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琴
【摘 要】背誦課文對每一個同學今后的成長都很重要。不僅是獲取知識,訓練口才,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而且還是一種樂趣。
【關(guān)鍵詞】啟示法;描述法;順序法;貫穿法;表演法;合作法
眾所周知,背誦課文對每一個同學今后的成長都很重要。不僅是獲取知識,訓練口才,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而且還是一種樂趣。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沒有識記和背誦,教學和智力發(fā)展就是不可思議的?!边@更充分說明了背誦的重要性。
在我們整個小學階段,要求同學們背誦的古今優(yōu)秀詩文達160篇(段)。對于剛?cè)雽W不久的低年級小同學來說,背誦課文是一件難事,因些只有通過反復讀來死背,而對于高年級的大同學來說,要背誦的課文篇幅長也是一件相當頭疼的事,因此,不少同學對背課文就像吃肥肉一樣害怕。其實,背誦課文也有很多學問,在同樣條件下,方法對頭,就能背得快,記得牢。根據(jù)這些年來我的實踐和體會,認為以下六種背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關(guān)鍵字、詞啟示法
小學課本中許多關(guān)鍵的字,關(guān)鍵的詞是一個句子、一個段落內(nèi)容的重要表現(xiàn),是一篇篇課文當中文字的璀璨的明珠,所以,牢牢記住這些關(guān)鍵的字,關(guān)鍵的詞,自然就可以得到許多的啟發(fā)和溫馨的提示,這樣,就能很好地幫助我們的同學更好地把課文背通順,背流利。如《桂林山水》這一課,要求背誦課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看過這篇課文的人都知道,這兩個自然段都有相似之處,都是寫山和水的特點,它們都有三個特點,而且都是用單個字來表示,即漓江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當我在指導同學們背誦這兩個自然段的時候,我就在這六個關(guān)鍵字上下功夫,我就用填空的方式,即“靜,靜得 。清,清得 。綠,綠得 ?!边@樣同學很快就將這一自然段漓江水的特點背起來了。而這段話的開頭是用對比的方法來寫,讓同學們記住“波漾壯闊”與“水平如鏡”這兩個關(guān)鍵詞,這段話的最后一句是寫作者的感受。這樣,同學們非常輕松地背下了這一段,用同樣的辦法,同學們也就背下第三自然段。
二、想象畫面描述法
課文內(nèi)容來源于生活,具有生活的色彩,每篇課文都可以把它構(gòu)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讓它銘刻在同學們的腦海里。講讀后讓同學們背誦時,同學們一聽要背誦的課題,課文內(nèi)容的圖畫就會油然而生,同學們依照畫面就會很快背出課文的內(nèi)容來。比如:我在教學“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边@首小詩時,我編了這樣一段故事: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我家那一個活潑可愛的胖妞妞,歡呼雀躍地拉著她姐姐白嫩嫩的小手去白巖公園玩,她們一口氣走了二三里,馬上就要到達白巖公園了,突然,她們看到前面村子也有四五個小哥哥小姐姐,他們也說著,唱著,向白巖公園的方向走去。終于走到公園了,我們欣喜地看到公園里有六七座亭子,就跑過去準備休息休息。春天的亭子外邊,花兒在爭奇斗艷,紅的,粉的,黃的,一朵賽過一朵,大家越看越開心,就情不自禁地伸出小小的指頭數(shù)起來,嘴里念叨著:“一枝,兩枝……八枝,九枝,十枝?!蔽铱谑鰰r,同學們聽得入迷了,腦海中都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很快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學都把課文背了下來。在教學《鋤禾》時,我就讓同學回憶爸爸媽媽夏天在自己家地上干活的情景,其中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說他想到了:在一個烈日炎炎的夏天,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大地,家里的小狗吐著舌頭不停地喘著大氣,而我的爸爸媽媽正在田地里給家里的碧綠的小禾苗鋤草,只見他們熱得汗流夾背,汗水像下雨一樣一滴一滴地滴在地上,他們身上的衣服濕透了。因為鋤的是剛剛種下去的小幼苖,所以他們知道如果要等到收獲還真的不知道要再干多少回活,要再流多少的汗水,看來,我們?nèi)统缘募Z食來得可真是不容易?。 庇谑撬芸炀蛯⑦@首詩背了下來,而且久經(jīng)不忘。
三、依照層次順序法
層次就是指的文章每層意思的順序和所在的位置,也可以說就是一篇文章的先后順序??v觀小學語文課本,大部分課文都以時間的先后順序和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安排層次的,還有一些說明性的文章,也是按一定的順序來寫的。如果大家掌握了一篇文章的層次,那么,我們背誦課文時就會想首先應(yīng)該背什么,然后背什么,最后再背什么,同學們就了如指掌了。
四、依線索貫穿法
所謂線索,就是把組成課文的全部材料串成一個有整體的脈絡(luò)。同學們要是掌握了它,不僅可以背得很快,還不會輕易漏掉內(nèi)容。例如:《凡卡》一課的第八自然段,就以“挨”為線索把課文內(nèi)容串成一個有機整體,我讓同學們背誦此文時,同學們按照“給小崽子搖搖籃睡著了、收拾青魚的時候從尾巴弄起招致毒打、伙計們經(jīng)常捉弄凡卡,以至三次“挨打”,“挨餓”、“挨凍”,最后請求爺爺帶凡卡回家這一線索,很快把這段課文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完成了這段課文的背誦任務(wù)。
五、表演背誦法
文章不是無情物,無論是敘事、議論、抒情,都蘊含著作者的感情,教師就應(yīng)該認真挖掘出教材中的感情因素和美的形象“披文入情”,根據(jù)小學生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背誦時,一邊背誦一邊表演,然后讓同學們加上恰當?shù)恼Z氣和動作,自然而然就會增進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達到與文章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的作用。例如:記得我在教同學們背誦《示兒》時,當背到“元知”、“但悲”、“北定”、“無忘”、等詞的時候,我除了指導他們背誦的語氣外,還引導學生用動作、神態(tài)來表現(xiàn)出詩人的興奮心情及強烈的愛國心,得當?shù)恼Z氣、動作和神態(tài)促進了孩子們的記憶與理解。
六、合作背誦法
如果將所要背誦的課文材料分開,然后落實給同桌同學或者是小組四個以上的同學,讓他們在一定的時間里合作背誦出來,這樣就可以讓同學們增強背誦課文的責任感,因為他們的目標一致,共同參與,他們就會積極尋找背誦的最佳方法,理所當然就能提高背誦的效率。
其實,背誦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平時善于思考與總結(jié),就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