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明
培養(yǎng)獨立,請多給孩子機會
□張家明
孩子的獨立意識不是家長“陪”出來的,更不是家長“幫”出來的。不少家長常常抱怨孩子缺乏獨立意識,卻很少問一問自己是否給了孩子足夠多的學習鍛煉機會。其實,培養(yǎng)孩子獨立意識并不難,關(guān)鍵是我們要多給予孩子學習鍛煉的機會。
孩子遭遇困難,不少家長總是第一時間施以援手幫孩子:不會做飯,家長做;不會洗衣,家長洗……家長這樣做,愛心無可厚非,但卻在無形之中剝奪了孩子獨立嘗試的機會。久而久之,即使面對自己稍微努力一點兒就能解決的困難,孩子也會心存等待,不愿主動想法子解決。作為家長,困難面前要敢于放手讓孩子大膽嘗試,切不可因為擔心孩子做不好,或是不忍心看到孩子受苦而越俎代庖。不僅如此,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制造一些困難,比如周末時間,把孩子獨自一人留在家里,讓他自己安排生活,學習如何獨處和自理,從而減輕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應(yīng)對能力。
小孩子渴望長大的心理十分強烈,喜歡在大人面前充當小能人,結(jié)果常常給家長添亂,甚至好心辦壞事。作為家長,要能理解孩子渴望成長的心理,即使把事情搞砸也要夸一夸孩子,肯定孩子的積極性,并給予他熱情的鼓勵與耐心的指導(dǎo),幫助他樹立勞動自信心,而不是嫌他做得不好或是礙手礙腳而橫加制止,甚至是一通批評斥責。有的孩子之所以不能獨立,得不到家長鼓勵與支持是一個重要原因。試想一下,孩子動輒得咎,怎能不畏首畏腳?畏首畏腳,又怎么敢主動嘗試?不敢嘗試,將來又怎么能獨立自主?
缺乏獨立性的孩子,往往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常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但很少參與家務(wù)勞動,而且花錢大手大腳,沒有計劃,也不懂得珍惜。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不妨從學做簡單的家務(wù)勞動開始。當孩子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家務(wù)事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訂一個參加家務(wù)勞動小合同,讓孩子通過參加有償家務(wù)勞動來換取零花錢。當然,給的錢一定要適度,不能太高太濫,并且,孩子掙的錢要歸孩子自己支配,大人只提合理化建議,而不隨意干涉。這樣長期堅持,不但可以讓孩子學會基本的家務(wù)勞動技能,養(yǎng)成勞動習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孩子不亂花錢的習慣,讓孩子懂得珍惜,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責任意識,讓孩子懂得感恩。
(責編 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