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近期,某款手機電池的爆炸事件,再一次將“使用手機的安全性”拉回大眾視野,也使得原本有許多創(chuàng)新元素的手機被蒙上了陰影。手機究竟為什么會發(fā)生爆炸?現(xiàn)在我們就來尋找制造手機爆炸的元兇。
元兇——手機鋰電池
此番手機爆炸元兇是其中的鋰電池。由于電池芯存在瑕疵,陰極和陽極反常相遇,導致電池芯過熱而爆炸。智能手機中的鋰電池和我們平時所用的普通電池完全不同,它主要依靠其中的鋰材料提供電能,不僅能反復充電,還可直接整合到電子設備中,并且具有高效存儲電能緩慢放電的特性,因此成為非常流行的電池,被廣泛用于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想要對爆炸原因一探究竟,那就必須要了解一下鋰電池的工作原理。
鋰電池的工作原理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
充電時,在外加電場作用下,正極材料鈷酸鋰中的鋰原子變成鋰離子,從正極移動到負極,與負極碳原子發(fā)生化學反應,并“穩(wěn)定”地嵌入到負極的石墨層狀結構中。從正極轉移到負極的鋰離子越多,電池可以存儲的能量就越多。
放電時剛好相反,內部電場轉向,鋰離子從負極脫離出來,又跑回到正極,重新變成鈷酸鋰。從負極轉移到正極的鋰離子越多,電池可以釋放的能量就越多。
在每一次充放電循環(huán)過程中,鋰離子充當了電能的搬運載體,周而復始地從正極→負極→正極來回移動,與正、負極材料發(fā)生化學反應,實現(xiàn)電荷的轉移,將化學能和電能相互轉換,這就是鋰電池的基本原理。
由于非水電解質、隔離膜等都是電子的絕緣體,所以這個循環(huán)過程中,并沒有電子在正負極之間來回移動,它們只參與電極的化學反應。
鋰電池中不僅有鋰化合物,還有負極材料、電解液、外殼,鋰材料只占電池重量的2%左右。鋰電池本來能量就不多,為了穩(wěn)定還有大約50%的電量不能釋放。
手機制造商為了提高手機續(xù)航能力,打造超薄機身,就會縮減電池的隔膜材料,從而對制造工藝要求就會越高,稍微的瑕疵就會引發(fā)質量問題。比如充電過程中的失誤導致熱失控,是鋰電池最常見的爆炸原因。另外,溫度過高、制造失誤、發(fā)生跌落,都可能會引發(fā)電池燃燒或爆炸。
制造手機爆炸的元兇是其中的鋰電池,而想要讓鋰電池幫助智能手機實現(xiàn)高續(xù)航、超薄、大屏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試一試
1. 某型號手機的鋰電池上標有“650mA·h 3.6V”的字樣,其中“650mA·h”是指電池容量(在充電電流為650mA時,1h即可充滿電),在此電池充電的過程中電流做的功為___________J。
2. 手機中使用的鋰電池是新型的高能電池。鋰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金屬元素,銀白色,很柔軟,可溶于液氮,是一種活動性比鐵強的金屬。它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見右圖。試完成以下填空:
(1)鋰離子的化學符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鋰的氧化物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鋰金屬的物理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氫氧化鋰與氫氧化鈉性質相似,那么氫氧化鋰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館
自制可樂電池
材料:3個一次性塑料杯、導線若干、電壓表、銅片3枚、鋅片3枚。
連接方法:在一次性塑料杯中倒入可樂,用導線分別連接銅片和鋅片平行插入可樂中,與電壓表相連,可產生約1V的電壓(如下左圖),1個銅—鋅—可樂電池就做好了。將3個銅—鋅—可樂電池串聯(lián)起來,電壓可達3V,能代替小鬧鐘、計算機中的鋰電池(如下右圖)。
啟示窗
鋰電池應用前景
大容量鋰電池已在電動汽車中開始試用,預計將成為21世紀電動汽車的主要動力電源之一,并將在人造衛(wèi)星、航空航天和儲能方面得到應用。隨著能源越來越緊缺,以及全世界環(huán)保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鋰電池將被廣泛應用于電動車行業(yè),特別是磷酸鐵鋰材料電池的出現(xiàn),強有力地推動了鋰電池產業(yè)的發(fā)展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