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季冰
在那里,人們追求的所謂“成功”,就是把手頭上的每一件事情、每一項工作做到自己認為最完美的境界。至于它能不能產(chǎn)生商業(yè)價值,能夠產(chǎn)生多大的商業(yè)價值,或者更簡單地說吧,能給自己賺得多少名利,那是將一項工作做到極致之后的一種自然結(jié)果,并非刻意追求的目標本身,至少不是唯一目標。
2016年8月份,我有一半時間在歐洲度假,站在蒼老落伍的歐亞大陸橋的彼端,別有一番滋味。
我的中學同學一家居住在慕尼黑的一條寧靜幽深的小巷,那條小巷里面有一家寂寥的首飾店,店主是一個看起來古稀出頭的德國老頭。沿著巷子再往前走200米,就是舉世聞名的安聯(lián)保險公司。
每次經(jīng)過老同學家門口,同行的女士總不免被櫥窗里那些閃耀著誘人光澤的珠寶飾品吸引而駐足。店堂里除了幾個玻璃展示柜,堆滿了打造各種貴金屬和寶石的手工和電動工具,甚至還有化學燒瓶之類。看起來一點也不像一家售賣昂貴奢侈品的珠光寶氣的店鋪,就像我們在中國街頭常見的那種;倒像是一家凝結(jié)著老人一生心血的作品陳列館。
也許是因為一整天也不會有幾個客人光顧的緣故,寂寞的德國老頭每見有客人來,總是不厭其煩地介紹他手工之作——那一件件飾品的特點和背后故事:這塊寶石是他20多年前在希臘塞薩洛尼基度假時淘來的,配的戒托則是他花了許多時間親自設計和打造的;那顆鉆石是他年輕時從一位老婦人手上覓得的,透明中蘊含著淡淡的藍光,是他自己畢生的摯愛……話匣子打開了,收都收不住。
當老頭指著一件首飾,說“Oh! Its art.But its too expensive.”的時候,我覺得他根本就沒想著把它賣給我們,而是完全陶醉在自己世界里,仿佛在向一群參觀者介紹一件完美無瑕的藝術(shù)作品那樣心滿意足。我們告別時,老頭流露出來的那副不舍的架勢,恨不得拽住我們的衣服,讓我們多聽他講一會兒,雖然他既不是一位有名的藝術(shù)家,也沒被寶格麗或蒂凡妮相中去做它們的設計師……
那時我在心里思忖:這不就是所謂“工匠精神”的真實寫照嗎?
對在大國崛起之路上沾沾自得的許多國人來說,今日歐洲仍然值得傾慕的,大概只剩下那些美輪美奐的奢侈品大牌了。富豪階層愿意為它們一擲千金,普通白領(lǐng)將擁有一兩件LV和Ferrogamo視為品位的象征。且不說這其中傳遞的價值觀,就事論事,他們中也許很少有人關(guān)注到這些長久風靡世界的品牌背后的匠人精神。
在歐洲,不同的民族特性塑造了色彩繽紛的品牌特性——高傲的英國人制作出了登喜路的莊重尊貴,浪漫的法國人設計出了夏奈爾的奢華絢麗,熱情的意大利人創(chuàng)造出了阿瑪尼的時髦前衛(wèi),嚴謹?shù)娜鹗咳舜蚰コ隽藙诹κ康膬?yōu)質(zhì)精密……
但支撐它們的是一種共同的東西: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匠人精神,正是無數(shù)慕尼黑小巷里默默無聞的工匠壘砌起了那些享譽世界的耀眼品牌。
飽受成功學熏陶的當代中國人眼下信奉的是“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一類的雞湯式勵志格言,這使得他們的追求目標永遠是外在的,也就是那些所謂“人生贏家”。
我在踏上歐陸行程之前,曾看見朋友圈里瘋轉(zhuǎn)的一篇批評挖苦騰訊內(nèi)容部門員工的文章。按照那位狷狂作者的說法,他的前同事們蠅營狗茍、不思進取,只知“兢兢業(yè)業(yè)”地打好一份工,卻不知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一日千里。我回國后不久,又看見另一則朋友圈里瘋轉(zhuǎn)的帖子。內(nèi)容是中國的一位首富在電視屏幕上面對全國觀眾說:“……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說我先掙它一個億?!?/p>
不管那兩位成功人士說的那些具體問題究竟有沒有道理,總之他們的話語背后傳遞了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所謂成功,就是比別人賺多得多的錢、出大得多的名……自然,不以比別人更加成功為目標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但在迄今為止各方面都比他們更加“成功”的西歐,我感受到的卻是迥然不同的另一種價值取向。在那里,人們追求的所謂“成功”,就是把手頭上的每一件事情、每一項工作做到自己認為最完美的境界。至于它能不能產(chǎn)生商業(yè)價值,能夠產(chǎn)生多大的商業(yè)價值,或者更簡單地說吧,能給自己賺得多少名利,那是將一項工作做到極致之后的一種自然結(jié)果,并非刻意追求的目標本身,至少不是唯一目標。
這種人生追求目標是內(nèi)向的。就像我們看到的,慕尼黑小巷子里的老金匠拉著我們嘮叨他的那些得意之作,更多地是在分享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而不是為了從我們錢包里挖出盡可能多的歐元,就像北京上海大街上那些售樓小姐那樣。
我非常認同當局在當下這個歷史節(jié)點上對“工匠精神”的倡導,但要使這種倡導不淪為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之類的空洞宣傳,最根本的是要營造這樣一種社會生態(tài)——在所有人心目中,那個慕尼黑寂寥小巷里的寂寞老匠人與隔壁安聯(lián)保險公司的那些有權(quán)有勢的CEO、CFO們擁有同等的尊嚴。
我相信,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而非耍小聰明的山寨,也建立在這樣的價值取向之上。
在歐洲,不同的民族特性塑造了色彩繽紛的品牌特性——
高傲的英國人制作出了登喜路的莊重尊貴,浪漫的法國人設計出了夏奈爾的奢華絢麗,熱情的意大利人創(chuàng)造出了阿瑪尼的時髦前衛(wèi),嚴謹?shù)娜鹗咳舜蚰コ隽藙诹κ康膬?yōu)質(zhì)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