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申
時事素材多維透視
張貴申
2016年10月27日,西安理工大學學生小張在西安雁翔路附近一家銀行看到的一幕讓他動容:一位50歲左右的農(nóng)民工在進入銀行前,脫掉鞋子,然后跪著去ATM機前進行操作。農(nóng)民工說,他的鞋太臟了,會弄臟地面,不想給保安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從小張拍攝的現(xiàn)場照片中可以看到,銀行的地面很干凈,剛剛被拖過,銀行門口,保安還拿著一把拖把。很多人在看了這張照片后,覺得心酸的同時,對銀行保安提出了質(zhì)疑,覺得保安有些冷漠。
“其實不是這樣的。”小張解釋說,“其實保安也很好,他對農(nóng)民工說,沒事沒事,你進去,一會兒我再拖一次??赊r(nóng)民工說,我鞋上全是泥,沒事,我一下就出來了!然后就脫下了鞋?!边@一幕讓小張感到很溫暖,他說,農(nóng)民工和銀行保安都挺好,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希望大家不要誤解。
透視一:保留著善良,卻失去了自尊
有時候因為出身和際遇的不同,人和人的工作和收入難免會有差異,但是這并不應該有高低之分,人也不應該有階層之分。如果沒有社會上一些異樣的眼光和看法,沒有那些出口就用“農(nóng)民工”罵人窮酸的人,那么這些樸實的人也不會對自己“特殊”對待,也不會對自己造成的那些微乎其微的影響如此在意。該農(nóng)民工此舉本是出于一種善良的情懷,不應該受到任何批判,但也承受不起任何贊美。
透視二:彰道德光輝,但無須效仿提倡
所謂修養(yǎng),簡單點說,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農(nóng)民工脫鞋跪地取款能夠為他人著想,推己及人,令人肅然起敬。只有懂得尊重他人勞動的人,才是令人尊敬的人。這也說明該農(nóng)民工有著良好的公德意識和環(huán)境意識。行為雖可敬,但也令人心酸,不應效仿,更無須提倡。
透視三:善美暖人心,換位思考不可少
凡事為別人著想,考慮到自己的不足是否會給他人帶來不便或者傷害,從而盡自己的能力去彌補對他人造成的傷害。這不正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理解和體諒嗎?農(nóng)民工尚且能夠換位思考,不想給別人帶來麻煩,那么銀行不妨也換位思考一下,提高服務意識和為他人著想的意識,也能有農(nóng)民工一樣的善美、保安一樣的暖心,互相尊重互相溫暖,那該是一幅多么和諧溫馨的畫卷。
2016年9月23日,遂寧市明月小學三年級二班語文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道命題作文,讓孩子描述身邊最熟悉的人。9歲的佳鑫寫她的奶奶為給她治病,想盡辦法籌錢。由于佳鑫認識的漢字不多,本子上出現(xiàn)了幾處別字,還有的地方用拼音代替。而這篇字數(shù)不多的作文,卻讓人看了潸然淚下。
“我看見我的奶奶為我的病落淚的時候,我的心情很悲傷。如果我能活著長大,我一定會好好孝順我的好奶奶。……”9月25日,佳鑫的語文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被這真情的話語所感動,并把作文推薦給了其他老師欣賞。
老師王楠用手機拍下這篇作文,傳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沒想到的是,竟然快速在朋友圈內(nèi)傳播。大家被“最悲傷”作文感動,紛紛表示要給孩子捐款治病。
透視一:拳拳愛心彰顯社會正能量
懂事乖巧自尊心強的佳鑫,引來各界拳拳愛心。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及佳鑫所在學校的老師積極為其捐款,阿里公益主動聯(lián)系華西都市報,表示將為小佳鑫頒發(fā)1萬元正能量公益金。學校向上級給她申請生活救助,并減免部分費用。同時,還免費給她發(fā)放校服及作業(yè)本。社區(qū)給她辦理了低保,年底還給了慰問金。國慶前夕,還有愛心企業(yè)、人士給佳鑫送來了奶粉、書包和生活用品。拳拳愛心彰顯社會正能量,倔強女孩有了新生的希望。
透視二:最悲情的不是作文是感動
家庭貧困、父母離異、祖父母撫養(yǎng)、再生障礙性貧血,當這些詞匯交織在一個9歲女孩身上的時候,我們仿佛看到了她生活的艱苦、生命的艱難、與病魔作斗爭的堅強??嗝⒂弥赡鄣墓P寫出“如果我能活著長大”的悲情憧憬,求生的強烈渴望躍然紙上,作文觸動讀者淚點,讀之鐵人淚下,誰不動容?
透視三:“能活著長大”是對生的渴望
小佳鑫寫出了“最悲傷”作文:如果我能活著長大。從中我們不難讀出她對生的渴望,對生命的期許,對生活的認真。患有再生性障礙貧血的小佳鑫,一直靠輸血維持生命。但是學習努力的她從不愿因自己的病情落下一節(jié)課,曾經(jīng)好幾次上課時,佳鑫犯病了,雙手趴在課桌上,努力掙扎著不讓自己的眼睛因犯病而閉著,堅持聽完老師講課。讓我們從精神和物質(zhì)上,給佳鑫以健康的期許,給佳鑫以生命希望。
2016年9月29日,網(wǎng)曝四川一職校多名學生在辦公室內(nèi)毆打老師,其中1名學生1分鐘內(nèi)多次動手,惡語相向,有學生攝像。而老師從頭至尾沒有還手。據(jù)校方,打人學生欲提前回家未被批準,心生不滿。報警到派出所后,因當事學生未滿16周歲,由家長領走,沒有道歉。
華西都市報記者向四川省商貿(mào)學校進行求證,該校校長陳世平確認了此事,“有這么個事”。從網(wǎng)絡流傳的視頻可以看到,在老師辦公室里有5名學生1名老師,其中一名穿橙紅色外套的學生一邊毆打老師一邊罵著臟話。視頻不到一分鐘,但該學生卻7次打向老師,并有“啪啪”聲。
透視一:教育中的缺失令人深思
當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隨意施暴毫不膽怯的“勇敢者”,把老師培養(yǎng)成畏首畏尾、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懦弱者”,這到底是教育的成功還是教育的失???當教師行業(yè)在民主化進程不斷推進的法治時代逐漸淪為弱勢群體,這到底是歷史的進步還是社會的倒退?無論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如不以公心善待教師,教育公平不會實現(xiàn),社會正義更是空談。
透視二:忍辱負重凸顯教師無奈
在事件的整個過程中,受害老師都是十分冷靜、忍耐,沒有出現(xiàn)任何不當語言或行為。在此事件中,該老師忍辱負重,面對人格侮辱和精神傷害,沒有任何過當?shù)谋憩F(xiàn)。如果老師的言行有一絲的不當,如果老師敢還口或自衛(wèi),那么這些學生會怎樣,結果又會怎樣不得而知。該老師之所以選擇隱忍,是因為有一頂“師德”的大帽子以及社會輿論對老師的無形施壓。類似事件屢屢發(fā)生,都是老師當了冤大頭,無不凸顯出老師在師德重壓之下的無奈。
透視三:育人教育將要走向何方
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目前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弱勢地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能體罰、不敢批評、不敢管理學生,甚至學生動手對老師施以暴力,老師也不敢自衛(wèi),只能默默承受。連自己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師道尊嚴蕩然無存,“教書育人”“傳道授業(yè)”又從何談起?當教書育人的人被如此侮辱而不敢也不能起來反擊邪惡時我們的育人教育將走向何方?
[作者單位:河北省南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