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有話說:
中國人有句古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但現在的年輕家長已經不吃這一套了,他們覺得對孩子要采取賞識的態(tài)度,用積極或鼓勵的辦法來教育孩子。但小編了解到,很多家長其實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并沒有將賞識教育進行到底,他們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依然采取“打罵”的手段來進行教育。著名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對此是堅決抵制的,她認為兒童是脆弱的,成長只需要鼓勵,不需要懲罰,一切嚴厲的對待都隱藏著某種傷害。寬容而飽含真誠的教育,總是最美、最動人的,對孩子也最有影響力。
很多家長都知道嚴厲教育的害處,但真正面對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又會覺得如果不對孩子嚴厲一點,一味地寬容仁慈,反而害了孩子,從而又對孩子嚴厲起來,陷入了嚴厲教育的怪圈。這是一種病,得治。
嚴厲教育的病根與教育無關
教育中任何粗暴嚴厲的做法都是沒來由的,它在人類千百年來積累的教育智慧中沒有任何根基和來源,在現實生活中也沒有任何道德基礎。但是,嚴厲教育卻大行其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家長、老師,甚至某些教育專家。這些人為什么這么信奉嚴厲教育呢?
尹老師說,這些人盡管在口頭上也提倡“尊重”“平等”等觀念,但在他們的邏輯中,兒童是無知、莽撞、沒有規(guī)則的;成人則是得體、有序、正確的,所以成人有義務幫助兒童建立規(guī)則,并把他們天性中帶來的毛病和錯誤消滅在萌芽中,防止原罪擴散——這樣的認識已包含了嚴重的不平等,所以他們在真正面對孩子時,幾乎不可能產生尊重心理,只有居高臨下的控制心理。
從另一個心理層面來說,放不下嚴厲教育的人,真正的原因是潛意識放不下莫名的恨意。這就是為什么從小經歷了打罵教育的人,往往正是棍棒教育的支持者。經常嚴厲對待孩子的老師或家長,他們自以為在“教育”孩子,其實也只是在發(fā)泄自己從童年積淀的恨意。所以,所謂“嚴厲教育”,其實和教育無關,不過是成年人某種性格缺陷的遮羞布而已。振振有詞地宣揚棍棒教育的人,往往是道德偽君子,道德偽善到甚至把他們自己都騙了,這使得他們在對孩子施行各種懲罰時心安理得。比如有位家長,他聽到自己年僅3歲的孩子說了一句臟話,抬手就給孩子一個耳光,其理由是要把孩子的壞毛病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只能說,道德偽君子往往就是這樣,是道德潔癖的重癥患者,在面對孩子時,內心既不誠實又苛刻。
嚴厲教育讓孩子變乖卻害其終身
尹建莉老師說,所謂“嚴厲教育”,是指以打罵、懲罰和羞辱為主要手段,對未成年人進行強制性改造的一種行為。雖然目標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兒童,不體恤兒童身心發(fā)育特點,不符合人性,實際上并無教育要素,只是一種破壞力。而這個破壞力具有隱秘性、長期性,就像慢性病一樣,一開始并沒有什么癥狀,等到真正發(fā)病,卻為時已晚。
案例:尹老師見過一個四歲的孩子,父母都是高學歷,奶奶曾是單位主管會計,也很能干,且非常愛干凈。家長從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因為吃手的問題和孩子糾纏不清。據家長講,最初阻止孩子吃手,采用的是講道理,后來發(fā)現講道理沒用,就來硬的,采用打手的辦法,輕打不起作用,就狠狠打,但這只能起一小會兒作用。后來,負責照看孩子的奶奶拿出縫衣針,只要孩子的小手一放進嘴里,就用針扎一下,但這也不能嚇住孩子。再后來,家長還采用過給孩子手上抹辣椒水、每天24小時戴手套等各種辦法。最后問題解決了,但聽家長說,孩子變得特別愛發(fā)脾氣,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fā)雷霆,甚至會用頭猛烈撞墻,全然不知疼痛和危險。
尹老師說:“這個孩子的遭遇,讓我震驚于家長的無知和殘忍?!备改傅慕陶d,對孩子來說,原本是面對無路可走的困境時讓其不彷徨、不害怕的一盞溫暖的指路燈,而嚴厲教育卻讓這盞燈變成了一道精神枷鎖。長時間對孩子進行嚴厲教育,會讓孩子覺得自由意志被剝奪,活在日復一日的冷酷對待中。孩子看似變乖了,但他的內心世界已被厚厚的冰雪所覆蓋,所以他下意識地要把自己嚴實地包裹起來,回避與外界的交流,直到失去正常的溝通能力。這是一個弱小生命對抗惡劣環(huán)境的本能反應,畸形的生存環(huán)境只能讓他變態(tài)地成長。
結 語
人生萬事,得體的手段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教育更是如此,沒有一種錯誤的手段可以達到正面效果。嚴厲教育的目的雖然也是想給孩子打造出華美的人生宮殿,但到頭來卻只能制造出一間精神牢籠,陷兒童于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給孩子造成經久不愈的內傷。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不尊重孩子。所以,家長們請首先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是否真正尊重孩子。因為只有相信孩子,發(fā)自內心地尊重孩子,才能破除嚴厲教育的怪圈,回歸教育的本質。