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禮君
摘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位于黑龍江省西部,是典型的風沙干旱地區(qū),屬第一積溫帶,年降雨量400mm左右,但地下水資源豐富。本試驗是按照省推廣站轉變糧食增長方式關鍵技術示范項目布暑,在縣中心科技示范園區(qū)利用地下水在風沙土耕地種植水稻。經(jīng)研究確定試驗重點解決風沙土沙性大、不保水、滲漏快等難題。探討在降水貧乏、土壤保水能力低的地區(qū)種植水稻。試驗表明:技術可行,并且基本能夠保證產(chǎn)量與傳統(tǒng)水稻種植地區(qū)的產(chǎn)量相當。對種植業(yè)結構調(diào)整、轉變糧食增長方式探索出一條新路。
關鍵詞:沙壤土:試驗設計;試驗結果;綜合分析和處理意見
壤土是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與沙土之問的土壤。
一、試驗基本情況
1.試驗地點
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科技示范園區(qū)。
2.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土壤類型為風砂土,耕層20cm,耕層土壤含沙量95%,其下為黃沙,隨著深度增加含沙量增加,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勻,前茬玉米,春季旋耕滅茬整地,土壤有機質(zhì)1.844%,速效氮124.7ppm,速效磷37.2ppm。速效鉀7.6 ppm,PH值8.2,全鹽量0.081%。試驗地面積20畝。
3.田間工程
采用筑埂機筑埂。由于池埂土壤松散漏水,采用塑料膜包覆的辦法防止漏水。采用90mmPUC管輸水。不設灌排渠系沒有渠系滲漏,節(jié)約用水,省成本,沒有渠系占地,增加綠色面積約10%。
4.防滲技術
風沙土滲漏速度快,沒有防滲技術,不能建立水層。無法種植水稻,防滲技術是結合整地每畝施防滲劑1噸,均勻揚施地表后耙入耕層,灌水進行水整地。施用防滲劑前土壤水飽和狀態(tài)時達西定律值33.3×10.5cm/s,施用防滲劑初期滲漏速度仍很快,達西定律值11,Tx10-5cm/s,7天后防滲效果明顯改善,達西定律值7,2×10-5cm/s,一個月后滲漏速度穩(wěn)定,達西定律值6.3×10~5cm/s。
5.栽培管理措施
(1)采用大棚缽體育大苗(4葉1心),4月18日播種,5月30日插秧。品種選用松粳3號。
(2)畝施酵素有機肥100公斤、水稻專用肥15公斤做底肥,返青分蘗肥每畝施硫酸銨7.5公斤,(7天后發(fā)現(xiàn)進水口周圍有缺肥現(xiàn)象,補施硫酸銨4公斤/畝),穗粒肥每畝施尿素7.5公斤,噴施BIO葉面肥一次。
(3)節(jié)水灌溉:風砂土種稻雖然采用防滲技術,第一年土壤滲水速度仍較常規(guī)稻田快,采用淺水灌溉,并實行傍晚灌溉。20畝水稻共用水50710噸。平均畝用水2535.5噸。
(4)防治稻搖蚊,采用敵百蟲防治稻蚊兩次。
6.田間長勢
風砂土通透性好,插秧后無返青萎蔫現(xiàn)象,發(fā)根快。長勢良好。生育進程正常,5月30日插秧,無返青期,6月3日始見分蘗,分蘗情況與常規(guī)水稻相同,7月28日抽穗,9月18日成熟。
二、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大區(qū)對比法,設8×3寸,9×3寸,兩個處理。
三、試驗結果
測產(chǎn)結果:8×3寸處理區(qū)平均畝產(chǎn)610.2公斤,最高測產(chǎn)點畝產(chǎn)760.1公斤,最低測產(chǎn)點畝產(chǎn)376.3公斤(進水口處,面積6.6平方米);9×3寸處理區(qū)平均畝產(chǎn)605.7公斤。最高測產(chǎn)點畝產(chǎn)752.9公斤,最低測產(chǎn)點畝產(chǎn)368.5公斤(進水口處,面積6.6平方米)。
實收結果:20畝風沙土水稻實收12204公斤。平均畝產(chǎn)610.2公斤。
四、綜合分析和處理意見
1.風砂土地種植水稻通過用防滲技術處理是可行的。今年試驗示范實現(xiàn)水稻平均畝產(chǎn)610.2公斤,最高畝產(chǎn)760.1公斤。最低畝產(chǎn)368.5公斤(進水口處)。
2.采用地下水做為灌溉水源的最好設置曬水池。
3.不宜選擇生育期過長品種。
4.防滲處理一定要撒施均勻,耙入耕層,以加快防滲層形成,減少漏水。節(jié)約水資源。
5.采用PUC管道輸水,不設灌水渠系,節(jié)約用水,增加綠色面積約10%。但進水口不能移動,設立曬水池效果會更好,宜采用干濕交替灌溉。
6.風沙土泥漿少,沉淀快,要實行淺水耙地,耙后及時插秧。
7.插秧規(guī)格第一年采用8×3寸或9×3寸較適宜。以后可根據(jù)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投入水平較當?shù)爻R?guī)插秧規(guī)格稍小或一致。
8.地塊選擇應盡量選擇含沙量低的地塊,節(jié)約水資源。
9.有條件的可利用泡底土等粘性土改良效果更好。
10.施肥宜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