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
人造肉、干細胞肉、酵母菌擠出的奶甚至各種各樣的昆蟲……未來,據(jù)說因為氣候變化,主要飼料作物玉米的產(chǎn)量下降,飼養(yǎng)牲口的糧食可能越來越不夠用。而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預計,全球人口在2050年將達到90億。為了解決地球人對肉食的需求,科學家給出了不少替代方案。至于它們的味道怎么樣,你可得“腦洞”大開想象一下。
植物里流出的血
喂牲口太費糧食——能喂飽10個人的谷物,變成了只夠一個人吃的肉;7公斤植物蛋白才能產(chǎn)出1公斤牛肉。但讓愛吃肉的人改吃素,太難。斯坦福大學教授帕特里克·布朗在嘗試一條解決之道——人造肉。他的“不可能食物”項目匯集了50多名科學家、工程師、農(nóng)民和廚師,研究分子級別的動物產(chǎn)品,以利用植物制造肉類和奶酪。他們花了5年時間和8000萬美金,造出了可以媲美牛肉的人造肉。
布朗的素牛肉不是豆制品。它的色澤、紋理都像絞碎的真牛肉。食客還可以挑選薄厚、半熟、八成熟等。素牛肉的成分有馬鈴薯蛋白、小麥蛋白、黃原膠和椰子油等,熱量比真牛肉低,蛋白質含量更多。
有美食家品嘗了素牛肉漢堡,表示這是目前最像真肉漢堡的素食。也有人說,此人造肉雖然味道好,但它還是沒有肉纖維的嚼勁。
之所以像真肉,因為人造肉里有血紅素。植物中也有血紅素,但還是在動物肌肉中含量最高。將牛肉、豬肉化凍往往會滲出“血水”,它就來自于肌肉中的血紅素。所以肉具有獨特的口感和風味。
布朗用植物亞鐵血紅素替代動物亞鐵血紅素,使人造肉呈現(xiàn)了肉的淡紅色。他還分解了植物中的蛋白質,重組氨基酸,并和糖、植物脂肪等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當被烘烤時,人造肉也會變成棕色,散發(fā)出香氣。一份素肉漢堡+薯條的套餐賣12美元——還可以接受。
干細胞肉
如果在器皿里就能生產(chǎn)牛肉而不是養(yǎng)一頭牛,就不需要耗費不必要的能量。從牛身上提取干細胞培養(yǎng)而不是宰殺它,也更人道。干細胞是沒有分化的細胞,是器官的種子,許多醫(yī)學家研究用干細胞生成人類器官供移植,但也有人想用它生產(chǎn)肉。
馬克·波斯特——一位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教授,就成功地在實驗室里培育出了“干細胞肉”。他從牛的身上提取組織,分離出干細胞;將之浸泡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物質的混合液中,讓細胞吸收營養(yǎng),生長分化,初步長成帶有黏性的物質;波斯特再讓它不斷膨脹,拉伸成肉條;最后將3000條肉條混合,加入200片實驗室培養(yǎng)的動物脂肪,制成一塊制作漢堡用的肉餅。
這塊肉餅不怎么好吃。因為它跟真牛肉不一樣,它沒有血管神經(jīng),是在單一環(huán)境下擴增出來的,所以口感比較奇怪。
體外培養(yǎng)細胞要模擬體內(nèi)環(huán)境,因此得維持營養(yǎng)、絕對無菌環(huán)境、適宜的酸堿度、培養(yǎng)器皿、溫度等條件,肌肉細胞長得又慢,這么生產(chǎn)的“牛肉”太貴了,每公斤1萬美元,相當于市面牛肉價格的1000倍。
這個實驗當然不是為了美食家設計的,僅是個可行性探索,將來會不會有改進后能上市的干細胞肉,尚未可知。
酵母菌擠出的奶
兩位印度的素食主義者,在加利福尼亞州開了一家公司,生產(chǎn)“沒有奶牛”的牛奶。他們把奶牛的DNA序列插入酵母菌,并將酵母菌與玉米糖漿及其他種類的蛋白質,一起放進發(fā)酵罐中。最終獲得的發(fā)酵物與普通牛奶口味上相差不大,保質期比普通牛奶長。
目前這種人造奶的售價是牛奶的兩倍。這家公司稱它的口感是豆奶、杏仁奶比不了的。人造奶中的蛋白質來自酵母菌,脂肪來自植物,并在分子層面進行了調(diào)整以模仿牛奶脂肪的結構和口味。鈣和鉀等礦物質以及糖類,是另外添加到人造奶中的。混合物的配比合適的話,“人造奶”的成分就與牛奶更為接近。
這家公司還希望做出比牛奶更有利人類健康的人造奶。他們正嘗試生產(chǎn)不含乳糖的人造奶,以滿足乳糖不耐受癥患者的需求。他們還研制出了將飽和脂肪替換成不飽和脂肪、但依然保留著牛奶風味的產(chǎn)品。
堅果味兒的蟲子
就像《圣經(jīng)》里規(guī)定的,人類被神允許吃昆蟲,許多民族的食譜里都有昆蟲佳肴。2013年,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在《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中指出,全世界可供人類食用的昆蟲超過1900種,世界上至少20億人的傳統(tǒng)食物中包含昆蟲。但昆蟲迄今還未成為人類的蛋白質主要來源,這是很可惜的。
黑水虻是一種其貌不揚的小飛蟲,在熱帶常見,是食腐動物,它常待在垃圾堆或者糞坑里,但不會去居民家里。它的繁殖能力和蒼蠅一樣強大。幼蟲有點像蠅蛆,一只幼蟲平均每天進食0.5克有機物,能夠消化絕大部分的生活垃圾,比如爛水果蔬菜、腐肉和糞便,將它們高效轉化為脂肪、蛋白質和鈣。現(xiàn)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都有企業(yè)用黑水虻處理有機垃圾,黑水虻的幼蟲可以當飼料,從雞和豬、魚和蝦到鱷魚都愿意吃。
黑水虻幼蟲體內(nèi)有抑菌物質,動物吃了有益健康。也有學者用廚余垃圾養(yǎng)黑水虻自己吃,煮熟的幼蟲聞起來像馬鈴薯和堅果,味道挺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