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快兩歲的時候,常常把“我”掛在嘴邊:“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連我也要不到她手里的東西。
之前讀過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做了一定功課的我意識到:女兒的物權敏感期來了;在家的時候,我能夠按照學習到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孩子的“物權”概念,比如:
我給女兒一個專門的柜子,讓她存放自己心愛的物品;我告訴女兒她的衣服、玩具、圖書等都屬于她自己,要管理好它們;我要拿女兒的衣服、玩具或繪本,必須經(jīng)過她的同意;我告訴女兒自己不想分享的東西,可以大聲地表達出來,這是屬于她自己的東西,有權決定是否分享。
別的孩子與女兒分享玩具的時候,我提醒她:“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她點頭時再告訴她:“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比绱朔磸蛶状沃螅倚老驳乜吹綋碛辛宋餀喟踩械呐畠旱某砷L:我給她的食物,她會先送給爺爺奶奶,然后送給爸爸媽媽,最后再給自己拿一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愿意把自己的玩具、食物跟朋友一起分享。
我以為我走在成功教養(yǎng)的路上,直到有一天:
我的閨蜜帶著女兒湉湉從上海來家里做客,湉湉看中了女兒的毛絨玩具——一只粉色的邦尼兔,女兒平時并不是很喜歡這只兔子,剛買回來的時候她看了一眼就扔到一邊,之后也很少“寵幸”這只可憐的兔子,湉湉卻對這只兔子愛不釋手,抱在手上寸步不離,女兒好像也并不是特別在意,很快和湉湉打成一片。我和閨蜜盤在沙發(fā)上喝茶聊八卦,金色的陽光透過窗戶懶洋洋地灑下來,一切都是那么和諧,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
聊著、笑著,一天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轉(zhuǎn)眼到了告別的時候,我的情緒一下低落下來。出門的時候,湉湉仍舊抱著女兒的邦尼兔,我忙著跟閨蜜說道別的話,沒注意到女兒的情緒;突然女兒大聲說:“這是我的兔子,給我?!闭f著就去湉湉懷里扯兔子的耳朵,湉湉一下大哭起來。我蹲下身去跟女兒解釋:“你不是不喜歡這只兔子嗎?湉湉姐姐很喜歡,你可以把這只兔子送給她嗎?”原本以為我這么一說,女兒肯定會答應,不知道是不是受湉湉大哭的影響,女兒聽我說完,居然也開始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說:“不要,不要,還給我。”閨蜜這時候出來打圓場,并試圖從湉湉手里拿過兔子還給女兒,孩子的世界真是很奇妙,平時乖巧的湉湉今天也鉚上勁兒了,說什么都不肯,即便我和閨蜜都承諾會重新送她一只。
兩個孩子誰都不肯讓步,我臉上有些掛不住了,閨蜜給女兒買過非常多的玩具和衣服,而且遠道而來到家里做客,我的孩子怎么可以這么沒有禮貌。本來情緒就低落的我,耐心也在跟女兒講了很多道理都不奏效后消失殆盡,我沖著女兒吼道:“姐姐送給你那么多的玩具,今天你必須把這只兔子送給姐姐!”說著就準備把門關上送閨蜜去火車站,門快合上的時候,我一回頭,正好對上女兒盯著湉湉手中邦尼兔的眼神:有不舍、有擔心、有期盼。我突然一身冷汗:天啊!我錯得太嚴重了!
一路上我都非常自責,但卻不好意思開口把兔子要回去,好在閨蜜也是注重引導的家長,在車上不斷地跟湉湉溝通,下車前,湉湉主動把兔子還給了我;道別后,我恨不得能夠立刻飛回家,把兔子還給女兒并向她鄭重道歉……
這件事情給我的觸動非常大:媽媽真是個不討好的職業(yè):顧及孩子吧,往往會得罪他人;成全他人吧,則常常委屈了孩子。不過,不管怎樣,比起面子,我其實更想要里子,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我想我會尊重我的孩子,真正理解并走進孩子世界的人,不應該覺得這是件丟了面子的事情,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