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曉敏李素萍趙 娟宋麗萍
護理人文關懷在精神科臨床路徑中的體現(xiàn)
文 /王曉敏1李素萍2趙 娟2宋麗萍2
以“整體人的生命價值”為本是護理人文關懷的本質(zhì),需要在專業(yè)性關懷行為中體現(xiàn)。在精神疾病臨床路徑的治療過程中需要以人為本的護理人文關懷:多渠道培養(yǎng)護士人文關懷的情懷,履行物質(zhì)及精神層面的護理人文關懷實踐,落實人文關懷的個體及團體教育活動,建設“一醫(yī)一護一治療師一患一屬的照顧模式”關懷,推動“患者家屬一起來”的成長理念。在對病人關懷的過程中使其身心愉悅,在整體護理過程中對病人人性的尊重,使護士人文關懷行為和技巧不斷提升;實現(xiàn)“人人為病人”的服務理念,避免非人性化服務的傾向,使患者早日康復,減低復發(fā)率,早日回歸社會。
以人為本 人文關懷 精神疾病臨床路徑
以人為本的護理人文關懷理念,以患者及家屬“患者家屬一起來”理念,應用在開放病房精神疾病臨床路徑中,夯實了精神疾病臨床路徑中護理路徑的質(zhì)量與內(nèi)涵,充分發(fā)揮護理路徑人文關懷的人性化、簡潔化、高效化功能。
護理與人文關懷現(xiàn)狀
護理學是體現(xiàn)人性的一門學科護理學的核心是人文關懷1,護理人文關懷的概念是在 20 世紀 70-80 年代西方社會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后現(xiàn)代時期正式提出來的。美國學者 Leininger 認為:沒有關懷就沒有護理2。Watson 第一次將護理與人文關懷相結(jié)合,認為其目的是幫助他人達到生理、精神、靈性及社會文化的健康3。Henderson 首次將關懷作為護理時的一種態(tài)度和情感勞動4。醫(yī)護關系的合作性、護患關系的超越性、護士關懷的專業(yè)性與患者生命的脆弱性等是護理人文關懷的本質(zhì)特征所在5, 充分運用激勵機制,激發(fā)主觀能動性,以“安人”6為取向,確立護士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提高整體護理的能力。在此之前,就護理人文關懷理念的研究中,Watson 等創(chuàng)建住院護士關懷模式7。劉于皛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研究護士人文關懷品質(zhì)8,9。Amendolair 構(gòu)建了健康照護模型10。劉義蘭等研究了中國背景下的關懷實踐11。美、日護理界提出以患者健康為中心的護理工作模式12。美國臨床護理專家 Paulen 等建立了“以人為中心的關懷標準”等13,都在強調(diào)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精神疾病臨床路徑的特殊性
我院精神衛(wèi)生科的護理臨床路徑已應用多年并已取得顯著成效14,除了為病人制定的在住院期間帶有鮮明個體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堅持特定疾病為基礎實施具體個體化、規(guī)范化的護理方式14-16外,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對疾病、環(huán)境、心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因素考慮得更為周全17,18。
年齡的特殊性
按年齡分精神科的患者有小至 3-7 歲的兒童精神病患者和高至 70-90 歲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其特點首先是患者自我保護的能力低,存在發(fā)生跌倒、走失等風險。其次是心理會顯得比較脆弱,情緒起伏可能比較大,對周圍事物、自我的判斷力相對于其他年齡人是處于弱勢地位的,需要家屬和外界給予更多的照顧和關注。
認知行為和人格特點的特殊性
精神科患者的個體情感、認知、行為模式等多少都會偏離正常,以固執(zhí)、偏執(zhí),缺乏自信或自我中心或過分自負,行為沖動、易激惹、過分的情緒化、情感淡漠或?qū)ι磉叺氖挛镞^分關注或無動于衷等為常見表現(xiàn)。Bodlund 等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家屬在心理上也具備備受壓力和高度緊張的特點7,會引發(fā)焦慮、擔憂、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狀況發(fā)生,這種心理障礙比起其他科室患者家屬也是比較嚴重的19。
精神疾病表現(xiàn)的特殊性
精神科患者病情表現(xiàn)是多種多樣的,如焦慮、緊張、恐懼、坐立不安、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有自殺自殘的風險;有的表現(xiàn)興奮躁動、傷人毀物、拒絕治療、會為某個問題反復糾結(jié),會有突然或有預謀的沖動、攻擊、出走等危急行為;部分患者服藥后會有身體軟弱無力、震顫、低血壓等表現(xiàn)。
應用人文關懷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經(jīng)過多年的反復實踐與調(diào)整,形成以下護理人文關懷理念。
強化護理工作者的人文關懷專業(yè)培訓
精神科的護理工作者進行“人文關懷”的專業(yè)培訓,加強“以人為本”的護理人文關懷理念,以護理倫理學、心理學為框架,通過常規(guī)繼續(xù)教育講座和課程培訓方式進行:強調(diào)人文護理的工作對象是人,培養(yǎng)護理人員較好的奉獻精神和愛護生命的高尚情懷20;通過資深心理護理工作者對取得護士資格證且在精神衛(wèi)生科工作一到兩年的護士進行培訓,在護理中用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疏通和指導;加強護理人員的心理急救能力,培養(yǎng)精神科護理人員善于發(fā)現(xiàn)患者病情變化及應對各種突發(fā)情況的能力,能在第一時間對危險情況做出合理有效的處理。
加強人員與工作相呼應的管理
管理者要做到低年資和高年資護士的合理搭配,根據(jù)科室收住患者的不同情況及時做出調(diào)整;在班責任護士要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及家屬的需求,及時調(diào)整人文關懷計劃,做到“隨需隨到、暢通心生命”,營造和諧醫(yī)療護理人文環(huán)境,提供舒適與安全氛圍,促進精神科患者心理的康復。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護理工作者與精神科患者和家屬建立“友好關系”即“一醫(yī)一護一治療師一患一家屬模式”通過恰當?shù)恼Z言溝通21以及源自于人格層面的尊重展開,從患者入院開始就要熱情接待患者及家屬,使其了解相關制度,簽訂各項知情同意書,根據(jù)主管大夫的醫(yī)囑進行程序化處理,建立可信任的護患關系。
確保心理護理的時間及內(nèi)容保證
首先做到針對性的護理心理工作,以“助人者自助”為核心,即針對患者的特點安排“一對一”的心理指導,從人本主義、認知治療及行為治療等方面進行指導,做到從一而終,給予其充分的陪伴和理解;其次開展不同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如“正念減壓”“性格分析”“愛惜生命”“癥狀意義”“運動療法”等主題,強化家人“一起來”的學習意識,幫助患者及家屬從團體中學習應對技巧,增強交往能力,實現(xiàn)親情連接,減低疏遠感,降低對疾病的誤解和嚴重程度的夸大化,借助團體中成員的經(jīng)驗交流,相互提供有用的幫助。
嚴格執(zhí)行健康教育項目
從患者入院到出院都要進行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的誘因、癥狀、治療原則、藥物及不良反應。讓患者和家屬能夠了解疾病知識,消除對疾病的恐懼感;對患者及家屬普及心理知識,幫助家屬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陪伴患者克服疾病帶來的困難,通過關注患者陪侍人的心理,加強患者的依從性,讓陪護者在患者服用藥物和其他相關治療方面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從而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減輕。對出院帶藥的患者,要準確告知藥物劑量、用藥、用量,強調(diào)堅持服藥重要性,告知家屬進行監(jiān)督,同時要強調(diào)出院后按時復查,進行后續(xù)的心理治療,指導患者家屬做好家庭的護理22。
通過對精神科護理人文關懷的推廣和實施,患者的住院滿意度和病情的恢復率顯著提高23, 我院精神科患者的疾病復發(fā)率顯著下降,親子關系、回歸社會的有效程度顯著提高,現(xiàn)還在研究中。
“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就是要求護理工作人員護理患者時要始終從“患者需求”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站在患者及家屬系統(tǒng)的視角即“患者家屬一起來”去幫助、理解他們;通過不斷提高精神疾病臨床路徑中護理路徑的內(nèi)容質(zhì)量,促進醫(y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理念的構(gòu)建與提升,為科室的發(fā)展和進步提供不竭的動力。雖然已有研究提到心理護理,但是對心理護理人員的要求及培訓方面講述得不具體。本文通對自身科室的實踐和經(jīng)驗總結(jié),認為加強精神衛(wèi)生科護理臨床路徑下護理人員隊伍的專業(yè)心理培訓,打造一支有專業(yè)特色的心理護理人員并且開展不同主題的團體課程,強化“患者家屬一起來”的理念是有待進一步加強的,這也是今后我們將會不斷拓展的方面。
1.Watson M.New dimensions of human caring theory[J].Nurs Sci Q,1988,1(4):175-181.
2.Leininger M.Transcultural nursing:concepts,theories,and practices[M].New York:Wiley Publishing,1978.
3.Watson J.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nursing[M]. Colorado:Colorado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1985:23.
4.Henderson A. Emotional labor and nursing:an under-appreciatedaspect o f c a r i n g w o r k[J].N u r s Inq,2001,8(2):130-138.
5.張秀偉 ,姜安麗 .護理人文關懷概念的研究現(xiàn)狀與分析 [J]. 中華護理雜志 ,2008(6):540-543.
6. 易利華 . 醫(yī)院管理新論 [M]. 香港 :亞洲醫(yī)藥出版社 ,2001:242.
7.Bodlund O,Ekselius L,Lindstrom E.Personality traits and disorders among psychiatric out-patients and normal subj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SCD screen questionnaire[J],Nord J Psychiatry,1993,47(6):425-433.
8. 劉于皛 . 護士人文關懷品質(zhì)測評工具的構(gòu)建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 ,2011.
9.黃行芝,劉義蘭,楊春.關懷護理學-華生人性關懷理論在護理專業(yè)中的應用[M]. 北京 :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
10.Amendolair D.Caring model:putting research into practice[J].IJHC,2012,16(4):14-21.
11. 劉義蘭, 段征征, 喻姣花, 等. 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的構(gòu)建與實踐 [J], 中國護理管理 ,2013,13(3):111-112.
12. 葉志弘 . 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工作模式 [J]. 中國護理管理,2009,9(8):8-10.
13.Paulen A,Rapp C.Personc e n t e r e d c a r i n g[J]. NursManage,1981,12(9):17-22.
14. 肖傳實 , 張克讓 . 常見精神疾病臨床路徑 [M]. 北京 :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4.
15.Latalova K, Prasko J, Grambal A, et al.Bipolar disorder and anxiety disorders[J].Neuro Endocrinol Lett, 2013, 34(8): 738-744.
16. 李秋云 . 臨床護理路徑在住院躁狂抑郁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意義 [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4(20):143-145.
17. 陳秉雄 , 張永英 , 陳秉虎 , 等 . 臨床路徑診療模式的醫(yī)學倫理學價值 [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 ,2014,27(1):129-130.
18. 李偉 , 王彥芳 , 徐勇 , 等 . 臨床路徑在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發(fā)作病種中的實施與應用 [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 ( 電子版 ),2015(10):1969-1971.
19. 湯慶平 , 賴根祥 , 張靜 , 等 . 精神科住院病人陪護親屬心理狀況的對照研究 [J]. 江西醫(yī)藥 ,2006(1):42-43.
20. 陳艾華 , 余平 . 人文護理服務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探索與實踐 [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7(5):64-65.
21. 張旭芳 . 淺議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作用 [J]. 健康必讀( 中旬刊 ),2012,11(10):471.
22. 尚簡 , 陳智媛 . 心理護理在精神病康復中的療效觀察及其價值分析 [J]. 大家健康(學術(shù)版),2014,13(5):233-234.
23. 祝海波 , 慈玉 瑩 , 王 麗 芹 . 護 理人文關懷與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 [J]. 中國臨床護理 ,2013(2):93-95.
/1.山西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
2.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