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樊志勇楊銘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劉敏
光伏電站并網點電壓升高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案
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樊志勇*楊銘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劉敏
基于光伏電站的實際調查,對光伏電站并網點電壓升高的原因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并網點電壓控制措施,并結合光伏電站現場的實驗進行驗證,給出解決方案。
光伏電站;逆變器;并網;電壓升高;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光伏發(fā)電的廣泛使用,光伏電站接入電力系統(tǒng)越來越多,光伏發(fā)電對電力系統(tǒng)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光伏電站如何安全穩(wěn)定并網,成為新形勢下的重要研究課題。大規(guī)模光伏電站并網,引起并網點電壓升高,是目前很多光伏電站面臨的并網問題[1],僅利用傳統(tǒng)的電壓調節(jié)手段,并不能完全經濟有效地解決問題。本文以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下屬某光伏電站為例,分析并網點電壓升高的原因,提出上級電站降檔降壓、綜合利用光伏逆變器和SVG的無功能力進行電壓調節(jié)等措施,在光伏電站進行了實驗驗證,并推薦幾種解決方案。
光伏電站出現35 kV并網點電壓升高的問題,具體現象表現為:12:00~14:00左右,輻照較強,光伏電站并網功率增加時,并網點電壓升高明顯。根據調度下發(fā)母線電壓限值要求,35 kV并網點電壓范圍為33.5~38.5 kV,若不采取調控措施,電壓可能越過上限。暫時通過AVC系統(tǒng)控制SVG進行電壓調節(jié)。
光伏電站平面布置圖見圖1。目前共7個光伏方陣,總裝機容量為10 MWp。
圖1 光伏電站平面布置圖
圖2為光伏電站一次系統(tǒng)圖。其中,1#光伏集電線連接有7個方陣,35 kV I段母線掛接站用變、接地變、SVG等設備,關光(關橋變→光伏電站)I線連接關橋變。
圖2 光伏電站一次主接線圖
圖3 海原變一次系統(tǒng)圖
圖3為海原變一次系統(tǒng)圖。海原變是關橋變的上級電站,圖中35 kVⅡ段母線中,有一條“海關線”連接海原變和關橋變。
測試現場獲取了5月14-18日期間,光伏電站、關橋變、海原變的各數據歷史曲線。本文以17日的數據為例進行介紹。
光伏電站歷史曲線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在中午時分,輻照較強,光伏電站向系統(tǒng)輸送的有功功率P增加,電壓Uab升高,若不采取調控措施,電壓會超過38.5l V,電站目前通過SVG發(fā)出無功控制電壓在38.5 kV以下,最大無功功率約為-2.5 MVar。
圖4 光伏電站性能參數的歷史曲線
關橋變歷史曲線如圖5所示。關橋變與光伏電站相距約3 km,通過關光I線連接。由圖5可知,關橋變數據與光伏電站基本一致。
圖5 關橋變性能參數的歷史曲線
海原變性能參數的歷史曲線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海原變母線電壓根據負荷變化而變化:夜間輕負荷,電壓較高,37.5 kV以上;早晚高峰時段電壓較低,約在36.5~37 kV;中午時段電壓中等偏高,在37~37.5 kV之間。
圖6 海原變性能參數的歷史曲線
光伏電站并網結構圖如圖7所示。通過對結構圖簡化,光伏電站并網運行的戴維南等效電路圖[2]如圖8所示。由于關光I線較短,約3 km,將并網點和關橋變母線簡化為同一個點,即公共連接點(PCC),實際并網點電壓和關橋變母線電壓也基本一致。圖8中,Us為海原變35 kV母線電壓;Z為海原變至并網點PCC線路阻抗,Z=R+jX,其中R為電阻分量,X為電抗分量,架空線路,阻抗偏感性;P、Q分別為并網點PCC至海原變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光伏電站停運或并網功率小于關橋變負載時,潮流方向由海原變→PCC,光伏電站并網功率大于關橋變負載時,潮流方向由PCC→海原變;UPCC為并網點電壓;PL、QL分別為關橋變負載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潮流方向單向;Qc為光伏電站無功功率補償設備,本案例中特指SVG發(fā)出的無功功率;PG、QG分別為光伏區(qū)向系統(tǒng)輸送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
圖7 光伏電站并網結構圖
圖8 戴維南等效電路圖
據了解,關橋變負載較穩(wěn)定,PL約為2 MW,在中午輻照較好時,光伏區(qū)向系統(tǒng)輸送的有功功率約為9.8 MW,潮流方向為PCC→海原變。以下計算和分析均只針對這種潮流方向,以UPCC為參考電壓。
PCC流向海原變方向的電流為:
式中,S為視在功率。
定義ΔU為UPCC和Us之間的電壓差,其計算式為:
將式(1)代入式(2)可得:
由等效電路圖和潮流方向可知:
式中,P=PG-PL,Q=QG-QL±Qc。
則式(4)可寫為:
由于關橋變負載PL、QL基本穩(wěn)定,為排除其影響,假定PL、QL為零,則式(5)可簡化為:
式(6)中,線路阻抗參數R和X可認為是恒定的,可變參數有:U?s、PG、QG、Qc。
由此可見,光伏電站35 kV并網點電壓UPCC升高取決于以下可變參數與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1)海原變35 kV母線電壓U?s;2)光伏區(qū)向系統(tǒng)輸送的功率PG、QG;3)SVG發(fā)出的無功Qc。
通過分析并網點電壓升高的原因,對并網點電壓的控制措施,可以基于各個影響因素進行控制[3]。
4.1 控制海原變35 kV母線電壓Us
海原變Us越高,并網點UPCC越高。對海原變35 kV母線電壓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調節(jié)海原變主變檔位,降檔降壓;2)海原變無功功率設備調壓,如電抗器、電容器、SVG等,可按以下措施進行調壓:投入電抗器,切除電容器,SVG發(fā)出感性無功等。
4.2 控制光伏區(qū)向系統(tǒng)輸送的功率PG、QG
輸送的有功功率PG越多,UPCC越高;無功功率QG越多,UPCC越低。對光伏區(qū)輸送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控制措施主要有:
1)控制部分逆變器停機,降低向電網輸送的有功功率PG,然而這種措施會損失光伏電站的發(fā)電量。
2)利用逆變器無功能力,增加向電網輸送的無功功率QG:可手動設置逆變器固定功率因數進行無功補償,也可將各方陣數據采集器和逆變器也接入現有AVC系統(tǒng),通過AVC系統(tǒng)→數據采集器→逆變器,自動進行電壓調節(jié)。
4.3 控制SVG發(fā)出的無功Qc
Qc越多,UPCC越低??刂拼胧和ㄟ^AVC系統(tǒng)手動或自動進行電壓無功綜合調節(jié)。
當然,如果能降低線路阻抗Z=R+jX,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網點電壓,但要改造架空線路,施工難度大,成本較高。
按照以上的電壓控制措施,在光伏電站現場進行以下兩種實驗驗證。
5.1 實驗一
實驗名稱:通過AVC系統(tǒng)控制SVG進行電壓無功綜合調節(jié)。
實驗數據:數據見圖9,電壓能控制在38.5 kV以下。
實驗結果:能達到電壓控制的目的,但對SVG依賴程度較高。
5.2 實驗二
實驗名稱:利用逆變器無功能力,手動設置各方陣逆變器功率因數0.95(容性)。
實驗數據:如圖10所示,1#光伏集電線逆變器發(fā)容性無功,在輻照中等的情況下(當天天氣陰轉多云,P=8.89 MW,未達到峰值9.8 MW),電壓能控制在37.46 kV左右。
圖9 SVG進行電壓無功調節(jié)
圖10 利用逆變器無功能力進行調節(jié)
實驗結果:能達到電壓控制的目的,逆變器按固定功率因數輸出無功功率。
5.3 標準條件下逆變器發(fā)出無功對發(fā)電量的影響評估
逆變器無功能力與直流配比、輻照條件、溫度、逆變器型號等有關,光伏電站采用華為SUN2000 40KTL機型,視在功率為40 kVA,額定功率為36 kW,最大效率98.8%。
現場直流輸入≤34 kW(按34 kW計算),則輸出有功P=34×98.8%=33.592 kW。
不損失發(fā)電量的情況下,最大無功功率Q=(S2-P2)1/2=21.7 kVar。
不損失發(fā)電量的情況下,最小功率因數cosΦ=P/S=0.8398;即標準條件下,功率因數在0.8398<cosΦ≤1的范圍內,不損失發(fā)電量。
綜上所述,在標準條件下,光伏電站的逆變器設置功率因數0.95(容性),不會損失發(fā)電量。
本文從電力系統(tǒng)功率傳輸的角度進行分析,光伏電站并網點電壓升高是電力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決定的,與光伏逆變器無關。
6.1 解決方案一
協(xié)調上級電站(海原變)考慮對35 kV母線電壓進行人工或自動調壓,如降低主變檔位,降低海原變35 kV母線電壓,緩解光伏電站電壓調控壓力。也可僅在12:00~14:00時段進行人工或自動調壓,使海原變35 kV母線電壓在相對較低的合理電壓水平。
實時數據舉例:5月24日中午時分,海原變35 kV母線電壓高達37.5 kV以上。光伏電站并網點電壓接近38.5 kV,不得不用SVG發(fā)出感性無功進行電壓控制,或停用部分逆變器控制并網功率。若海原變能通過人工或自動控制設備,使35 kV母線電壓保持在相對較低的合理電壓水平,光伏電站就不用發(fā)出無功,也不必因停用逆變器而損失發(fā)電量。
6.2 解決方案二
在光伏電站內利用光伏逆變器和SVG的無功能力綜合進行電壓調節(jié)。
現有AVC系統(tǒng)僅將SVG接入進行電壓無功調節(jié),在SVG故障或停運時,可能出現電壓突然升高的情況。建議將各方陣數據采集器和逆變器也接入現有AVC系統(tǒng),通過AVC系統(tǒng)→數據采集器→逆變器,利用逆變器的無功能力參與電壓調節(jié)。
在AVC電壓無功控制策略方面,可考慮在逆變器不損失發(fā)電量的情況下,自動優(yōu)先使用逆變器的無功能力;在逆變器無功容量不足等特殊情況下,SVG作為后備電壓無功調節(jié)手段。這樣可有效降低SVG停運帶來的電壓突然升高的風險。
該方案還需考慮關光I線過流定值。關光I線過流III段定值為170 A(折算為一次值),一般中午輻照較好時,電流能達到160 A,若通過調節(jié)無功進行電壓控制,電流值有可能超過過流III段定值,光伏電站存在跳閘脫網的風險。
6.3 解決方案三
綜合利用上級電站降檔、光伏電站電壓無功調節(jié)措施。
首先對海原變主變降檔降壓,若海原變35 kV母線電壓在早晚高峰時段出現偏低的情況,此時電站早晚發(fā)電能力較弱(光照強度不足),可由光伏電站投入SVG容性無功用以支撐海原變35 kV母線電壓,光伏電站配有9 MVar的SVG動態(tài)補償裝置,滿足支撐電網的無功功率要求,有功輸出電流較小,可避免在發(fā)電高峰時段有功、無功電流疊加而導致送出電流過流的情況發(fā)生,從而避免電站跳閘脫網的風險;在電站發(fā)電的高峰時段,也不必停用逆變器而損失發(fā)電量。
[1]黃欣科,王環(huán),王一波,等.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并網點電壓升高調整原理及策略[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4,38(3):112-117.
[2]李斌,劉天琪,李興源.分布式電源接入對系統(tǒng)電壓穩(wěn)定性的影響[J].電網技術,2009,33(3):84-88.
[3]許曉艷,黃越輝,劉純,等.分布式光伏發(fā)電對配電網電壓的影響及電壓越限的解決方案[J].電網技術,2010,(10):140-146.
2016-06-12
樊志勇(1982—),男,管理學學士,主要從事風電及光伏的運行檢修管理方面的工作。fanzhiyong@bjnewenerg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