡陰濕處或路邊,極為常見。
由于歷史上對瓦屋山植物區(qū)系的研究有限,資料尚不完全清楚,本人所考察記錄的21種鳳仙花屬植物中,多種為本地新記錄物種,以前僅在峨眉山、青城山報道的鳳仙花陸續(xù)在瓦屋山及其周邊地區(qū)被發(fā)現(xiàn),同時還發(fā)現(xiàn)新種瓦屋山鳳仙花,進一步說明瓦屋山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及其與相鄰地區(qū)的聯(lián)系。考慮到瓦屋山逐漸成為川西南的重要旅游地區(qū),可以對鳳仙花屬植物進行進一步引種馴化研究,以期增加新的觀賞素材。
作者單位:王家才,四川省洪雅縣林場(四川瓦屋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胡君,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