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燕
(阜新市中醫(yī)醫(yī)院,遼寧 阜新 123000)
中醫(yī)辨證護理用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康 燕
(阜新市中醫(yī)醫(yī)院,遼寧 阜新 123000)
目的 探究對冠心病伴心絞痛患者實施中醫(yī)辨證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臨床納入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冠心病伴心絞痛患者100例,按隨機投擲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0例行一般護理,研究組50例在一般護理中結合中醫(yī)辨證護理,對比兩組間滿意程度及臨床效果。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總有效率82%相比于對照組48%有所好轉,P<0.05。護理后研究組總滿意率82%相比于對照組48%有所好轉,P<0.05。結論 對冠心病伴心絞痛患者實施辨證護理后,明顯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程度,提高了臨床預后。
辨證護理;冠心?。恍慕g痛;效果
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心絞痛等并發(fā)癥狀,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發(fā)生硬化導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從而出現(xiàn)壞死,主要病因包括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等,該病發(fā)作時患者心前區(qū)可出現(xiàn)陣發(fā)性的劇烈的疼痛,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均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時造成生命的威脅[1]。但據(jù)近年來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高效率的護理及治療對心絞痛患者的預后有著正向的作用[2],針對此種現(xiàn)象,現(xiàn)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冠心病伴心絞痛患者100例進行治療,其中50例在一般護理中結合辨證護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100例均為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冠心病伴心絞痛患者。所有患者按隨機投擲法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1-71歲,平均年齡為(60.8± 4.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文化10例,中學文化21例,大學及以上文化19例。研究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40-71歲,平均年齡為(60.3±4.5)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文化9例,中學文化21例,大學及以上文化20例。上述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給藥,補液,并告知患者服藥的相關禁忌及給藥方法,對長期住院的患者進行病室的消毒及開窗通風,定期給予皮膚護理。研究組:在一般護理措施中增加辨證護理。①急性期: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辨證。a.其中寒凝血瘀患者給予蘇荷香丸舌下用藥,化其濁氣,調理血氣,注意病室溫度,加減衣物,防止受寒,多攝取溫熱食物,適量增加姜類、辣椒等,幫助患者溫運中陽,少量酒類溫經(jīng)通絡。b.對氣滯血瘀患者初期可給予吸氧治療,嚴密病情變化,嚴格臥床,降低氣血的損耗,病情穩(wěn)定后,可進行適量活動,通血暢氣,病室光線應盡量柔和,減少噪音刺激,日常飲食中可增加木耳湯、山楂煎、桃粥幫助其活血通絡、行氣導滯。②緩解期:這一期的患者依據(jù)其臨床癥狀及表現(xiàn)在中醫(yī)中可分為三種,分別為心血瘀滯、氣陰兩虛型、氣滯血瘀型、氣虛血瘀型。a.其中氣虛血瘀患者,應以活血通脈、益氣養(yǎng)陰為原則,當心絞痛發(fā)作時可給予速效救心丸及復方丹參進行舌下用藥,幫助患者止痛、化除淤血,減少活動,以免出現(xiàn)胸痛、胸悶,飲食中避免刺激性強及油葷食物,合理膳食。b.心血瘀滯、氣陰兩虛型及氣滯血瘀患者在治療中,應以化其瘀滯、通陽泄?jié)釣樵瓌t,對病室的潮氣及濕度進行控制調試,經(jīng)常開窗通風,流通空氣,出現(xiàn)胸悶時可給予吸氧處理,不應久坐,日常飲食中可給予白蘿卜、薏苡仁、竹筍、山藥等防濕生痰藥物。
1.3 療效評價標準:對比兩組間滿意程度及臨床效果。根據(jù)我院自制的療效評價標準,以心電圖結果作為參照進行評價,①顯效:患者心電圖中顯示恢復正常,其中T波得到改善,且S-T段明顯降低。②一般:S-T得到回升,并>0.05 mV,T波倒置改善>50%,或由平坦轉為直立。③差:心電圖結果并未好轉。根據(jù)我院自制滿意度評分:共10小題,每題1分,滿分10分。7~10分為優(yōu),4~6分為良;0~3分為差。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效果:護理后研究組總有效率82%相比于對照組48%有所好轉,P<0.05,見表1。
表1 兩組間臨床效果對比(n=50)
2.2 滿意度:護理后研究組總滿意率82%相比于對照組48%有所好轉,P<0.05,見表2。
表2 兩組間滿意度對比(n=5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醫(yī)也在不斷的被應用于臨床,由于其保守性及安全性,近年來逐漸受到患者的青睞,本次研究旨在探討辨證護理對冠心病伴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意義。冠心病在中醫(yī)中屬于心痛、胸痹等范疇,中醫(yī)認為寒邪內傾,情志失調,年老體弱、飲食失衡有關,由氣血在胸部瘀阻、瘀滯所導致,該病的發(fā)生機制為痰瘀互阻并產(chǎn)生毒氣,氣虛血瘀,因而中醫(yī)在治療此種病癥時,治療原則均以化除血瘀,排出濁氣為原則,幫助其補血行血,祛痰生津[3]。辨證護理是中醫(yī)獨有的一種護理方式,以病、人、證間的和諧關系為基礎,結合陰陽、寒熱、虛實及患者自身的病情進行順逆轉歸,冠心病所代表的虛實中,實代表血瘀、痰阻、寒凝、氣滯,虛代表心脈失養(yǎng)、心腎虧虛[4]。辨證護理則是結合以上以作出最終的護理措施,通過飲食、藥物、休息等獨有的特色手段,促使患者強筋壯骨、氣調血暢,舒經(jīng)通絡,陰平陽秘,在維持病情的穩(wěn)定,促進患者的康復中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有研究顯示[5-6],對心絞痛患者實施中醫(yī)辨證分型后,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了臨床預后時間,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程度,提高了預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患者進行中醫(yī)辨證分型后,在飲食、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改善,并給予祛痰、溫熱食物,改善了機體內部氣血瘀滯的狀態(tài),活血通絡,因而在相關護理措施實施后,提高了患者的預后,此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在預后率及滿意程度方面相比于對照組均有所提高,研究結果與文獻一致。綜上所述,對心絞痛患者實施辨證護理后,明顯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程度及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普及與推廣。
[1] 朱蘭英,袁小芳,顏玲,等.冠心病的中醫(yī)辨證施護[J].全科護理, 2010,8(1):40-41.
[2] 賈紅英.中醫(yī)辨證施護輔以高壓氧治療中風34例[J].河北中醫(yī), 2012,34(10):1554-1555.
[3] 謝亞利.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影響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1):11-13.
[4] 盧玉蘭.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4):39-41.
[5] 武文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3):23-24.
[6] 郭舒婕,宋葆云,劉玉璽,等.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冠心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31-33.
R473.5
B
1671-8194(2016)35-02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