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敏 潘硯青
反腐題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初探
劉文敏 潘硯青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劇照
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是一部新聞紀錄片,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嚴厲懲治貪官的措施、并制定了相關制度情況下制作的。該紀錄片真實地記述了十八大以來一批官員、國企高管因貪污受賄而落馬的過程,對當前的中國政治環(huán)境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队肋h在路上》不僅是黨內從嚴治黨的宣示,另一方面通過大眾媒體播出,也向觀眾宣傳了黨的建設以及治黨等理念,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對腐敗問題的高度重視和懲治腐敗的決心?!坝肋h在路上”也隱喻我黨時刻從嚴要求自己、上下求索的精神,對我國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都起著積極引導作用。
作為新聞紀錄片,該片有其獨特的特征。新聞紀錄片是新聞與紀錄片的結合,它有著和新聞一樣記錄真實性的要求,以記錄真實為原則,不僅注重真實的記錄結果,更注重真實的記錄新聞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原因,并通過探析達到啟發(fā)觀眾思考的效果。它已不再是簡單的媒體事件,而是通過深度披露與分析,向觀眾轉達相應的思考來體現它的人文關懷屬性。
作為記錄當代世界發(fā)展情況的新聞紀錄片,將鏡頭對準的是當今時代中不同的國家、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各色人群,通過對社會的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影像記錄,向觀眾展現不同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這對于現代人類社會的意義無疑是巨大的?!队肋h在路上》正是通過這種形式,記錄了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的舉動和措施。一方面,這對黨的理論建設、制度建設、國家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無疑具有重大意義;另一方面,記錄片作為電視節(jié)目形式,它對收視率的要求使得自身需要通過各種素材的廣泛篩選,表現手法的多樣運用來表現題材的真實性,這與簡潔的新聞敘事方式形成鮮明的對比。
自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紀錄片加速發(fā)展以來,我國產生了一批優(yōu)秀的關于黨和國家發(fā)展的記錄片,如《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外交風云》《中國1949》《百年中國》等等。這些記錄片側重對影像、史料的運用,力求真實還原時代中的人物群像,記錄國家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和關鍵節(jié)點。影像中的采訪對象多以回憶的形式呈現,展示著紀錄片獨特的歷史厚度和生活質感。在當今時代,世界形勢紛繁復雜多變,黨也面臨著多重考驗,腐敗問題是關系社會穩(wěn)定、提高人民對黨的信任度的關鍵一環(huán)。十八大以來,在對腐敗分子堅決嚴懲的背景下,一批批腐敗高官高管紛紛落馬,這對黨的建設的意義是重大的;用鏡頭記錄下當今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狀況,對于國家和人民的意義也是重大的。腐敗問題涉及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發(fā)展,也是對執(zhí)政黨、政府管理國家能力的考驗,從國家管理層面來說,這是一個宏大而又崇高的命題。正如片中不止一次強調的政治生態(tài)建設的重要性那樣,腐敗問題涉及到黨風廉政建設,涉及到整個政治生態(tài)是否良好,而政治生態(tài)是否良好直接關系到國家管理的好壞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這種政治生態(tài)的建設實際上就是處理好人與權力的關系?!皺嗔Α笔钦螌W中的重要議題,它體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管理層面可能運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的現象,《永遠在路上》核心就是在傳達與此相關的治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作為歷史的選擇以執(zhí)政黨的身份登上政治舞臺,掌握了管理國家的權力,這種權力由上而下依次遞減,層級越高,權力越大,對權力的運用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家的命運。權力大意味著人的支配能力強,可支配的事物越多。在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個人欲望,人對權力的使用逐步放大到難以自控的地步,進而忘記了權力與責任之間的密切關聯。人以非法的途徑濫用權力,進行權錢交易,貪污腐敗便由此產生。腐敗帶來的嚴重后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所言:“腐敗是社會毒瘤。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北酒环矫嫱ㄟ^案例分析高官腐敗的原因,另一方面也闡述了黨對該問題的態(tài)度和決心??v觀八集紀錄片的標題,每集都取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的關鍵詞,從“人心向背,以上率下”到之后的“把紀律挺在前面,標本兼治”,從做法到要求再到治理方法,通過黨內最高領導的講話表明了黨堅決懲處腐敗的決心。
片中的貪污官員涉及各個級別,地域覆蓋大江南北,貪污方式也各巧其取。有的家中藏匿巨額現金令調查人員都感到瞠目結舌,有的將公共資源據為己有進行利益交換,有的在成為高級領導之后獨斷專行,有的在自己掌握實權后大力營建自己的親屬勢力,有的通過關系建立起自己的小圈子搞小團體,而他們行使的權力范圍早已越過了自己的界限?!案瘮 眴栴}涉及較廣,使得當它被作為專題討論時,人們看到的不僅是官員、國企高管、事業(yè)單位領導,還有知識分子等社會各個階層的人;人們不僅了解到黨和政府治理等情況,也了解到農業(yè)、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以及城市與鄉(xiāng)村的發(fā)展情況。到國家經濟近些年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看到了人的物質欲望的膨脹以及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帶來的以權謀私的現象;看到了將人與人的交往的這種關系文化運用到公共事務中對程序和規(guī)則的破壞,進而損害社會公平。片中出現的人物從側面反映出我國政治經濟發(fā)展情況和人民生活水平情況。通過采訪不同階層的人,表達著對該問題的共同看法,這是一種上層與下層互動的過程。因此,腐敗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雖然以反腐為主題,我們卻能通過該片看到當代中國真實的社會發(fā)展取向與實際情況。
該記錄片將案例敘述的生動性與啟發(fā)性有機結合了起來。這是一種紀錄片的故事化敘述方式。在堅持材料真實的情況下,通過改變設計情節(jié)、高潮,制造懸念將事件故事化,這在本片中描述貪官腐敗過程時體現得淋漓盡致。案件敘述過程中,描述性畫面語言與解說詞,背景音樂的結合完整再現了事件發(fā)生過程。以全國人大原環(huán)資委副主任白恩培為例,紀錄片采用了倒敘的方式講述他的事情:首先是對被判刑后的白恩培的采訪:“我1985年就是延安地委書記副部級以上都20多年了,正部級以上也10多年,沒想到老了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苯又霈F媒體、法院關于白恩培案的視頻資料,審判的報道,繼而解說詞配合畫面出現。昆明本是欠發(fā)達地區(qū),鏡頭切換到村莊畫面,講述白恩培實施大昆明發(fā)展戰(zhàn)略,各種城市建設興起時,畫面出現了鋼鐵和城市,之后便是中紀委檢查人員的采訪。由結果到起因的方式增加了影片的懸念,增強了事件本身的故事性。同時這種由表及里,由現象到原因的倒敘方法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按照這種規(guī)律分析事物也使事物的原因被層層揭開,尤其是片中背景音樂配合得恰到好處。新的案例開始時警醒的鋼琴音樂,描畫人們生活的和諧的音樂,解讀黨的反腐政策嚴肅的音樂,不同背景音樂的運用提示人們進入了不同情景。
紀錄片按集拍攝,拍攝集數多少取決于拍攝主題的框架,這就需要拍攝者在拍攝前對每集內容,集與集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整體把握,整個片子的邏輯關系很重要。在該片中,8集內容完整地呈現了黨對反腐工作重心的轉變,以及從抓個別老虎蒼蠅,到反腐成為一種常態(tài),再到不斷摸索建立健全制度的過程。正如最后一集標題所示,反腐工作是一種“標本兼治”行為,而不是簡單的一時沖動,黨從自身著手,希望通過治標治本的方式將不正之風遏制下去,并通過完善制度來防止各種腐敗再次發(fā)生。
紀錄片探討的治理腐敗問題,實際上在對過去黨的發(fā)展歷程的回顧中重新解讀詮釋了新時代黨的根本任務和根本目標,對新時代下共產黨人的含義進行了外延擴展,對于政黨概念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無論何種類型的紀錄片,人文屬性是其追求的終極原則,面對國家重大政治議題,這種屬性顯得更加重要。本片雖然探討了我黨建設中面臨的問題,但這也是各國面臨的問題,因此,政黨建設的選題具有普遍意義。
用紀錄片記錄下國家發(fā)展過程中的重大議題具有歷史意義。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從嚴治黨,這是是黨的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國家發(fā)展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向縱深發(fā)展,我們需要啃的硬骨頭也越來越多,這是考驗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時刻,如果一個執(zhí)政黨跟不上時代發(fā)展,對于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將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在關鍵時刻,黨中央采取一系列嚴懲措施遏制不正之風,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新形式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使得反腐敗有制度可依,這意味著黨風建設在制度上再上新的臺階。
在這種背景下,《永遠在路上》的制作是對黨的建設與發(fā)展的歷史記錄,也是對人民的莊重承諾,人們通過觀看該片可以了解黨的政策動向,了解黨對反腐敗的態(tài)度和決心。正如片名所說,反腐敗永遠在路上,這是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保證。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劇照
劉文敏,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碩士;潘硯青,男,河北滄州人,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河北大學中醫(yī)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